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8日下午,安倍晋三与普京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会谈。 由于引导的失误,安倍到场稍晚,看到普京在等自己,他赶紧一路小跑赶去握手。这一刻意讨好的举止也沦为媒体眼里的笑谈。
2017年2月10日,安倍晋三拜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此次会面中,安倍晋三显示了极低的外交姿态——去年11月8日,安倍首相在向特朗普的贺电中,表达了难得一见的吹捧,称“我相信,通过特朗普先生超群的领导能力,美国将成为更加伟大的国家。”这一令人肉麻的吹捧,在外交中堪称难得一见。
出乎中国网民的意料,安倍众院选举又赢了,而且是以绝对优势胜利的。不过,尽管这位日本首相在国内政治上是相当的牛逼,但他在外交上则是以跪舔闻名。
去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当选,安倍晋三就急不可耐地飞赴纽约,在特朗普大厦与之会面,考虑到此前9月份安倍与特朗普的对手希拉里在联合国充满温馨的互动,日本首相因形势变化而急速转换的政治腔调无疑令人倍感震惊。不过,安倍外交的低姿态不仅仅体现在对美外交,更展现在对俄外交之中,2015年9月,安倍晋三与普京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会面,由于引导的失误,安倍到场稍晚,当他看到俄方在等自己后,就迫不及待地一路小跑赶去向对方握手,与之日本领导人曲意迎奉对应的是,普京的身子甚至都懒得前倾。
单单从安倍自身和日本国力来看,安倍的跪舔外交显然是难以理解的。
安倍晋三本人无疑是一个精明强干的政坛能人。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他不但轻松扫荡了民主党为首的日本左翼联盟,更凭借“安倍经济学”贬值带来的短暂经济增长,强行通过了限制媒体和文化团体的《特定秘密保护法》——此举在没有引发国内政治动荡的情况下,几乎永久性地铲除了左翼政治力量在日本滋生的土壤,这显示出安倍相当高明的政治技巧。而安倍本人也成为了自小泉纯一郎之后唯一有政治权威的日本首相。因此,无论从各方面来看,安倍晋三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坛高手,他完全没有必要过于折辱自己。
2012年12月27日下午,日本众议院举行全体会议选举新首相,当选的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坐在会场里,据观察家描述,面对如此惊人的成功,当时的安倍却显得“面色如常,相当镇定,淡然地看着会议台”
从国家体量上来看,日本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国。据2013年8月28日日本总务省发布的人口数据动态调查结果,截至2013年3月底该国人口总数为1.26亿人,这在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美国;2016年,日本经济总量超过4.7万亿,居世界第三位——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实力,日本都远超过德国。而且,日本在军备和外交上所受到的限制并不比德国更多,考虑到默克尔在国际舞台上所享受的礼遇,日本的首相显然不应该沦为被轻视的对象。
10月10日,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图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努力向韩国总统朴槿惠示好,但对方显然勉为其难
然而,事实却表明,身为强国首相的安倍晋三,在日本的外交活动中,却不得不以极低的外交姿态来强化自己的善意,不仅仅是针对美俄这样的大国首脑,即便面对实力远逊日本的韩国,安倍也依然要在国际场合中展现出过于亲热的主动姿态。对于安倍的屈膝式外交,有人将之归结于安倍能力的低劣,有人将之视为日本国格的下贱,但是,这些认知显然有失偏颇。
事实上,安倍晋三的外交姿态之所以如此低下,恰恰源于日本自身的地缘现实。
一方面,与强邻中国之间难以调和的地缘冲突,使得中日之间陷入“一山不容二虎”的矛盾之中,而复杂的历史恩怨和争执不休的领土纠纷更严重削弱了彼此的信任,这迫使日本的外交政策必须以“遏华”为其主要追求。
以台湾为例,对于中国来说,台湾是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台湾是中国崛起的必经之路;但对于日本来说,台湾的归属,同样关乎其国家的命运。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日本如果试图维系其东亚大国的政治地位,几乎不可能容忍台湾这一战略命脉被中国掌握——毕竟,日本3/4的货船都要经过台湾海峡,就像日本执政党前外务副大臣中山泰秀所言,"日本未来的命运,实际上取决于情势(台海)如何发展。"
因此,中国的统一,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的崛起,更意味着,日本东亚大国地位的彻底终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日之间的地缘矛盾是难以调和的,而历史上的陈年旧账和争执不休的领土纠纷,更使得双方的矛盾蒙上了吴越争霸式的血仇味道。凡此种种,迫使试图维系自身国家地位的日本,不得不将“遏华”战略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这一决策的制定,并非出于日本政治家的品格,而是其现实利益决定的。
"苟有余力,它(中国)的野心在于将台湾作为军事基地,来侵犯我国边境;这是多年来昭然若揭的事实,因此台湾是我榻傍的鼾声,为了维持永久和平,把它收归我有,乃日本当务之急,令其割让该地,岂有敢置一句非议者?我不是说为了日本的方便要略取台湾,而只是为了我国边境冲绳的安全,要根除支那人的野心而已。这也是戒备边境的正当防卫手段之一,希望世人不要忽视这种军国的大道理。"——福泽谕吉(日本明治维新启蒙家),《台湾割让を指令するの理由》,《时事新报》1894年12月5日社论
