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产业评论
业内最专业、最优秀,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及综合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13 小时前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13 小时前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古村落里“喜上加喜” ·  昨天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古村落里“喜上加喜” ·  昨天  
吉林检察  ·  【视频】剪纸潮年·非遗里的新春盛景 ·  2 天前  
吉林检察  ·  【视频】剪纸潮年·非遗里的新春盛景 ·  2 天前  
上饶新闻  ·  初六遇立春,迎春启新程! ·  4 天前  
邳州银杏甲天下  ·  大年初六,送穷!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产业评论

音综的生存法则再思考:《歌手2024》直播狂欢与挑战并行

文化产业评论  · 公众号  ·  · 2024-05-13 22:13

正文

第4220 期三川汇文化产业

点上 方蓝字「三川汇文化产业」关注并星标


《歌手 2024》在经历了1477天的沉寂后,以直播形式重磅回归,收视创纪录,但争议也随之而来。从海外歌手的亮眼表现,再到对华语乐坛资源匮乏的感叹,节目再次引发了公众对音乐综艺、华语乐坛及歌手选择的热议。面对“人难请”的困境,节目如何平衡海外与国内歌手的比例,如何吸引观众眼球,成为摆在《歌手 2024》面前的一大挑战。而直播形式的全开麦、不修音要求,更是让许多歌手望而却步。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娱理



“久违了。”


这是写在《歌手2024》回归宣传片里的第一句话。阔别1477天,这档诞生于2013年、停播于2021年的综N代正式重启,并且以一种更为大胆的方式——直播。


不得不说,直播确实让这档老IP焕新出发——首播实时战报显示,《歌手2024》收视第一、双网收视破纪录、微博热搜共计180个。但围绕节目的争议也始终持续着。


前期流出的各种不明来源的“瓜”,让网友们接受不了“澳洲玫瑰(BLACKPINK成员朴彩英)变二手玫瑰”的现实。而对于首发名单的不满,也在首期直播后到达顶峰,两位海外歌手位列TOP1、2,让网友们忍不住开始“华语乐坛大点兵”,盘算着到底有谁能来“救救那英”。


于是一夜过后,《歌手2024》的相关热搜变成了#那英 叶赫那拉氏的宿命#、#英子 全村的希望#、#婉拒歌手#,同时开始呼吁湖南卫视去#隔壁浪姐 摇人#。也有网友感觉这很像当初看完《创造营2021》初舞台的感受——“内娱完了”。



其实 人难请 一直是《歌手》(包括此前《我是歌手》)的困境,今年尤其。正如洪啸所说,直播要满足实力、胆量和档期这三大要素,能来的歌手寥寥无几。


整体来看,《歌手》当初停播时面临的诸多问题,直到今天也没能解决。


一、谁来唱?


比起朴彩英、火星哥(Bruno Mars)没来,海来阿木的到来让网友更为不解,甚至有些生气。


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海来阿木是谁,实属正常,因为他称霸的领域是短视频。喜欢他音乐风格的人、譬如家里的长辈,会不断地点击、收听,然后再不断地接受更多这类歌曲,而不喜欢的人或许从来没有点开过。


就像所有红极一时的网络歌手一样,海来阿木的战场在下沉市场。笔者在他的履历中看到,海来阿木在2020年“第34期华语男歌手流媒体热度榜”中跻身前六,排名在他前面的分别是周杰伦、薛之谦、李荣浩、林俊杰和陈奕迅。


△海来阿木


这不是《歌手》第一次拥抱网红歌手。


早在2019年,模式亟待创新的《歌手》为踢馆选手开通了全民票选通道,彼时,以主播身份走红的刘宇宁背靠粉丝投票登上了《歌手》的舞台,同样引起巨大争议。


那时,网友们质疑的还不是刘宇宁的演员身份,而是他从“网红”到“歌手”的正名,不少人认为“网红”“流量”都不该属于这里。后来,刘宇宁踢馆失败。


但这样的“向下扩容”、或者说倾听更多圈层的声音,又是《歌手》不得不做的事。因为能请来的人始终就那么多,这永远是一档“资源消耗型”节目。


△刘宇宁


洪啸此前就表示,《歌手》确实很难再找到一些让大家觉得很惊喜、很意外的人,加之观众的眼光和审美也随着节目逐步提升,请人这件事只会越来越难。哪怕接连邀请到Jessie J、Kristian Kostov、Polina Gagarina、MISIA等海外歌手加盟,也没能达到当初茜拉、黄致列所引起的讨论效果。


在娱理看来,暂别是明智的。我们常说,当“流行音乐”不再流行,脍炙人口的新歌越来越少,音乐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存在各自的问题,音乐综艺也无法躲避由此带来的巨大影响,难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


