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
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
财金新天地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
大江湖解局
,作者
江湖大大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一、
你每次存到银行里的钱,刚存进去没多久,就会被转到三个你从来没见过的账户里面。
这样的操作持续三到四年时间,每个月,银行都会出一份余额明细表,余额的明细并没有什么异常。
最近,秀实投资的客户,
投资阳光私募基金的12.52亿元,就这样不翼而飞。
事情败露之后,私募基金负责人、托管券商和存款银行,都声称对此并不知情。
如此巨额的一笔资金,消失得无影无踪,消失得悄无声息,让人匪夷所思。
2019年4月,阳光私募基金公司优策投资,与某银行签订了《协议存款合同》,将三只产品募集的资金,分批存入该银行位于宝鸡两个支行的专户。
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协议约定此账户不能开通网上银行,不得用此笔存款做任何金融业务。
然而,从2019年3月以来,优策投资的基金投资账户,会向该银行的存款账户转款。
存款账户到账的那一天,资金就会被离奇地转给三家公司,这三家公司分别是宝鸡凤凰岭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畅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宝鸡远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在5年的时间里,基金投资账户(券商托管账户)
向
该银行账户汇入61.6亿元,从银行账户转到基金投资账户51.67亿元,大约有9.93亿元沉淀在银行账户里面。
原来沉淀资金是只能存在银行不能动的,事发后银行有关人员说,优策投资与银行签订了一个补充协议,开通了网银功能,于是这部分钱就被莫名其妙地转走了。
让人称奇的是,补充协议理应是给主合同做补充,但这个补充协议,却推翻了主合同的不能开通网银的约定,很明显这里有不合理的地方。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账户里面的钱被转走了,为了掩盖这个事实,不让基金投资人知情,银行每个月都会出具盖章的余额表,余额表显示资金安好无损。
直到事发前几天,也就是2024年6月26日,该银行还出具了三份账户余额明细表,其中优策长秀账户余额7.4亿,优策长实余额4亿,优策月月赢3号余额1.78亿。
三个账户合计余额约为12.52亿元,然而2天之后,该银行出具的一份存款对账单显示,里面的余额只有8.6万元。
优策基金于是发布公告,暂停了对旗下基金的赎回,投资人已经无法取回属于自己的钱。
这12.52亿资金的投资人,被闷杀了,不出意外的话,损失又将由他们来承担。
要知道钱去哪了,钱能不能要回来,就得扒一扒那三家神奇的公司。
三家公司分别名为宝鸡凤凰岭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畅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宝鸡远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意思的是,宝鸡远大是宝鸡凤凰岭投资公司的大股东。
宝鸡凤凰岭注册资本1000万,是只有2名员工的微型企业;宝鸡远大注册资本5000万,是只有6名员工的小型企业。
说白了,这两家公司,就是一套人马,实际上就是一家,实控人是赵莉。
所以,银行的钱看似转去了3家公司,实际上是转到2家公司。
从企查查信息继续深挖下去,可以发现宝鸡远大共有54个司法案件,基上都是原告,而且都是借款合同纠纷。
案件的金额大的2000万,小的几万,大部分都是几百万。
我做了一下统计,根据企查查上面的数据,宝鸡远大起诉的案件中,共借出去大约1.69亿元无法收回。
这只是有数据可查的部分,也就是不完全统计,实际上宝鸡远大借出去的钱,会比这个数据更大。
看到这,大家应该看明白
了
,宝鸡远大是在当地做民间借贷生意的,俗称高利贷。
从宝鸡远大的借贷名单可以看到,里面既有个人,也有企业,甚至还有房地产企业。
这些企业从宝鸡远大借贷,手笔都不小,小的几百万,大的几千万。
一个注册资本只有5000万,还不是实缴的企业,为何有如
此
巨大的实力放贷?
这些企业为什么不从银行贷款,反而去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公司贷款?
宝鸡
远大1.6亿资金收不回来之后,为何又能从优策基金的存款账户里,获得资金?
将这些问题串联在一起,就能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推断:宝鸡金融界的某个大佬 ,下了一盘大棋。
宝鸡远大成了当地一个影子银行,大佬在当地金融圈有话语权,企业和个人来银行贷款,大佬牵线搭桥,让他们去宝鸡远大贷款。
宝鸡远大通过大佬从银行拿到低息的贷款,然后再将这些贷款,以较高的利息,放给那些信用不是那么好的企业,赚利息差。
这种影子银行,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监管不够严格的地方,很常见。
这些企业还不了钱,宝鸡远大也还不了银行的钱,眼看就要暴雷了。
于是,大佬又出了一招,瞄准了优策投资,下一盘更大的棋。
浙江优策投资是总部位于杭州的私募基金公司,身处于长三角发达地区,那里金融业发达,大大小小的银行数不胜数。
但让人费解的是,优策投资不远万里,来到陕西宝鸡,找到一家不知名的银行,开通了存款账户。
然后优策投资将募集来的资金,源源不断地存入银行账户,这些钱没经停多久,就转入了在当地做民间借贷的公司。
长达4年的时间,银行每个月有虚假的余额明细发给优策投资;优策投资对钱被转走,全然不知?似乎完全不可能。
而要能做到4年的时间不穿帮,必须得几方内外勾结、串通一气、严丝合缝,才有可能做到天衣无缝。
最后大佬发现:与其做影子银行赚息差,还不如直接抢,
这样
来得快,还来得多。
只不过,埋单的人,又是无辜的投资人。他们只是买了一个风险等级低的基金,却被人连本带息,全抢走了!
谁又能想到,买了一个R2级别,风险水平低的基金,背后的“底层资产”,居然是去给一家影子银行,填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