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经济」,大风起兮。
文 | 佘宗明
在图文和视频两大内容载体日益饱和后,下个
极
具成长性的媒介形态会是什么?
在短视频直播风行让麦克
·
卢汉的
「
媒介即人的延伸
」
具象化了的今天,这成了不少人思考多时的问题。
循着
「
耳朵经济火了
」
的热搜和
「
播客正当潮
」
的图景望去,答案已呼之欲出
——
音频。
如果说过去很多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是
「
看
」
,那现在许多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就是
「
听
」
。
在播客复兴、有声书和广播剧受追捧的带动下,
「
听觉文化觉醒
」「
耳朵经济崛起
」
现象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数据不会撒谎:中国网络视听协会音频工委会
发布的
数据显示,
2024
年以来中文播客节目数量比
2021
年增长
6
倍。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2024
年中国
「
耳朵经济
」
产业市场规模达
5688.2
亿元,在线音频用户规模
7.47
亿人。
头部在线音频平台的业绩情况也颇具参考性:过去几年,喜马拉雅营收持续增长、毛利率稳步提升,据
披露,截至
2023
年底,喜马拉雅已连续
5
个季度盈利,
2023
年平均月活达到
3.03
亿。
2024
年,其增长势头不减。
风已起。
「
耳朵经济
」
焕发出的新
「
声
」
机,也是无数品牌商家面临的新机遇。
从品牌方角度看
,
如果
要说
2025
年哪些机会不能错过,那
「
耳朵经济红利
」
当在其列。
从昨天看今天,会觉得
「
耳朵经济
」
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但从明天看今天,又会觉得
「
耳朵经济
」
潜能
仍待进一步发掘
。
「
播客热
」
持续升温,就是鲜明注脚。喜马拉雅今年
7
月联合益普索、日谈公园发布的《
2024
年播客行业报告》显示,播客正快速占领用户的媒介使用时长
,
超
8
成的受访
播客听众
每周收听播客在
3
天以上,
76.2%
的用户
每天
听播客半小时以上。
为什么
「
耳朵经济
」
会
势头正劲
?为什么播客会大受欢迎?
当代人的两大刚需
——
情感满足
和
感官减负
,是
不可忽略的动因
。
拿情感满足来说,音频作为唯一具有陪伴属性的介质,
已
成
太多
人的声音治愈所。
在当下,
「
压力山大
」
已成
人们
的生活常态。感身空、网抑云、丧文化、佛系、
Emo
、躺平、摆烂、
45°
人生、发疯文学、癫
……
诸如此类的热词就像是社会流行情绪的树干上长出的众多枝丫,下面连着精神内耗的根
系。
带
「
禁止蕉绿
」
字样的水培香蕉、带幽默文案的
「
打工人立牌
」
、虚拟商品
「
爱因斯坦的脑子
」以及「
谷子经济
」
能爆火,
爆款密码就在于那四个字:情绪价值。
诗人威廉
·
柯珀说:声音能引起心灵的共鸣。
在当下,很多人
慰藉独处时的孤独
或
摆脱应付式的社交
的重要方式,便是听播客、有声书、广播剧、脱口秀等音频内容。
▲许多人在听中获取情绪价值。
这其中,播客就凭着提供沉浸式、陪伴式、治愈式服务,唤起了
许多听众
的情感连接。有听众就说:
「
播客不是快餐,它像是深夜的小酒馆,又像是邻家的咖啡店
」
。
就感官减负而言,音频因为
「
慢流量
」
的属性,已成很多人逃离
「
视觉过载
」
的精神桃花源。
而今,大众已进入哲学家韩炳哲所说的「超注意力时代」,信息内爆已成常态。大量短平快的速食化内容过度刺激眼球,导致人们焦虑情绪弥漫。前段时间,牛津词典将「脑腐」
(
brain rot
)
列为
2024
年度词汇,指
的就是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过度消费低价值内容,导致内心空虚、智力下滑。
在此背景下,听成了
无数人
抵御
「
屏幕依赖
」
的方案、避免
眼球
超负荷的途径、寻求内心安定的
办法
、追求健康新潮生活方式的
出路
。
