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MA
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旗下管理会计认证,CMA全称是美国管理会计师,CMA也一直被誉为国际财务界的MBA,广受精英财会人士欢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胖东来,新动作来了! ·  15 小时前  
生态梦网  ·  滨海新区幼儿园将免费?专家回应来了 ·  2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蜜雪冰城今起招股,预计3月3日挂牌上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MA

管理会计大咖胡玉明 | 为何经济增加值更能反映价值创造?

CMA  · 公众号  ·  · 2021-04-14 14:05

正文



近年来社会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情况日益关注,但从现实情况看,“利润至上”仍是评价企业的主流,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等重要概念都与利润相关,企业以此为主要考核指标之一,大众投资者将利润作为企业重要的评价指标。


但是在暨南大学会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玉明看来,在当今时代,经济增加值是比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创造情况的指标。



SF:利润一直是企业及各界非常关注的指标,但您认为经济增加值更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为什么呢?


胡玉明: 首先要说明的是,经济增加值观念源于管理会计的“剩余收益”(RI),并非新鲜事物。经济增加值观念最初只在美国一些大公司使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整个社会从工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金融社会,在美国思腾思特公司的大力提倡下,经济增加值观念从理论走向实践,并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财务观念”。思腾思特公司甚至宣称, 如果21世纪的经理人不懂经济增加值,就是21世纪的“经济文盲”


这实际上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利润为什么会退居其二?其实单纯就概念来看,利润和经济增加值指标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环境的适应性不同。总体而言,利润指标适用于工业经济社会,经济增加值则适合金融社会。


因为在金融社会,企业资金的来源非常丰富,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包含两大类: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应地,成本也就包含两大块:生产经营成本和资本经营成本(简称资本成本)。


生产经营成本发生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主要与有形的生产要素市场相联系;资本成本发生于企业资本经营过程,主要与无形的金融市场相联系。如此,有形的生产要素市场与无形的金融市场共同影响着企业成本。


从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可以看到,企业的资本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债务资本,一类是所有者权益。相应地,资本成本也包括债务资本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但在计算利润的时候,现代财务会计对这两类成本却区别对待。


债务资本成本可能资本化但最终都费用化,影响利润。权益资本成本却作为利润分配处理。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先有利润再分配,权益资本成本不影响利润。进一步来说,企业只要调整资本结构(如“债转股”),降低负债比率,就可以“创造”出“会计利润”。


可见,利润这一指标存在成本补偿空间问题,没有完全补偿所有的资本来源要素成本,更具体地说,只补偿了债务资本成本,并没有完全补偿资本经营成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


在金融社会,资金来源多元化,每一块钱都应该算成本,而利润天然地认为股东的钱是免费的,这显然不符合资本的特征(资本的特征是追逐利润)。


而且即便企业账面上出现巨额的“会计利润”,也有可能“亏本”经营。此时,企业非但没有创造价值,相反,还可能减损价值。 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在数量上是企业经营所得收益扣除全部要素成本之后的剩余价值,更能体现一家企业是否真正赚钱、是否真正创造了价值。


SF:对企业来说,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会带来哪些益处?


胡玉明: 采用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转变观念。


比如,采用利润指标的情况下,企业各个部门都会要资金、要投资,但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后,这些部门向公司要资金时,首先要搞清楚这笔资金所创造的价值能不能够涵盖权益资本成本,如果不能,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市场评价看,一家企业是否真正在创造价值,我们很难单从利润指标进行准确判断,但引入了经济增加值后就会一目了然。


因此,采用这一指标还促使企业的行为发生转变,引导树立资本成本观念,抑制过度投资,降低资本占用,注重资本运用效率。


国外企业比较早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我们国家情况特殊一些,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先采用了这一指标。


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2号令《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从2010年开始,中央企业引入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并淡化“会计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指标。


此后,中央企业经营者的考核标准中一直都强调经济增加值指标,在其带动下,外资企业以及部分民营企业开始采用这一指标,现在总体来看,运用还是比较普遍的。


…………………………


本文摘录自《战略财务》杂志中文刊对胡玉明教授的专访《为什么是“经济增加值”?》,专访全文发布于杂志2020年第6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