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描写“招投标”全景的IT商战小说
商战小说《中标》,到目前为止已经连载了16章,剧情过半,在连载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热情反馈,特大号特邀阁策老师写了一篇创作背景,让大家了解《中标》背后那些事儿。
中标作者 | 阁策
招标投标这项制度在我国,正式立法已经有17年的历史了。
17年来,招标投标已经深入了各行各业,
现如今,只要是2B的生意,几乎就没有不需要招标的,
作为IT行业的销售和售前,对于这一点,也都是身有体会的。
不过,遗憾的是,大家体会归体会,但真正能够站在更高视角去看待和分析招投标这件事的人,几乎没有。
“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招投标制度?”几乎很少有人关注过这个问题。
因此,当招投标这项制度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流程、过场罢了,只要客户内定了我们,这笔生意肯定跑不了。
在中国做生意,“第一靠关系,第二靠关系,第三还是靠关系”,这是铁律。
于是,销售们一如既往的搞关系,售前们一如既往的洗客户脑。
正是由于视角的缺失,导致了大多数人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招投标的大趋势、大方向,这时,大家就像温水里的青蛙,对微小的变化浑然不知。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这样的心路历程,突然有一天,自己手上一个很有把握的大单,一投标,溜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
于是,痛定思痛,开始了对招投标的研究,但大多数人研究的重点是“
如何控标,才能保证铁定中标”
这件事。
于是,各种千万百怪的控标手段就这样诞生了。
特大号也有过一些这类的发文探讨,但大多数手段,可能也仅供大家娱乐罢了,真正从专业角度来讲,大多数都是
违法违规
的。
事实上,
客户关系不到位,最后输单
,大多数销售对于具体原因都是心里有数的。
但是,客户关系很到位,但最后投标输单,估计没有几个销售是不蒙圈的。
更麻烦的是,因为中标结果是专家评出来的,而专家评标的过程又是法律规定要保密的,
所以,你要总结投标输单的原因都很困难。
尽管,在现实中,我们可能有办法打探到评标过程中的一些信息,但是,如果你不转换视角,是很难真正理解专家们那些评标行为的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另一个问题则是,招投标如果真要研究,你不得不面临一系列枯燥无味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政府发文,真要把所有的文件都读一遍,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受的了。
招投标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之多,有时候令律师们都不胜其烦,更何况我们一般人,于是很多人半途而废。
曾经我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有学员问我:
“老师,你能不能把我们经常遇到的法律法规条款,都梳理出来,我们只要记住这几条就够用了。”我的答案是,很遗憾,这样的捷径没有。
因为,每一个Case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所以,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通过小说方式,
把招投标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展示出来,让故事情节的发展导出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样,大家学习起来可能就不会那么乏味,毕竟小说中的一些场景,可能就是你在实际中遇到的场景。
当然,写小说的过程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理科生而言。
所以,当刚写完的时候,我也很想知道能不能通过群众们的火眼金睛,于是就不自量力,找到特大号,希望通过在特大号上做连载,看一看大家的反馈。
因此,对于网友们的反馈,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我都愿意虚心接受。
而且我从回复中也看到了一些比较好的建议,
例如:希望增加感情、生活等因素,让小说人物更丰满,故事更真实。
再例如:做项目,关系占主导地位,但现有的内容太技术化,等等。
根据网友们的这些好建议,我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做修改,并增加了一些篇幅,
相信最终正式出版的书籍,
会比网上连载版本的更加惊险刺激和好看。
另外,我目前也在积极跟出版商联系,希望能够尽快推动最终图书的正式出版。
最终,再次感谢特大号的支持,以及各位热心网友的支持。
阁策
2017.9.1 于上海
财政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民航局专业工程评标专家、中国采购与招标网评标专家、商务部机电产品国际招投标评标专家、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上海市经信委专项资金&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曾就职于星网锐捷、神州数码等大型IT厂商。
阁策老师多年来专注于政府项目营销领域,结合多重身份的工作经历,在政府项目营销、招标投标领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擅长帮助企业进行政府专项资金项目和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