他们中的有些人会在喜马拉雅上用耳朵追剧,听《大奉打更人》《清明上河图密码》《国色芳华》等热播影视剧的原著有声剧,解锁听剧爽感;有些人会在上面听脱口秀,关注《基本无害》《无聊斋》《不开玩笑》等喜剧演员播客,喜提无限欢乐。
有些人会在上面听大师课,听蒋勋讲美学、王德峰讲现代人精神危机、戴锦华讲电影,丰富精神世界;有些人会在上面听亲子内容,用《米小圈上学记》《神探迈克狐》《好奇心出发》等,为孩子打开另一个世界……
也正是这些大主播、大IP,充盈了喜马拉雅的精品内容生态。
▲不少人将喜马拉雅上的「无用学·大师课」当精神食粮。
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凤此前就表示,
「
耳朵经济
」
适应了当下人们
「
碎片化学习
+
陪伴感满足
」
需求,
「
得益于移动音频的伴随性,耳朵经济无需占用用户的眼睛和手,便能让用户实现多任务处理,利用好本难以利用的碎片化时间。
」
耳朵有空的时间,就是播客的时间。当愈来愈多的用户将「
解放双眼听播客
」作为
调剂快节奏生活的首选
,那
麦克
·
卢汉若干年前的预言
也就会
变得愈发真切
:
在电子时代,
「
耳朵
」
将卷土重来,与
「
眼睛
」
相抗衡,重新实现感官平衡,实现人的回归。
可以预见,随着
未来
人们的精神减压与感官减负需求
愈发强烈,
音频内容会迸发出更强劲的
「
声
」
命力来。
可资参照的是,在美国,音频市场规模正呈高速增长势头,播客在过去
10
年更是高歌猛进,据统计,
2023
年约有
1.2
亿人
(
12
岁以上网民)
会经常收听播客。
伴随音频媒介生命力迸发而至的,是「耳朵经济红利」的持续释放——以播客为代表的在线音频内容受到C端用户的欢迎,对B端商家无疑是看得见的机遇。
情感满足的需要,会催生出很多新
机会
。
正如喜马拉雅高级副总裁傅海波在前几天的
2025
喜马拉雅音控大会
(商业合作伙伴大会)
上所说的:生意,就迸发在每一次情绪满足的过程中。在他看来,喜马拉雅就在「爽感、欢乐、治愈、丰盈」的情绪供给中换取了价值流量。
▲喜马拉雅高级副总裁傅海波在2025喜马拉雅音控大会上做分享。
随着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新理念兴起,情感满足型消费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精神的出口,就是流量的入口。」当很多人在回家时用倾听充实自己、在午夜里用声音疗愈孤独,满足情绪价值也就成了商家的机遇点——他们可以以音频内容营销为杠杆,以用产品服务激起消费者情绪共振、情感共鸣为着力点,撬动生意增长。
反视觉冗余的需要,也会孕育出
许多
新
场景
。
一方面,是短视频内容生态已高度饱和,
营销
流量红利
日渐
消失,另一方面,是听觉传播市场
仍处在成长期
,
长音频
自带的自然真切感、平行陪伴化、交流互动性
正打开新的
媒介生态位,催生出新的流量池,创造出新的场景
。
音频内容对人们的陪伴,可以是
全时段、全年龄、全场景
覆盖,包括那些
不适合看
但适合听的情景,如
开车、运动、家务、休息等
。
▲音频内容对人们的陪伴可以是全时段、全年龄、全场景覆盖。
由于不用受限于「屏」,音频具有低打扰的特点,能够与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各类场景高度互融。场景多、覆盖广,为音频内容营销提供了坚实的场景基础。对比起已成红海的短视频内容营销,音频是仍具挖潜空间的营销价值洼地。
音频非但有
全场景拓展
优势,还有闭屏媒体属性。由于音频信息的「听觉排他性」,企业可以
用声音打造出品牌信息的最小记忆单位,达到
「
听觉针
」
的效果
,让品牌形象入耳入心。
有实验证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听觉对品牌、产品的综合记忆要优于视觉记忆。
Veritonic
的研究
也
发现,
60%
的消费者对音频和播客广告的记忆度超过对广告牌的记忆度。
由于
音频可以让品牌信息更高效、更聚焦地触达消费者
,用沉浸式体验强化二者的信任基础,很多品牌营销路径也在转换——
他们以往很看重图文和视频带来的「视觉锤」,现在则很重视音频带来的「听觉针」。
单就播客看,轻松化的形式、可叠加的场景、可抽离的接受氛围等,就让播客成了天然的种草利器,因为听众对播客广告的接受度会很高。
《
2024
年播客行业报告》的调研结果就显示,
52.7%
