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点兵
细说天下军情,你不知道的,我告诉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民兵  ·  新文职进入不了工作该如何办?来看 → ·  13 小时前  
中国民兵  ·  新文职进入不了工作该如何办?来看 → ·  13 小时前  
优才成长  ·  祝贺:第555期公益直播活动于2025年2月 ... ·  16 小时前  
优才成长  ·  祝贺:第555期公益直播活动于2025年2月 ... ·  16 小时前  
军武次位面  ·  俄军TOS-2温压火箭发射车首次被击毁,顶部 ... ·  3 天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物资集团北方云景接入DeepSeek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点兵

小小螺栓里藏着什么秘密,为何中国需要100%进口?

每日点兵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11-14 17:56

正文

中国制造席卷全球的今天,毫无疑问中华家的工业能力已稳居世界首位。不过,在其无限荣光的背后却有着不少尴尬。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蔡惟慈的话就是,在中国大量出口的低端工业品的同时,却要进口不少高端的工业品。


诚然,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走完了由小到大的发展道路。但是,不得不承认还存在着创新能力弱和工业基础不强的制约因素。尤其是产业升级的今天,由于蓬勃发展的高端制造业的需要,对于高端元器件和零部件的需求非常巨大。可是,这恰恰是我们的短板。


以小小的螺栓为例,在我国高端装备上几乎需要100%进口。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螺栓里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可别轻视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儿。要知道,他们背后可是需要强大的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及基础机械(比如高端机床)支撑的哦。


相比普通人,在专家眼里,一个国家的工业牛不牛B,看看这些小东西就知道了。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个用钱买不来,也没有捷径可走,得靠自己的技术积累。是不是很变态呢?这就是工业强国的内功,只能自己踏踏实实的慢慢修炼。什么?慢慢修炼?有木有搞错,已经落后世界先进水平一大截了,还要慢慢修?哎呀,老高一不小心回答了中华家的工业基础不强的原因了。没错,别说五十年代,就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工业化程度也就一个字,弱!


举个例子,1980年,作为国内头牌的上海牌桥车,它的年产量才5000辆。在那种情况下,中国最需要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至于高不高端根本就没时间考虑,要补的课实在太多了。肚子都吃不饱还会计较吃什么吗?

咱们的现代工业化之初,主要的发展模式就是引进技术。当然,发达国家是不会把好东西和真家伙给我们的。说了难听一点,都是些发达国家玩剩下的“垃圾”技术(不过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先进的)。可想而知,其中的工艺和材料是什么等级的东东。而在国产化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照猫画虎。于是,别说提升品质,就是能否百分百的“山寨”过来也得打个问号。


所以,中国的配套能力不缺,缺的就是技术与工艺的积累。唉,其实是没有积累啦,品质当然上不去咯。比如,用于小型精密零件的冲压加工的设备,日本货在8mm冲程100KN压力下滑块速度可达每分钟4000次,而我国产品的最高速只有每分钟1200次。至于机械工业常用的轴承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其中原因就是国产轴承在寿命、材料和加工精度方面还比较落后,不能用在高端机械上。在高速铁路的大发展中,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用的轴承全部为进口,国内能满足的只是160公里左右的机车轴承。


看清楚了,这就是差距,这就是短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洋鬼子穿小鞋了。

另外,对制造业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那些进口零部件可不便宜,占了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越是红火,外国配件制造商可以分到的油水就越多。所以,别看今年前八个月,我国机械工业实现利润1.14万亿元,顺差1021亿美元。其实,这个顺差可是减去了很多细分项目逆差后的数字哦(被抽走的头可不少)。仅2016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外贸逆差是45亿美元,仪器仪表的逆差是126亿美元。也就是说,我们花了老鼻子力气去设计,生产,销售产品,等钱赚来了,手还没有捂热,外国佬就分走了一大块,结果还被人家笑话。


前不久不是就有一篇文章在笑话咱们连圆珠笔芯的钢珠都造不出来吗?你说气人不气人?当然,以兔子的脾气是不会永远受制于人的,这一点,老高深信不疑。现在,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了,“有”的问题早已解决,工业体系之完整冠绝天下。接下来,自然要解决“好”的问题,补短板那是必须的。

不过,补短板可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情,说是脱胎换骨一点不为过。首先,我们的短板太多了,几乎所有行业都有。上至航空航天,下至日用百货。所以,在补短板的时候必然会有所选择。对于攸关国家工业战略布局的短板必然是优先的。


比如,作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的轴承,由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主要由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协同攻关,已经开发成功了时速550km/h的高速铁路轴承。这意味着中国高铁轴承已经打破了国外垄断。


其次,补短板同样要考虑经济效益的问题,不能搞面子工程。对于普通中高端零部件,则需要多多利用市场规律,赚钱才是硬道理嘛。相比匆忙上马生产,进口反而更加划算。因为,技术不成熟的话成品率就低,自己搞成本反而高得离谱。所以,不妨用两条腿走路,一边进口中高端零部件满足高性能产品的需求和制造缺口。一边逐步消化技术,实现技术积累,到时候自然水到渠成。


比如,那个什么圆珠笔芯的茬还记得吗?太钢集团耗时五年,终于生产出中国制造的笔芯。一些笔头企业已开始使用,未来有望完全替代进口。所以,现在也许是短板,不久的将来说不定就会成为强项。老外还是抓紧时间多赚点钱吧,等到中国人赶上来,那就……算了,兔子们只管走自己的路吧,别人有木有路可走,就让别人自己操心去吧。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制造大国,并且正朝着世界制造强国发展。除了要补齐自己的技术短板,还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过,这条路也同样不平坦,因为政府不会再通过行政指令规划,而是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淘汰“落后”产能。从国家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就说明了这一点,是好是坏让市场决定(当然先得撇开新兴产能初期成本较高的问题)。因为中国能否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关键就要看自己的高端产能是否为市场所承认,尤其是国际市场。


所以,大伙在看到成功企业的同时必然会看到失败的企业,优胜劣汰是市场的王道,这样才能保证未来中国制(智)造行列中的成员都是“优剩者”。正因为如此,红旗牌汽车被淘汰是件好事(同样有国家的政策扶持,市场不认账也是然并卵),不行就是不行,滥竽充数这条路以后再也走不通了!相反,只要经受住市场考验就会获得成功,比亚迪的油电混和动力汽车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