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十年的高考试题来看,“XX性”的表述方式非常丰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2020年以后更是大量地使用。
“XX性”这种构词方式在古汉语中是没有的,近代以来大量出现明显是受西方语言的影响,是汉语欧化的一种表现。在西方语言中,使用后缀来形成抽象名词是一种常见的构词方法,例如英语中的“-ness”和“-ity”。汉语的欧化是好是弊?专家们各执一词。但大量的欧化表达方式已经融入到现代汉语中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高考历史科的命题中会大量出现“XX性”的表达方式和考察内容呢?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XX性”属于抽象思维的表达方式,其实是考察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物中提炼本质的能力。呈现“XX性”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命题思路。
第二,“XX性”已经成为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表达方式,有助于思维的严谨和规范。高考试题大量出现“XX性”表明高校的学术研究思维和成果对中学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第三,许多“XX性”是适于用于多个学科的,不仅仅是历史学科所独有,如“真实性、公正性、政治性、客观性、突破性、经验性”等,在教学测评中出现“XX性”,也可看作是跨学科思维在起作用。
第四,“XX性”的表述非常简洁,如果我们不采用这种组词结构,许多表述会变得冗长啰嗦,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中考高考试题强调控制试卷的篇幅,精简文字是命题者的基本功,所以“XX性”的表述方式大量出现在试题中,尤其是出现在选择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