的受访听众表示不在乎在播客中听到广告,对播客中的广告接受度高达
63.6%
;
51%
的听众在一年内对播客中听到的商品有过消费,
35.4%
的听众有过重复消费。时尚与美妆、科学与科技、商业与财经类播客的听众消费意愿通常更高。
当播客拍了拍品牌们并甩出一份「品效共振」的效果图,拥抱和解锁「播客
+
」营销,也就成了品牌商家们的顺势而为。
秉持需求导向,作为在线音频及中文播客头号平台的喜马拉雅,近年来就在持续强化播客作为重点布局业务的战略地位。
推出「万千星辉」、「播客
+
」、「新声力」等播客扶持政策,举办「播客全明星」、「播客发发大会」等线上线下活动,都是瞄准做大播客内容生态的靶向发力;打造从合作撮合、内容制作,到扩大传播势能、优化转化链路,再到效果追踪的「一站式营销解决方案」,着眼的则是打通播客营销链路。
▲喜马拉雅推出了针对播客的「一站式营销解决方案」。
全平台具备商业价值的播客节目数十万档,成为
Apple
播客认证托管平台,
2023
年中文播客听众数超过
2.2
亿……在内容「声」产力基建逐渐完善、商业化体系建设持续健全后,喜马拉雅播客成了许多品牌营销投放的品宣标配。
在喜马拉雅上,很多品牌都在利用播客搞广告口播或贴片、单集定制、整合营销,激活播客的营销潜能。仅
2023
年,就有近百个品牌与近千位播客主进行商务合作,涵盖美妆个护、医药保健、奢侈品、互联网、汽车等领域,品牌对播客内容的投放增长达到了
74%
,合作播客数量同比增长
172%
。
还有许多品牌在喜马拉雅上建立自己的播客节目,特斯拉的《特斯拉
GIGA
电台》,意大利奢侈品牌
GIADA
的《岩中花述》,耐克推出的中国首档品牌播客《耐听》……都做得风生水起。而此前的调研结果显示,
29.1%
的受访播客听众愿意收听有品牌背书和品质保障的品牌播客。
在「双微一抖一快一书后必有一播」的营销新公式里,向播客要增量,已成为众多品牌商家的共识。
用户的收听场,就是品牌的营销场。播客带来的众多机遇,只是「耳朵经济红利」的缩影。
以「音控」了逾
3
亿月活用户的喜马拉雅为例,从最初的种子用户多为线上广播发烧友的功能性
APP
,到用「听」串起上千万名主播、数亿用户、无数个终端的「声」态体,喜马拉雅迄今已积累了超过
459
个品类的
4.9
亿条音频内容。
多层次音频内容
(涵盖播客、广播剧、有声书、直播等)
,多元内容生产模式
(包括
UGC
、
PGC
、
PUGC
、
AIGC
等)
,多样呈现形式
(普众性的广播电台与个性化推送的「私人定
制
FM
」并存)
,多重覆盖场景
(广泛覆盖车载、家居、睡眠等场景)
……托起了「所有品牌,都值得用音频方式在喜马拉雅上将营销重做一遍」的图景。
而
2025
喜马拉雅音控大会
上发布的
2025
年喜马拉雅营销战略——让平台方、品牌方、代理伙伴、创作者、
C
端用户等
PCB
三端强协同,共建情绪营销生态,也是有的放矢。
▲这张图里,藏着喜马拉雅的2025营销战略。
在品牌营销领域,「品效销一体化」是个常用概念。这就需要借助「人、货、场」的高效匹配,找到目标客群进行精准投放。
在此次大会上,喜马拉雅官方就锚定了
2025
年
三大核心收听人群:
寻找娱乐搭子的
娱乐人群,
追求自我提升的
价值人群
,寻求哄娃助手的
亲子人群。
喜马拉雅上的播客内容生态兼容并包,
书影音、社会文化与历史处于用户喜爱收听播客内容的第一梯队,其次是自我成长与治愈、休闲娱乐与爱好、喜剧脱口秀,
再次是
情感生活、商业与财经
等。这其实就对应了不同人群在
休闲放松、获取知识、情绪陪伴
等维度不同的需求。
我就属于典型的「亲子型听众」,每晚都会点开喜马拉雅儿童APP陪
5
岁儿子听《西游记》《李哪吒上学记》等故事。
鉴于此,品牌商家可以以平台用「最好听」的故事跟娱乐人群乐在一起,用「最有料」的新知让价值人群成就满满,用「最能帮助儿童成长的好故事」与亲子人群一同成长的分类满足策略为参照,用匹配品牌调性和圈层习惯的声音语言来精准营销,达到品牌声音资产长期留存、传播效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面向娱乐人群,有些快消品牌可以跟有声剧搞
IP
联动;面向价值人群,有些高端品牌可以赞助那些大师课;面向亲子人群,有些母婴品牌可以跟那些儿童公益项目进行
IP
共创……
▲喜马拉雅发布了2025营销日历。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