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开画的《海洋奇缘》在北美连续两周蝉联北美票房首位,目前全球票房约2亿美元,也受到诸多好评。
而与北美的火热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国内略显尴尬的票房,目前《海洋奇缘》在国内的票房仅1.5亿,而同日上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已经收获5亿。
穿越者综合编辑
来源:三文娱(ID:hi3wyu);时光网
11月23日开画的《海洋奇缘》,连续两周蝉联北美票房首位,目前全球票房约2亿美元,也受到诸多好评,在中国国内却略显尴尬。
迪士尼影业今年迎来大丰收,目前在2016年北美票房榜前十中占据五个席位,而新上映的《海洋奇缘》也在电影院中大放异彩,已经蝉联两周北美票房首位,全球票房则累计近2亿美元。
然而与北美的火热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国内略显尴尬的票房,目前《海洋奇缘》在国内的票房仅1.5亿,而同日上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已经收获5亿。
《疯狂动物城》中国票房达15亿票房
它与今年3月份迪士尼的另一部动画《疯狂动物城》15亿票房更是相距甚远。稍晚上映的《你的名字。》更是在一个周末内超越了《海洋奇缘》,目前票房已近4亿。
《你的名字。》目前票房已近4亿
但是,《海洋奇缘》的口碑却又维持在良好的水准,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部影片是迪士尼最优秀的动画作品。
究竟为何《海洋奇缘》在国内不叫座?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或许可以带来思考。
1.角色形象及其文化不符合国内大众审美
这一次的女主角莫阿娜并不是迪士尼传统的美丽娇弱公主形象,她小麦色的皮肤、不再纤弱的身材、乱糟糟的头发都让她成为迪士尼的故事里最“不上相”的一位女主角。
近年市场普遍认可了女性消费能力,莫阿娜的形象似乎并不对国内女性胃口,健硕黝黑的男主角毛伊更无法收获高人气。这些形象及其所代表的大洋洲文化对于追求多元化的美国人来说更容易被广泛接受,但国人对于这种新文化的接受或许仍需要过程。
2.宣发力度远低于同期电影
同期上映的《神奇动物》刷爆了中国的社交网络
与《海洋奇缘》同日上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已经被营销号炒了半年广告,又因为与《我不是潘金莲》撞档推迟上映反而吸引了更多注意,加上电影方对国内市场的重视,主演人员还来华参与了线下活动宣传,所以这部带着哈利·波特光环的影片首日上映便收获了7729万票房。
同为动画电影、一周后上映的《你的名字。》,更是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创造了国内2D动画电影记录。
或许是对迪士尼的品牌太过自信,《海洋奇缘》针对国内市场的宣传寥寥无几,除了常规的中文版预告片、中文版海报、中文版幕后花絮等内容按部就班曝光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宣传,风头被同期电影抢光也不足为奇。
3.观众群体规模有限
作为一部非常典型的迪士尼合家欢类型动画,《海洋奇缘》瞄准的观众主要还是儿童群体,期望一童带全家。但是儿童群体规模终究有限,而且儿童所带动的消费多在玩具等衍生品领域,国产儿童向动画电影里最叫座的《熊出没之雪岭熊风》,搭了寒假档的顺风车也不过2.9亿票房。
另外,《海洋奇缘》选择在11月上映,距离六一、寒暑假、过年等常规儿童向动画档期太远,这一点也对儿童群体观影有很大影响。
4.迪士尼套路化剧情受诟病
有《疯狂动物城》的珠玉在前,观众们已经普遍拔高了对迪士尼作品的要求。但《海洋奇缘》这样一部新瓶装旧酒的作品,可以看到太多往日迪士尼动画的影子。
5.故事缺乏喜闻乐见的CP
爱情的缺失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不足之处,国内观众似乎普遍青睐这项元素,隔壁《神奇动物在哪里》和《你的名字。》都不乏爱情元素的参与。
喜闻乐见的CP关系,无论是同性的还是异性的,人类之间的还是动物之间的,在《海洋奇缘》中都见不到。这固然是迪士尼追求平权赞美独立女性的重要表现,但爱情元素意味着更多的同人创作,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传播和宣传,要知道,《疯狂动物城》最火的时候流传了多少狐兔的段子、同人图和COSPLAY,这些内容都对影片的口碑和票房做出了贡献。
6.歌舞太过密集且传唱度低
