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定制内训或公开课欢迎联系
一个人拥有良好的状态,既是个人幸福的重要标准,也是在工作中拿到结果的重要保证。“想干”是“能干”和“干好”的前提。如果一个员工不想干,即使有再强大的技能,也干不好。
在过程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会忽视员工状态对拿结果的重要性。试想一下,在相同的装备和士兵数量下,一支充满战斗激情、气势磅礴的队伍与一支颓废消沉的队伍相遇,哪一支队伍更有可能取得胜利?
答案不言而喻。好状态,是拿结果的基石;好状态,让技能的提升变成一种内在自驱;好状态,让过程量在日日精进中得以自动落地;好状态,让目标深植于内心,使结果得以实现。
亚马逊作为一家成立近 30年的企业,在自身体量和业务量剧增之下,依然保持着活力。亚马逊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提倡的“ Day 1(创业第一天)”精神。其背后的逻辑是成功之后要有归零的心态,重新回到创业第一天时的状态,并积极寻找下一个创新点。
人生永远都是第一天。管理者要使自己和员工不断以最佳的状态拥抱新的挑战。
我无论是在阿里巴巴带团队,还是如今创业带团队,只要员工满面愁容地工作,我就猜想他今天可能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我不会坐视不管,而是会主动开导他,鼓励他,使他先解决情绪上的问题,再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管理者如何激发员工状态?我将方法总结为六字诀,即
识状态、提状态
。
今天我们先来谈谈识状态。
管理者抓状态的第一个动作是识状态。
所谓“识状态”,是指管理者要有“火眼金睛”,及时识别出员工的状态情况。
如何识别员工状态?
识别员工状态的核心方法论是“闻味道”,这是阿里巴巴特有的管理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气场,管理者要有灵敏的嗅觉,不断提高对味道的敏感度和判断力,从而准确地感知团队的状态,把控和识别团队的味道,识别团队成员是否志同道合。知人善任是管理者成事的必要条件。
管理者在“闻味道”之前,自己要散发味道。稻盛和夫认为,管理者的行为、态度和姿态必须像野火一样扩散到整个团队,团队是照射管理者的一面镜子。管理者要成为“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通过自己强大的气场,使周围产生上升的气流,
积极地将团队成员裹挟进去,带动他们投入工作中去。
管理者要先点燃自己,才能点燃员工。
管理者如何“闻味道”?
管理者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识别团队成员的状态,如图1所示。
图1:“望”“闻”“问”“切”
1. “望”:观察
“望”就是观察。
管理者可以通过走动式管理,观察团队成员的表情、眼神、
行为,与他人对话的声量、互动的频次,来判断团队成员的
状态。
“望”的前提是管理者关注和重视员工。天地间,人最贵。
管理者通过“望”,可以让团队成员感受到管理者对他的重视。
如果管理者对团队成员的状态视而不见,注定会使团队成员人
心涣散。
管理者要用真心博得信任,用情怀连接能量。
管理者在“望”的过程中有三忌。
一忌漫无目的。管理者对团队成员进行观察时,不能漫无
目的,心血来潮,一定要带着明确的目的观察,只有这样,才
能有条不紊、有的放矢。
二忌大张旗鼓。管理者既然要观察,就要观察到团队成员
最真实的状态。
要想观察到团队成员最真实的状态,管理者就
不能大张旗鼓地观察。
如果团队成员事先知道会被管理者观察,
就会有所防范,进而用一些假象来掩盖事实。
三忌主观臆断。管理者观察之后,会在内心对团队成员形
成第一印象,但不能因为一次观察就对团队成员的状态盖棺定
论,要结合“闻”“问”“切”的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
2. “闻”:感受
管理者观察完团队成员之后,还要通过“闻”来感受团队
成员的气场,评估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判断他们的行为、语言
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一个人看到的、听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但一个人感受到的
一定是真实的。
团队氛围好不好,管理者只要身处其中,就一
定会对其有最直观的感受。
管理者在“闻”的过程中要着重进行“两闻”。
一“闻”好团队。好的团队氛围往往是积极向上且自由开
放的,这样的团队特质使每个身处其中的团队成员都能畅所欲
言、互帮互助、拼搏进取。
管理者要在“闻”好团队的同时,
对好团队好在哪里、是否可以形成可分享的经验进行总结,使
好的团队氛围感染到更多的人。
二“闻”坏团队。坏的团队氛围往往充斥着压抑的情绪,
团队成员之间交流和互动很少,彼此之间比较淡漠,遇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当管理者安排工作时,团队成员斤斤计较,甚至会互相猜疑。
管理者在“闻”出坏团队的气息后,要及时进行补救。
解决猜疑最好的方法是将一切透明,管理者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将规则摆在明处,让所有团队成员都能看见规则运行的方式、过程和结果,从而敞开心扉。
3. “问”:沟通
“问”指管理者要与员工沟通。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通
过沟通,管理者可以看到员工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
管理者和员工沟通时,要通过引导式的问题让事情具象化,
还原事件,让员工将一些被掩盖的行为和思考真实地表达出来。
管理者在“问”的过程中要把握三个原则。
原则一:循序渐进。管理者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既不
要太直接,使团队成员觉得被冒犯,也不要太含糊,绕来绕去
不知道说什么。
管理者和团队成员沟通时要循序渐进,创造一
处有利于交谈的环境。
原则二:驾驭冲突。管理者在和团队成员就某一问题进行
沟通时,可能会出现彼此意见不合的情况,管理者要允许良性
冲突的发生,因为这往往证明团队成员有沟通的诉求。
管理者
要善于驾驭冲突,化解矛盾。
原则三:畅所欲言。管理者在和团队成员沟通的时候,若
发现有人在发言时欲言又止,管理者一定要让他把藏在心里的
话说出来,因为欲言又止的内容往往是所有问题的关键。
管理者一定要在团队内部建立一种自由交流的机制,只有这样,团队成员才能畅所欲言,从而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 “切”:调查
“切”的重点是行动和解决问题。管理者要针对发现的问题
进行调查、验证和分析,确保问题的真实性,切中要害,抓住
问题的根源,深挖问题的本质,进而改善和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员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是问题产生的根源。管
理者通过“把脉”探明员工的需求后,就要着力去满足这些需
求。
解决了员工的需求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管理中一半的问题。
管理者在“切”的过程中要把握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平等。管理者在进行问题调查时,不要以上级
检查工作的姿态进行,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平和的心态走近团队
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