专栏名称: bioSeedin柏思荟
生物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巨星陨落!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逝世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东华王刚、孙恒达/川大冯良文《AM》:直接微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澳大张宣军、黄冠豪团队/南科大吴长锋团队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Seedin柏思荟

股价创两年新高,出海的终极魅力

bioSeedin柏思荟  · 公众号  ·  · 2024-10-02 17:30

正文


▲扫码报名


PREACE

前言




要问2024年股价最靓眼的Biotech?


亚盛医药必有一席之地。


2024年以来,亚盛医药股价已经从底部的15.4港元/股上涨到40.95港元/股(截至10月2日收盘), 亚盛医药的股价已迎来翻倍


纵观亚盛医药的2024年上半年, 创新药出海、首次盈利,无一不刺激着投资人的神经。而下半年,美股IPO,APG-2575 NDA,医保谈判,亚盛医药的2024年壮阔而靓丽。



01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热血男儿磨剑终成锋

亚盛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年少时期便展现出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才华


1978年9月,16岁的杨大俊,便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了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成为高考后全国统考录取的首批大学生。而中山大学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更是激励少年杨大俊刻苦勤勉,孜孜不倦。在校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创办了两本全国性的杂志——《中国医学生》和《家庭医生》,担任首席记者兼编辑。深入一线的工作经历使他深刻意识到,“一是做事一定要有真本事;二是尽量从事实业”。


而在美国的博士经历更是坚定了杨大俊的创业决心。1987年,杨大俊进入密歇根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在校期间,他成功建立了第一个由化合物诱导的人类恶性转化细胞株,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美国科学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毕业后,杨大俊先后担任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副教授、肿瘤学副教授和高级研究员,并发表或共同发表论文及摘要100多篇,获得十多项国际、国内专利,也掌握了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的核心技术。


但创业梦一直萦绕在杨大俊的心中。2005年,从密歇根大学辞职后,联合王少萌教授和郭明教授,杨大俊成立美国亚生(上海)研发中心,公司深耕细胞凋亡赛道,开发抗肿瘤新药。尽管最后亚生医药最终未能成功在美国上市,但杨大俊并未放弃,反而自掏腰包,将亚生医药的摊子盘了下来,变成了现在的亚盛医药。 正是当初这一股脑的拼劲,才有了现在的亚盛医药壮阔篇章。



02

业绩靓眼,扭亏为盈

亚盛医药 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 8.24亿元 ,较去年同比 增长477% ,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售收入和对外合作授权收入等。公司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人民币1.63亿元。


扭亏为盈的关键在于奥雷巴替尼的成功授权 ,牵手武田,公司收到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以及武田以7500万美元认购的亚盛医药股权,刷新了小分子药物授权的记录。 授权武田是奥雷巴替尼最好的背书,尤其是来自竞争对手的背书,更是凸显了奥雷巴替尼优异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


奥雷巴替尼两个竞争对手分别是武田的普纳替尼和诺华的阿思尼布(Asciminib)。普纳替尼尽管上市时间较早,但由于存在严重血栓的黑框警告,销售额始终未突破5亿美金。此外,由于普纳替尼的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介时将遭遇仿制药的狙击。 因此,武田在这一时点,将一款疗效及安全性更佳的小分子抑制剂收入囊中,其中原因不言而喻。


另一个竞争对手,诺华的阿思尼布是一款极其有竞争力的产品,上市第二年便斩获超4亿美元的收入,诺华曾预测阿思尼布的峰值有望达20亿美元以上。 奥雷巴替尼适应症较阿思尼布更广,且针对阿思尼布耐药的患者依然有良好的疗效,有望在海外媲美阿思尼布,斩获20亿美元的峰值销售额。 考虑到武田旗下的普纳替尼的黑框警告,未来市场的竞争将围绕阿思尼布和奥雷巴替尼展开。


出海的意义,不仅仅是海外合作伙伴,更大幅缓解了亚盛医药现金紧缺的燃眉之急 。回首2023年底,公司账上现金仅10.9亿元,而2023年7.07亿元的研发投入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亚盛医药的头上,彼时亚盛医药市值不足50亿港元,反映出市场对其现金的高度担心。随着出海的兑现,截至2024年7月,亚盛医药货币资金余额达18亿元人民币,足以支撑到2026年底,市场再无对亚盛医药现金流短缺的质疑。



03

催化密集,壮阔画卷

要说2024年上半年,亚盛医药主要围绕耐立克出海展开,下半年,则更加波澜壮阔。 美国IPO、APG-2575国内递交上市申请以及耐立克新适应症医保谈判,均是重磅的股价催化。


(1)目前,国产创新药企业中美双报可谓凤毛麟角,仅百济神州、和黄医药和再鼎医药。6月,亚盛医药宣布,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保密提交了一份F-1表格登记声明草案,关于建议公司的普通股通过美国存托股份形式进行首次公开发售。 若亚盛医药顺利于2024年底在美股IPO,不但能进一步充沛在手现金,更有望在美股市场价值重估。


(2)APG-2575有望于2024年下半年在国内递交上市申请。作为全球第二款、国内首款看到明确疗效、并进入关键注册临床阶段的Bcl-2抑制剂,APG-2575在Bcl-2赛道进展居前。不但计划在国内递交上市申请,更是于2023年底在美国启动了联合阿卡替尼二线治疗cLL/sLL的注册性临床研究,未来全球市场潜力巨大。考虑到全球首个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于2023年已斩获22.88亿美元的收入,APG-2575未来全球收入有望达20亿美元。


此外,亚盛医药于8月启动了第四项注册Ⅲ期临床研究,联合阿扎胞苷(AZA)一线治疗新诊断的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放眼MDS适应症,尽管近年来国际上一直努力改善阿扎胞苷,但与阿扎胞苷相比仍未出现阳性的随机试验。


此外,APG-2575海外权益仍旧归属亚盛医药,出海预期极强。2023年,亚盛医药签手国际巨头阿斯利康,共同推进APG-2575联合阿卡替尼的注册性Ⅲ期临床研究,用于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的一线治疗。鉴于Bcl-2联合BTK抑制剂已展现出卓越的临床疗效,期待APG-2575未来牵手BTK抑制剂龙头企业,成功海外授权。


总的来看, 四项注册Ⅲ期临床研究,强出海预期,以及对标产品超20亿美元的销售额,手握APG-2575这一王牌,亚盛医药可谓占尽先机。


(3)2023年11月,奥雷巴替尼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对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和/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成年患者。考虑到T315I突变占所有突变类型的15%-20%, 因此,与首个适应症——伴T315I突变耐药CML患者相比,新适应症覆盖的患者人数有望放大近5倍。


作为慢病,CML患者的支付意愿有限,而奥雷巴替尼治疗价格较高,因此, 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成为了奥雷巴替尼放量的关键。 若奥雷巴替尼于2024年底顺利续约国家医保目录,五倍的覆盖人群,明年销售放量值得期待。



04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作为创新药出海的优等生,亚盛医药在2024年走出了一条辉煌壮阔之路。奥雷巴替尼的授权已经被历史见证,放眼未来,APG-2575的授权,奥雷巴替尼新适应症纳入医保后的放量,以及美国IPO更值得期待。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期待亚盛医药重磅产品更多优异的临床数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