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消金
一个专注于网贷投资、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价值平台。置顶我们,做更聪明的投资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消金

这件事,P2P搞不定,银行能完美解决吗?!

瞭望消金  · 公众号  · p2p  · 2017-05-21 22:12

正文

观察君:


近日,国有大行试水“校园贷”,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与支持。然而,对于P2P而言,银行的高调却也反映了网贷的一次“失败”。除了银行,一些电商巨头或许也会利用自身的场景优势,一同向网贷瓜分这块蛋糕。


近期,包括建行、中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与持牌机构进入“校园贷”领域,使得不少媒体争相报道,并对银行的该项业务抱以巨大信心。


但从P2P平台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场失败,使得原本利润可观,开拓方便的一项业务拱手送人。


网贷痛失7000亿市场


网贷平台的运营核心就是资源、风控、获客,缺一不可。


据了解,现在平台的获客成本已至百元,而大学生却是获客成本较低和容易培育投资意识并且能长期自我增值的群体之一。


学生正是最能接纳新事物的群体,并且有足够的理解能力,便于网贷平台培养投资意识和投资依赖性,这让许多主打大学生校园借贷的平台纷纷将目光瞄向他们。


业内学者认为, 由于大学生校园获客成本几乎为零,尽管大学生还款风险大,平台却能通过各项费用提高利润


而从市场潜力来看,大学生这一群体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力巨大,且增长迅速,更注重时尚消费和个性消费。


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刚刚超过4000亿元。


而由中国校园市场联盟发布的《2016中国校园市场发展报告》显示, 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市场总规模达到685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71.25% 较2006年更是增长了7倍。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达1423元,接近2006年的3倍。


从消费品类上看,形成了基础生活消费为主,数码产品其次,教育培训与文化娱乐并存的局面。


在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支出中,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数码产品年度消费总规模分别达到537亿元、363亿元;培训教育年度市场总规模398亿元;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年度总规模322亿元,大学生健身市场年度总规模259.3亿元。


显然,90后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已经从实用性过渡至时尚消费和个性消费的需求,3C产品成为其消费的主力。


为了追求更好的消费档次,90后大学生对于借钱消费也普遍可以接受。从校园分期的资金流向看,超过60%的校园分期被用来购买3C电子消费产品。


与“前辈”相比,90后大学生乃至即将产生的00后大学生,在购买力上无疑占据着更大的优势,对于时尚与个性的追求也使得他们的购买意愿比80后或更早前的一批大学生更为渴求。


从上文中的两份报告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的规模在短短一年间便增长了超过70%,达到万亿级别的规模也只是时间问题,如此极具潜力且便于宣传、便于获客的市场现在有银行“接手”,可以说是P2P网贷的一次失败。


银行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不过,由于还款能力不足等问题,大学生一直称不上优质客户。这也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迟迟不肯进场的原因之一。


对于国有大行的进入,不少人认为将成为“校园贷”的拐点。然而,一直以来受“裸条”“高利贷”等影响,“校园贷”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避免走上网贷平台的老路,也是银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吉林省为例, 多数高校针对“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各种宣传和教育。


长春市一名政府官员表示,对贷款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加强。对于真正需要用钱的学生来说,贷款平台提供了方便条件,但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消费,否则就会陷入无法还贷、被人讨债的境地。


他还强调,尤其不能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 不能相信帮着别人贷款还能拿一定好处费这样的说法 稍微明些事理的人都不能这么做。


另一边, 部分省市也在积极探索建立“校园贷”违法犯罪治理长效机制 确保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处置一起,把“校园贷”案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阶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