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情商之父戈尔曼曾说: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情商则是一种技能,而且它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关键的技能之一。
情商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好坏。
低情商的人,一张嘴就会令人厌恶,使人退避三舍。
今天,晚君总结了社交中常见的8大低情商行为,值得所有人警醒。
如果你也遇到了这些让你感到不适的人,一定要趁早远离。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讨厌的人,无论你说什么,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辩驳。
他们从不考虑言语是否得当,只要说得别人哑口无言,就会得意洋洋,引以为傲。
殊不知,在他们反驳的过程中,一段关系也走到了尽头。
曾看过一个故事:《警察打死了一条疯狗》。
有个警察打死了一条疯狗,目击者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
朋友怒斥:“狗就不是生命吗?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消失了,就没人为此负责吗?”
目击者连忙解释:那是一条疯狗。
朋友却依旧反驳:“是不是疯狗是由你来评定的吗?有经过鉴定吗?鉴定程序合法吗?”
目击者又说自己亲眼看到那狗咬人了,朋友却依旧不依不饶,说了一箩筐话。
目击者觉得无语极了,闭上嘴巴,再也不肯与那人交流。
就像作家李小墨说的:“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没有人喜欢被反驳,热衷于在言语上战胜别人,最后自己只会成为孤家寡人。
如果你想要和别人搞好关系,那就收起你的高姿态,克制你的反驳欲。
你不给他人言语添堵,他人也自会真心把你当朋友。
丘吉尔曾说:“炫耀是需要观众的,而炫耀恰恰让我们失去观众。”
去了趟网红打卡地旅行,一定要在朋友圈晒个十几条动态;
买了块名牌手表,跟谁说话都要撸撸袖子,生怕别人看不到;
发了点小财,第一时间就给自己买大金链子,金手镯,还戴出去到处显摆……
他们以为,处处秀优越,就能提升自己的层次,让别人羡慕嫉妒。
但其实,人们生活中最烦的,就是这种处处炫耀、时刻想出风头的人。
清华教授柳冠中曾在采访时,提到一位在上海做保姆的朋友。
有次她要回苏北老家探亲,出发前特地敲掉了一颗好牙,镶上金牙。
回到村子后,她逢人就咧开嘴巴,说话滔滔不绝。
大家表面上惊叹:“不愧是上海回来的人,连牙齿都是金的。”
背地里却说她穷显摆,连之前跟她谈得来的乡邻,也不愿意去她家串门。
一个人之所以不被人喜欢,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太爱显摆,过分虚荣。
而这样的人,也很难交到真朋友。
卡耐基曾经说过:“人要懂得收敛自己的光芒,避免刺伤别人和树敌。”
没有人喜欢一个处处炫耀的人,但人人都喜欢低调谦卑的人。
与人交流时,多夸赞他人,少显露自己。
你若四处炫耀,只会招来白眼;你若谦卑低调,自然就能收获自洽的关系。
知名博主
@猫球
讲过自己的一位学长。
博主想考翻译二级,学长纠正他:不要在这上面下功夫,以后都是用AI翻译了。
博主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学长评论:“还是少发这样的照片,会给人一种不稳重的印象。”
甚至博主过30岁生日,学长也在不合时宜的指点:“30岁了,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啊!”
类似的指点听多了,博主只觉得很无语、窒息。
此后有什么活动,他都不会再叫上这位学长,甚至连朋友圈也给对方屏蔽了。
孟夫子曾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是人类骨子里的天性,也是最大的弊端之一。
尤其是一些年纪稍长、资历稍老的人,逮着机会就想给别人讲讲道理。
然而任何一个有主见的成年人,都不希望被人处处管教。
所以与人交往,别总急着给人当老师。
你以为别人位置没摆正,很可能是你本身就站歪了。
过度纠正他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你若真心为人好,就把好为人师的欲望彻底收好。
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想展露于人前的私隐,如果有人不顾及别人的尊严,非要去揭开、去宣扬,那结果只会有一个:
高中时,家里出了些变故,不堪重负的他,曾在精神病院待过一段时间。
可他没想到,这段私隐,竟在一次聚餐时,被朋友当成饭后谈资说了出来。
不分场合、毫无尺寸的幽默,是把别人的痛苦当作笑话的素材,往别人伤口上撒盐。”
人的自尊心本来就脆弱,如果你不能做到好好照顾它,至少,也不要故意去戳它伤疤。
有句话说得很对:“最高级的情商,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不是会说话,而是替别人着想的善意。”
体谅别人的苦衷,恰如其分地保持沉默,才是使一段关系长存的方法。
但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志得意满,自觉天下无敌;
他们自诩高人一等,却不知道,生活中人们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人。
民国青年作家赵明轩,年纪轻轻便在报界崭露头角,然而,他却年轻气盛,很是得意,瞧不起身边的人。
甚至对自己的好友林逸飞,他也越来越不屑一顾,只因对方出身普通。
一次,林逸飞请客,特意为赵明轩准备了一桌好酒好菜。
赵明轩却故意姗姗来迟,到了后又挑剔菜品不够精致,言语间充满了对林逸飞的轻视。
最终,林逸飞忍无可忍,直接愤然离席,此后与对方彻底断了联系。
《镜花缘》里曾指出:
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
却不明白,我们看别人不如自己,其实还是自己修养不够。
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戒掉自以为是的毛病,时刻把自己摆在低位。
培根曾说:打断别人,乱插话的人,甚至比发言冗长者更令人生厌。
我曾经就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只要是他听到的事情,他都要插两句嘴。
有一次,我正跟一众好友计划出去旅游的事,大家聊得火热时,她冷不防地插一句:
正当我们接着旅游的话题继续聊时,她又打断道:“上次还因为一个小错误罚了我200,我怀疑她就是故意针对我……”
她越说越来劲,一个劲地吐苦水,完全忘了这次大家聊天的目的。
曾听人说:“
所有关系的变坏,都是从管不住嘴开始的。
”
没有人喜欢跟一个老是插嘴的人交流,也没有人喜欢跟不尊重自己的人做朋友。
常言道:“做人要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说话有德。”
然而,有些人却不懂得这道理,总是口无遮拦随意说出伤人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