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42 从中国撤资,是否会影响中国-中东蜜月期?合资项目将何去何从?
甲辰龙年最劲爆的中东新闻来自于 G42:
这家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人工智能公司官宣从中国撤资,将未来合作重心转向美国。
-
深耕新兴领域,对华合作空间广泛:
作为国家龙头企业(National Champion),G42 的核心业务包括人工智能公司 Core42 及其阿语 AI 模型 Jais,医疗健康公司 M42 和 Hayat Biotech,100亿美元投资基金 42Xfund、数据中心服务商 Khazna 等。作为阿联酋新兴领域的国之重器(纽约时报形容其为阿联酋皇冠上的宝石),G42 和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潜力巨大,也曾是诸多出海企业的理想合作伙伴。
-
背景深不可测,实控人野心与财力兼备:
G42 的董事长是现任阿联酋总统的亲弟 Sheikh Tahnoon。Tahnoon 王爷同时掌管着8530亿美金主投海外的 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ADIA),以及1100亿美金主投国内的 Abu Dhabi Developmental Holding Company(ADQ)。
不谦虚地说,阿联酋主权基金大半壁江山都握在王爷手里。
此外,王爷还实控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mpany (IHC)集团,该公司在他资本运作下,市值一度高达6500亿美金,占整个阿布扎比交易市场(ADX)总市值的一半还要多。Tahnoon 王爷亲自点将的华裔阿联酋籍 CEO 肖鹏据说在中国也有着深不可测的能量。
眼下正值中国-中东关系蜜月期,G42 从中国撤资是被迫站队吗?此时撤资是否会影响其他中东资本未来的对华意向?
纽约时报2023年11月对G42调查报道的封面图,左一为G42董事长Sheikh Tahnoon,右一为G42 CEO肖鹏
先说结论,顺势中东认为:
G42 此次“官宣撤资”是做足了公关准备的关键信息发布,内部决策可能在23年底就已板上钉钉。
大部分的中文报道都在渲染“事发突然”,实际上此次撤资的消息并非“突发”,撤资的大方向也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从消息发布上来看,G42 此次的“官宣撤资”有着清晰的时间线:
-
2月9日,放消息给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后者率先报道了 G42 出售在华资产的事实;
-
2月12日,G42 华裔 CEO 肖鹏在世界政府峰会上公开表态:
“为了坚持对尖端
AI 科技的追求,我们接受美国方面的限制要求(撤资)并选择和美方合作”;
-
2月12日,肖鹏在发言后接受彭博社(Bloomberg News)采访,
确认“G42已撤出(divested)此前在华的所有投资,
因而也没有存续公司实体的必要。”
左图为Financial Times2月9日的报道,右图为2月12日肖鹏在迪拜参与世界政府峰会
随时间线推进,阶段性地放出消息,并利用公开发言弱化对关键信息的聚焦,这看起来是非常专业的公关动作。之所以说“撤资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从23年开始, G42 就一直在中美 AI /芯片战争的风口浪尖,董事长 Tahnoon 王爷还专门为此事在白宫拜会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纽约时报在23年11月27日发表的 G42 专题调查,让这一事件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同年12月接受《财富》全球论坛专访时,肖鹏确认公司会逐步清退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供应商,并明确表示
“我们从美方感受到的印象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与美国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不能再与(之前的)中国合作伙伴做更多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肖鹏的用词还是“从美方感受到的
印象(impression)
”,而本周一他的措辞却更加直接:“我们选择接受美方的
限制要求(constraint)
”,
这充分证明随着事态的发酵,G42 应该早已做出决策,而这次的“官宣撤资”是有计划的公关发布。
撤资的规模有多大,影响如何?
