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钱日日谈
一个对钱很有执行力的公司人。也可作为普通青年奋斗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城公安  ·  以借钱为由诈骗,涉案金额200万 ·  2 天前  
南城公安  ·  以借钱为由诈骗,涉案金额200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钱日日谈

最大的赚钱机会,就是风险本身

老钱日日谈  · 公众号  ·  · 2018-03-31 20:55

正文



去年7月份,比特币最火爆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 普通人赚大钱的关键一步 。内容无关炒币哈,不要激动。


文章大概是说,我有个朋友2014年进了币圈,那几年确实没啥行情,他觉得没发展,又跳槽去了互联网金融公司。


结果2017年,比特币、区块链都引爆了,他又想跳回币圈赚钱。跟我讨论要不要回去,因为风险确实挺大的。


我还特意在文章里发起了一个投票,结果是841票支持回去 vs 492票反对。


这个朋友现在怎么样了呢?


目前在一家区块链公司当高管。我也没好意思问人家赚了多少钱,他说年会的时候,凑热闹给同事发了8个ETH (当时市值7万多人民币) 用来抽奖。


应该赚得蛮多吧~


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我大学同学小远,也是靠着炒币,一年赚出了几年的工资钱。


所以,普通人赚大钱的关键一步就是炒币?


不不不!结论一会儿再说。


我又想起了一个不知真假的故事:


郭台铭在富士康工厂视察时,有个员工当着众人的面问他:


为啥爆肝的是我,首富却是你?


郭台铭回了三个理由:


1 我创办鸿海的时候赌上了全部家当,不成功便成仁。你只是来鸿海上班,而且想走就走。我承担全部风险创业,你没风险上班赚钱。


2 从连接器切入市场,到跟苹果合作是因为我判断正确。你在哪个部门上班是因为学历和考试被分配的。


3 我无时无刻在思考如何创造利润,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数万个家庭生计与数十万股民的权益。你只要考虑上班跟照顾好家庭。


嗯,这是我想说的结论—上面的3个例子,回币圈的朋友、小远、郭台铭,他们 获得可观财富的根源在于承担了风险


不管是职场的风险、一年多工资归0的风险、亏掉整个家业的风险,他们都接受了。


用一张图来诠释个人获取财富的三种形式:



1 最底层的形式是通过劳动和时间换取财富,几乎没有风险。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低风险偏好。


最典型的比如上班,不管发生什么,都有工资拿。且「边际成本」非常高,多劳不多得。但绝大部分人都选择这个上班,因此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


而竞争本身会抹平个人溢价,降低企业利润。放到现实中,就是找工作费劲。


当年我来北京找工作就是这个感受,竞争激烈,非常自卑。虽然机会多,但不管多凑合的岗位,都能碰上985、211、海归学历的毕业生。


想在这个模式中积累财富的核心是:多劳多得,多方劳动,保证结余。避免 「高收入高消费陷阱」


2 再高级一些的,是劳动的同时,把储蓄变成资产。


什么是资产呢?凡是能产生正向现金流的,都是资产。所以资产都带有「租金」属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