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2024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出炉,这是我市连续多年对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每年测试,并对社会公布结果。
全市16个区中小学生体质哪家强?
与去年对比,今年的数据又有哪些新变化?
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此次全市共计抽取19200名中小学生。
抽测小学测试指标为体重指数(BMI)、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初中、高中测试指标为体重指数(BMI)、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抽测结果显示,2024年与2023年相比,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提升了1.7个百分点,为98.65%;优良率提升了2.33个百分点,为61.97%。
从总分情况分布看:
全市全体测试学生总分均值为83.01分。从小学学段到高中学段总分平均分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小学肥胖率为8.73%,初中肥胖率为6.86%,高中肥胖率为6.97%。
从达标情况来看:
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到202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50%,合格率达到95%。2024年我市16个区合格率均超过95%,全部达标;宝坻区、东丽区、红桥区优良率未达标,分别为48.66%、48.57%、42.86%。
记者:
2024年与2023年相比,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提升了1.7个百分点,这个数字的意义是什么?
市教委体美劳处副处长於超:
合格率的提升,表明我市有更多中小学生达到了体质健康的最低标准。虽然从数字上看,只有不到2个百分点的提升,但在全市学生这个范畴意味着有更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在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作出了努力,取得了进展。
记者:
天津市连续多年公布全市各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排名,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质的提升。今年,工作的重点有哪些?
於超: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市教委也在持续发力。去年,我们下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保证大小课间运动量,全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明显提升,学生近视率也有所下降。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要求全市所有公办、民办中小学要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此外,今年我们也将持续进行专项督查,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良率持续下降以及近视率持续增长的区教育局和学校负责人,予以严肃问责。
从倒数第一跃升至全市榜首 解析西青区的“逆袭密码”
在2024年天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中,西青区以黑马之姿从2023年的倒数第一跃升至全市榜首。新学期伊始,记者走进西青区,深入解析西青区的“逆袭密码”。
“当时预料到结果差,确实没有想到能这么差。”回忆起去年看见榜单时的情景,西青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国兰坦言。
随后,西青区教育局立即成立由局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执行组长、相关科室和部分骨干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西青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内容,严格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落实上下午大课间和小课间制度,科学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保证学生每天至少2小时的活动时间;推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揭榜挂帅实验项目,各校积极揭榜,结合校情、现状,因地制宜优化提升措施;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随堂测试制度,全区定期晾晒揭榜挂帅项目成果,先后召开六次推动会,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坚持“教会、勤练、常赛”原则,陆续开展多项体育比赛,总计参赛校达260余校次,参赛学生达8000余人次;聘请第三方对三年级、七年级和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及时反馈揭榜挂帅进展效果并指导学校及时调整方案。
“去年3月、4月、9月,我们各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全区中小学体育课开课、大课间和小课间活动落实、‘攻坚行动’措施落实和开展体育竞赛等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将发现的问题以《通报》的形式在教育系统内部反馈。对不重视、落实不到位的学校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孙国兰表示。
2024年10月,新一年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如期而至。这一次,再次站在测试赛场上的孙国兰,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孩子们的精神状态与之前相比,已经大变样,他们步伐坚定,眼里有光。这才是孩子们该有的样子。”孙国兰说,“‘榜首’的成绩是压力,也是动力。既然这是一件对孩子们一辈子都好的事,那我们就必须义无反顾地坚持做下去。”
在2024年天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中,南开区位列第五,也是中心城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最好的区,与上一年的数据对比,优良率大幅提升,排名也上升了5位。
对此,南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建昆表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重视”,“区里高度重视,我们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
对于具体工作,他表示,全区确保开齐开足体育课,规范课堂管理,结合学生特点设计课课练内容,提升基础体能。加强体育课、大课间、课后服务之间的衔接,形成“基础教学—特色活动—专项训练”链条。加强体育教师教研培训,连续两年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推动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此外,各学段从初始年级打好体育锻炼基础,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明确优势项目和薄弱环节,制定专人专项提升计划。完善竞赛体系,每年举办春秋季田径运动会、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10余项区级赛事,赛事覆盖面逐年扩大,学生体质健康不断增强的同时,竞技水平也在显著提高。
2024年天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结果公布,榜单上,西青区位列榜首,滨海新区、北辰区、南开区等区域成绩优秀。这一结果令人惊叹:2023年的榜单上,它们还排名靠后,西青区更是全市垫底。仅仅一年时间,这些区域便从“倒数”变“正数”,这样的“逆袭”堪称完美。然而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这样的“逆袭”也并非偶然,而是自上而下系统性变革结出的果实。
采访中,西青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国兰提到2023年自己在测试现场目睹个别学生跑步测试项目走完全程的痛心,令人印象深刻。“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无论是在西青区,还是南开区,反思,都成为这场体育工作改革的起点。
体质提升没有捷径,唯有决心;齐抓共管、上下同心:加强顶层设计,以制度破局,重塑体育教育体系;加强精准施策,以信息化赋能,用好“大数据”分析;加强严督实导,以问责倒逼,确保政策长效落地……
一年的时间不长,但身边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体育老师从“边缘人”成为“主力军”,孩子们的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好。
学生体质健康不是“面子工程”,需要的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与破釜沉舟的魄力。多个区的“逆袭”再次证明,学校、教育者要放下功利之心,以“为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推进改革,数据的提升便是水到渠成。正如孙国兰所言“这件事对孩子们一辈子都好,我们必须义无反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