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太极养生堂
以太极养生为核心理念,弘扬太极文化,分享更多有关国学经典、儒释道文化、中医养生、饮食保健等智慧。提供养生保健,养生之道等精选养生常识,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国际原油海运市场2025年展望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文化产业2024十大特征+2025十大趋势预测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宁德时代与国际物流巨头签约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上华国际,邀您莅临“2025国际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太极养生堂

太极拳内气的练法,拙力去一分,内劲长一寸!

太极养生堂  · 公众号  ·  · 2018-05-17 23:59

正文

内气的产生、潜转与远行决定于两大因素,即意识的干预与正确形体的引导,根据意到、气到、劲自到这一原理,太极拳的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下,使全身处于极度松弛的状态下,随着呼吸的鼓荡和形体缓慢的运行,促使内脏器官和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

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尾闾中正,含胸拔背等要领都直接关系到太极拳身法的正确性。要想长内气,首先应有正确的意,这个意应该是内敛的意,松静的意,做到形在意之内,意在形之中,意有动,形体随之动,做到动作与内气一致。这就是拳经上讲的内外相合。

有人练拳多年没有得气感觉,或得气不明显,时有时无,练一趟拳,全身不得温暖,手掌不得红润,健身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多属于意识不正确,整体不松柔,形体运行不合理,不是憋气就是四肢起僵劲。在行拳时,神要领,肩要沉,速度要慢,要均匀,思想要集中,否则气感即行消失,其得气的前提就是以意念引导松柔,以松柔产生内气。

内家拳强调用意不用力,全身松柔,缓慢运行,不尚拙力等,这样内气就会加强。拳经上讲:太极拳的练习要分三个阶段,即练体、练气、练神。在练气阶段其运行规律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由内及外,特别突出以腰带动四肢,追求松、稳、圆、沉、匀、整等规则,在这个阶段里,四肢绝非自动,一定要用腰脊带动,这也是舍去拙力,走向松柔的关健。

当然要做到这些绝非易事,口头上讲的全身放松,腰带四肢,而实际上即是满身僵劲,四梢乱动。要真正做到腰带四肢:①听名师的话,按规矩办事,做到明规矩而守规矩。②拳速要慢,要匀,像猫步一样轻匀。③四肢只能用意不能用力,或者只能用仅能支承重量的量小的力,此时大脑应该给四肢下道死命令,腰脊不动,四肢绝不能动,手脚一动就马上联想到腰脊的带动。

太极拳强调腰拉、腰转、腰脚手,明确地告诉我们,手脚不要自动,只能用腰脊来带动,突出腰的作用。这样做有许多好处,首先培养出全身的整动,是锻炼全身松柔的基础,是舍去拙力的关健。

太极拳是用腰脊练拳,而不是用四肢练拳 ,如果四肢自动,乱动,妄动,就会把生活中肌肉用力,拉拉扯扯,搂抱顶抗等劣根性部带到拳中来,使太极拳面貌全非。腰带四肢是去掉拙力的好方法(拙力去一分,内劲长一寸),从而才能逐渐进入到经络运气这一境界。


入太极养生堂微信公众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们交流分享!获取海量太极拳教程、视频 资料 (最新增加40张DVD资料,关注回复“下载”即可) ,一起学习交流探讨太极拳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