G42 并没有公开撤资细节,顺势中东按照投资、合资及合作三个方向梳理了撤资的预计规模:
从投资的角度,本次撤资共涉及约5亿美元。据英国金融时报引用的可靠消息源,G42 确认已退出对字节跳动的股份持有,而其他撤资细节我们无从知晓。考虑到 G42 和穆巴达拉的强绑定关系,我们预计穆巴达拉会深入参与并适当“接盘”。
清退投资并不难,大不了找人低价接盘。合资才是让 G42 最头疼的,尤其是被立为中阿抗疫合作典范的哈雅生物科技公司。疫情期间,与国药合作疫苗,跟华大合作检测,G42 依靠这一波布局在国内外赚的盆满钵满。但未来无论是疫苗研发还是基因测序,利用 AI 技术和中国公司配合都会让美国人担忧。实际上,2020年针对华大和 G42 的核酸检测合作,美国情报部门已经对后者发出了警告。
面对压力,是否需要撤出,以及如何撤出中阿合资类项目是 G42 必须解决的难题。
2021年3月28日,G42 CEO 肖鹏为访阿的国务委员介绍合作项目情况
至于合作类项目,G42 过去和诸多中国公司开展了广泛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合作。坊间传闻 G42 的底层技术由华为负责搭建,而通过华为“总包”并以“分包”形式参与到 G42 项目的中国公司就更多了:根据公开信息,中软国际就是其中一家。此外,G42 对外提供的解决方案中包含了不少中国 OEM 科技公司的产品。当然,诸如此类的甲乙合作关系是最容易撇清的。
据顺势中东了解,从23年底开始,中方的供应商已经开始逐步退出参与 G42 的相关项目。
-
-
-
实质
是通过撤资杜绝未来技术合作的可能,为 G42 和美国的深度合作铺垫
G42 CEO 肖鹏在多个公开场合的讲话,已经将撤资的
底层逻辑
解释的非常清楚了,顺势中东把他的话“翻译”给大家:
G42:“阿联酋一直以来是一个中立的国家,也向来坚持技术中立。”
顺势解读
:所谓的技术中立,对于阿联酋这样没有能力进行技术自研的富裕国家来说,约为:
尖端科技,谁的技术更好我跟谁玩;
普适科技,谁的技术产品更有性价比我跟谁玩
G42:“我们过去和微软、OpenAI、英伟达以及 Cerebras 的合作成果明显,更重要地是,美方合作伙伴在主权 AI、政府监管等方面跟我们有着一样的价值共识;说实话,中国在 AI 方面的技术并不是世界领先的。”
顺势解读
:G42 已通过具体项目验证:在 AI 领域和美国的技术合作对公司发展更有利。
G42:“美国方面对我们提出了限制条件,为了 AI 领域的未来发展,我们选择接受条件。”
顺势解读
:即使美方提出限制,G42 仍然决定接受条件,撤资以求推进合作。
这样看来,G42 的底层逻辑很清晰:
公司撤资是为了追求 AI 技术的策略之举,绝非中美之间意识形态的战略考量。
2023年11月27日,肖鹏在阿布扎比接受《财富》全球论坛专访
今年2月,华尔街日报爆料 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开始筹划新项目,融资规模高达7万亿美金。而他接洽的首位金主就是 G42 的董事长 Tahnoon 王爷。G42 长期以来和 OpenAI,微软以及英伟达都有成熟的合作。本届迪拜政府峰会,Sam Altman、黄仁勋以及肖鹏都表示多方之间互动频繁,甚至连阿联酋的人工智能部长 Omar 都开玩笑说:“我的发言时间有限,因为一会要去谈一笔7万亿的生意”。
结合对 G42 的了解以及近期合作动态的洞察,
顺势中东做一个大胆预测:在不久的将来,G42 会代表阿联酋以重要参与者(而不仅是投资者)的身份加入到新的 AI 项目中,而为了争取这一宝贵席位,他们必须接受美方的限制条件,从中国撤资。
很多人担心,G42 的撤资会不会成为“风向标“,影响其他中东资本在华投资决策。
首先,G42 几乎是中东唯一的兼顾新兴领域投资人和实践者双重身份的明星公司。
放眼整个中东,几乎只有 G42 能够将被投企业的技术转化为能力输出,进而影响中美之间的数据和技术安全争端。可以说 G42 选择的赛道和方式从一开始就决定着这样的结局。
其次,中东资本对中国的投资机遇有着专业理性的客观定位,无论是从国家合作还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G42 的撤资完全不会成为影响未来双边经贸发展的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