歌舞一向是迪士尼作品中的特色,《小美人鱼》和《狮子王》的原声集至今仍是经典,《冰雪奇缘》的主题曲《Let it go》更是火遍全球。但是《海洋奇缘》的观众们看过电影后纷纷表示歌舞实在是太多了,连动画中的官方吐槽“别再唱歌了!”也无法平衡过于密集的歌舞。而以往迪士尼作品的歌曲多出现于角色情绪表达或者切换远景等场合,《海洋奇缘》几乎已经到了一言不合就唱歌的程度了,不少人表示感觉像在看宝莱坞的动画。
《海洋奇缘》太想复刻当年《Let it go》年度口水歌的成就,主题曲《How Far I'll Go》在影片里出现了三次,但包括主题曲在内整部电影中的歌曲都普遍缺乏亮点,传唱度远远无法达到迪士尼的预期。
多部动画北美受欢迎而受到中国观众的“冷落”
总的来说,《海洋奇缘》是一部中规中矩的迪士尼套路动画电影,用梦想与勇气、友谊与冒险这些永不过时的因素堆砌了107分钟,最后收获的也是中规中矩的票房。
迪士尼动画在技术上早已全面转型3D,并且在追求CG表现力方面愈发精益求精。《海洋奇缘》对水体的表现,以及主创团队对异域文化的考究,都为这部作品的口碑加分太多。但如何在标准的剧情套路上创作出更好更叫座的故事来,仍然是迪士尼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海底总动员2》与北美创纪录的票房数字比中国票房不太理想
同样,今年6月在中国上映的《海底总动员2》同步北美上映。最终票房2.54亿,虽然成绩看上去不错,但与北美屡创票房纪录,最终以4.86亿美元的票房高居榜首的成绩来比,的确有些差距。
30年,16部长片,皮克斯在动画界建立了无与伦比的声誉。除去刚被迪士尼收购时的“赛车总动员”系列,皮克斯每一部电影都赢得了评论界的喜爱,虽然有人指责与迪士尼联姻之后,皮克斯创造力下降,但《头脑特工队》的成功有力反驳了这一观点。倘若一部电影片头出现了皮克斯的Logo,那么这肯定是值得关注的电影。
皮克斯一直是中国观众的老朋友了,今年正好是皮克斯进入中国20周年——1996年,《玩具总动员》在中国上映。那时候中国整体总票房,不足《玩具总动员》全球票房(3.6亿美元)的十分之一,那时候的中国,还是个可有可无的地方。那一年,《玩具总动员》在内地拿下了3180万元票房。
如今20年过去了,中国内地票房市场已经扩张了200倍以上,也成为任何期望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的影片必须重视的地方。但这急速扩张几乎没有给皮克斯带来任何收益,除去正在上映的《海底总动员2》,皮克斯有10部电影引进国内,但这10部累计票房刚刚超过1亿美元。去年《头脑特工队》全球总票房8.57亿美元,但国内票房不足1500万美元。
去年《头脑特工队》全球总票房8.57亿美元,但国内票房不足1500万美元
虽然说哪怕没有中国,皮克斯依然能取得令人艳羡的成绩,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继续发展,皮克斯不可能假装房间里没有大象,否则便会丧失在中国这个观影人群日益增长的主要市场发展业务的良机。
在大陆,除了漫威之外,没有任何一家电影公司能够形成自己的电影品牌,一部电影是迪士尼还是华纳,几乎没人在意,对观众来说,这只是某一部电影而已,品牌声誉只会影响到部分影迷的观影选择。
受众对某一品牌的内在价值、故事模式的认可,需要持续巩固。在北美,皮克斯元素随处可见,电视宣传片,各种彩蛋,电影衍生品,以及不断重新播出的电影本身,都是皮克斯品牌建立的途径。但在中国,好莱坞电影依然以单片宣传为主,每一部电影都只是独立的宣传项目,自然难以建立起受众对皮克斯的情感认知。
动画电影在中国拥有巨大的潜力
去年《大圣归来》的成功,让不少人认为,动画电影正逐步摆脱低幼化状态,但一方面,这一转变无法一蹴而就,就目前而言,动画片依然是儿童电影,而且,动画形象要比动画故事重要很多。
皮克斯动画一贯以故事为中心,人物设置更接近现实世界,没有高度风格化的人物形象——事实上,皮克斯动画里很少出现“人”,玩具、鱼、机器人、甚至情绪本身,都会成为电影主角,这也给观众的理解和审美带来不小挑战。《疯狂动物城》的成功,固然得益于迪士尼强大的制作能力,不过就影片本身来说,依然是喜剧类型片和具有区分度的形象让《疯狂动物城》在社交网络风靡开来。
迪士尼成为今年票房大赢家
不管怎么说,今年迪士尼电影实在表现优异。
截至上周末迪士尼影业在今年北美票房已达到24.565亿美元,超越去年环球影业的24.449亿美元,创下北美历史上最高年票房收入记录。截至目前,迪士尼全球票房收入达到65.7亿美元,超越环球去年创造的68.9亿美元的记录不成问题。
迪士尼影业目前在2016年北美票房榜前十中占据五个席位,其中《海底总动员2》以4.86亿美元的北美票房高居榜首,亚军是漫威影业的《美国队长3》,本土票房达到4.08亿。《奇幻森林》《疯狂动物城》北美分别报收3.64亿美元和3.41亿美元,位列总票房的第四和第六名(第三为《爱宠大机密》,第五为《死侍》)。
而年底迪士尼还将迎来一枚重磅票房炸弹——《侠盗一号:星球大战外传》。北美各家票房预测机构对影片开画首周末的票房预估从1.2亿美元到1.5亿美元不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穿越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