想要解决,很难,也需要时间。至少时隔几年再去看《歌手2024》,还是会被Chante Moore和Faouzia的高音震撼,对模式的疲惫感也削弱了几分。



好消息是,海外唱将短时间内是请不完的,似乎可以解决“人难请”的问题。但是华语乐坛资源之窘迫却更为明显。


在这种“铁肺高音”多半占据优势的竞技场上,海外歌手天生的声线让其很容易就“秒了”。所以有网友会说,《歌手2024》首期“感觉就像看完格莱美之后刷了一下短视频”。想要和海外歌手比个势均力敌,能请的人又筛下去一大半。


仔细想想,无论是网友口中的“国家队”——韩红、韩磊、刘欢、谭晶等,还是“隔壁浪姐”的袁娅维、尚雯婕,都已经参加过历届的“歌手”,有的人还不止一次。能请来的,早就请来了。



何况《歌手2024》主打的还是一次过、不修音的全开麦直播,“婉拒名单”上的歌手只会越来越多。《百分百歌手》制作人羊导就曾告诉娱理,很多歌手对全开麦、不修音的态度并不如想象中积极。


“会有人很直接地跟我说‘赶紧停止这场闹剧’,不只一位。还有的歌手,你能感觉到TA的团队录完就后悔了,歌手可能觉得无所谓,但团队表现出来的就是‘这鬼节目再也不来了’。”为此,主打全开麦、不修音的《百分百歌手》也被迫更改思路,会在第二季特别增加修音后的版本。


△《歌手2024》


二、唱什么?


即便拿下《乐队的夏天3》的冠军,二手玫瑰出现在《歌手2024》依然备受争议。微博上甚至出现了一个热搜,叫#二手玫瑰受众#。


多年来乐迷们总是自己调侃“没点儿大病谁听二手玫瑰啊”,没想到真有一天被别人当成“有病”了。


首播表演的《耍猴儿》,是哥几个在“乐夏3”夺得高分的一曲,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他们的夺冠之路。但是原汁原味地癫狂搬到《歌手2024》,得到的是巨大的不解、质疑和否定,连带着开始追问到底谁在喜欢二手玫瑰。


△二手玫瑰


就在几个月前,在北京新工体,上万人跟着二手玫瑰齐唱“东边儿不亮西边儿亮阿”,亚文化的身份认同在这一刻达到顶峰。而当它被搬上主流舞台时却是那么脆弱,两种大相径庭的情绪是小众“对抗”大众的必然结果,也是一档全民音综迈向分众化时代的尴尬。哪怕二手玫瑰的排名并不高,只是第五名(一共七组)。


从本质上来说,这和节目组请来海来阿木想要拥抱下沉市场却引发舆论争议是一样的,背后的思路其实有些矛盾—— 节目组想要网罗更多的音乐风格和受众,但一直走着合家欢路线的的电视综艺显然不可能做到百花齐放。


《歌手》越做到后面,这一矛盾就愈加凸显。当垂类音综井喷式爆发,嘻哈、男/女团选秀、乐队、电音皆有佳作,不同圈层的受众早已在各自偏爱的节目里享受亚文化盛宴,想要将其硬凑在一起的《歌手》反而不合时宜。


就像二手玫瑰那身紧裹着的黑西装,穿着它“跳舞”,总归是束缚。



在这样一个面向全国观众的舞台,你不能太远离主流大众的审美,也不能太过“下沉”。于是歌手们的选曲范围也被迫收窄。当然,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回顾之前的节目、包括同类型的音乐综艺,歌手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被时代验证过的金曲,抱着华语乐坛的“老本”使劲啃。


早在《我是歌手》还未更名为《歌手》时,就有网友总结过“《我是歌手》被翻唱最多的歌手”,前五名分别是张学友、张惠妹、王菲、苏芮、崔健,全部都是上世纪走红的歌手,很多人已多年未发表新作。



老歌听了太多遍,总会失去兴趣。这也是为什么灿星会在推出《中国好声音》的第二年,马上上线原创节目《中国好歌曲》,意图便是想要完善自身的音乐产业链闭环,在挖掘“好声音”的同时,辅以他们最新鲜的好作品。


而后,随着网综市场的快速崛起,爱奇艺、优酷也纷纷涉足原创音乐领域,推出《我是唱作人》和《这!就是原创》等节目,希望为音乐市场输送更多创作型歌手。但遗憾的是,这些节目的“存活率”变得更低。


直到今天,打着“原创音乐”口号的音综几乎不见踪影,能够传遍大街小巷的新歌,一年到头还是等不来几首。


△《我是唱作人2》


结语


人难请、曲难选,这些问题不能只抛给《歌手2024》去解决。


站在综艺制作的维度,《歌手2024》已经做到了它的最好——


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邀请歌手,让内娱观众一睹格莱美级别的音乐舞台;首次启用世界最新“沉浸式声音艺术”L-ISA音响系统,还原最真实细腻的演唱细节;大胆采用直播形式,搭配多个机位镜头任观众随意切换。


只是不希望,直播带来的竞技感上的刺激,是这档老IP最后一剂猛药。


如果下一期还有如此之高的讨论热度,希望不会是“内娱又完了”。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音乐剧浪潮中的上海,凭什么占据全国近六成份额?
“千节一面”,如何打造优质独特的音乐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