然而,日本以中国为对手的地缘战略,也使得日本的外交政策丧失了灵活性,进而严重地削弱了日本外交博弈中的回旋空间。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一旦明确牢固地确认了他的潜在对手,并以“遏制对方”作为自身的外交基石,也就意味着他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与其他国家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他将不得不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盟友,并孤立对手,而这一切都需要付出代价,有时候是金钱,有时候则是尊严——她外交对抗的姿态越坚定,她可供选择的外交选项就越好,她讨价还价的政治余地就越稀薄,她被盟友玩弄的可乘之机就越多,她在外交之中所需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这一点,更取决于她的外交处境,而非其地缘实力。
一战前夕,为了对抗世仇法国,德意志帝国讨好虚弱的盟友奥匈帝国,简直到了卑躬屈膝的地位;同时代的法兰西共和国为了打败德国,不惜放弃自己在北非的部分殖民地,甚至许下重诺保障俄国在巴尔干的利益,以争取与英俄两国与法国结盟——德法之间的矛盾最不可调和,也决定了双方的外交最僵化——即便是俾斯麦这样的天才也无法解脱了德法矛盾带来的外交诅咒。同样类似的还有冷战期间的美苏,两个无可匹敌的超级大国,为了打跨对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争取那些态度模糊的小型强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对纳赛尔肆意妄为的容忍,苏联帝国对萨达特反复无常的忽视,实际上都是对抗性外交下的无可奈何。今天日本的“遏华”外交,同样使得日本外交陷入了缺乏选择空间的窘境,这是她必须承受的地缘后果。
另一方面,在与中国的地缘对抗之中,日本的战略处境也在急剧恶化。她对手的敌意和国力正在与日俱增,她自身的实力则日渐消减。对于这个岛国来说,一个残酷的事实已经彰显,她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系自身的地位。
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的两倍,而且还在以远超过她的速度继续增长;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而日本的人口则在下降,更何况,中国的领土是日本的25倍。无论从各方面来看,日本都没有力量与中国对抗,为了维系她脆弱的大国地位和地缘利益,她必须借助于其他大国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与潜在盟国之间,实际上是严重缺乏讨价还价余地的,因为她必须尽可能地争取每一份可能争取的外部力量,以填补自身实力的严重不足。
就像历史事实所展现的那样,来自中国的威胁越弱,日本的国力越强,日本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就会越自信,反之亦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虚弱无比的时候,经济实力强横的日本堪称“实用外交”的大师,她甚至敢于与美国的敌人苏联保持经济暧昧;而今天,即便是韩国、越南、菲律宾这样的国家,日本也不得不尽可能地与之交好;同样,安倍晋三为了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往来,以致于不得不对普京傲慢的外交排场低声下气(普京在外交场合中,以喜欢迟到著称)。
法国前战争部长Maurice Berteaux葬礼上的法国外长德尔卡赛(前排左四)
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倍晋三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实际上非常类似于那位伟大的法国外交家德尔卡赛(Théophile Delcassé),这位一战前的法国外长深知国家实力的衰弱,单凭法国自身的力量永远无法打垮世仇德国。为此,他不惜抛弃共和国的声誉,在远东和巴尔干与专制的俄罗斯帝国合作,以共进退来加深双方的友谊;他不惜抛弃非洲的部分殖民地,以争取英帝国的谅解,为了巩固这一互信,他甚至背着国会和内阁中的绝大多数成员与英国签订了《英法海军秘密协定》,后者将法国的舰队全部调往地中海,并把共和国的后背和尊严送给世仇英帝国。德尔卡赛的外交技巧,在德意志皇帝的愚蠢配合下,最终促成了法兰西战略的成功——作为弱国的法国成功地孤立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并促使其走向灭亡。
安倍今天的屈膝外交,实际上并不令人惊讶。这是一个日益衰弱的大国,面对逐渐强大的地缘对手,唯一可行的策略。不过,与德尔卡赛一样,安倍外交成功的唯一机会,并不在于他自身的意志,而在于他的对手能否在国力膨胀的虚荣之中犯下足够的错失。
当德尔卡赛听闻德皇威廉二世的“大海军”和中东铁路计划之时,会欣喜若狂,因为他深知,德皇这一策略将迫使英帝国主动成为法国的坚定盟友;而德皇武装土耳其军队并派兵进入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时候,德尔卡赛甚至开始举杯庆祝,并笃定“我们能够打败德国”,因为德皇对达达尼尔海峡的染指将驱使整个俄国加入法国的阵营。
因此,与德尔卡赛一样,安倍晋三一定会对南海的纠纷、瓜达尔港甚至中亚的猜忌而深感惬意,因为这些都是他外交战略赖以成功的关键。
参考阅读:
《南海阴霾 走向对抗的中美关系》
现代马基雅维利文章全集:《王陶陶文章全集》
现代马基雅维利语音节目:《王陶陶语音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