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格面具
国际人格面具学院:研究和推广人格面具技术,拓展心理服务领域,造福于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浙大王征科课题组《Appl. Mater. ... ·  昨天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艾邦东南亚新材料论坛(4月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李一举等《Angew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清华大学杨忠强课题组 Matter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格面具

拯救者的六个面具

人格面具  · 公众号  ·  · 2017-10-23 08:48

正文

绝大多数受害者最后都能 “获救”,除非他死了。获救可以是被某个具体的人救起,也可以没有具体的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外界力量摆脱受害状态;可以是彻底摆脱苦难,迫害者受到惩罚,受害者得到赔偿,也可以仅仅是受害程度的微小减轻或没有进一步加重而慢慢适应了。当事人会把救助者内化,形成拯救者面具。如果没有具体的拯救者,当事人也会把自己的努力和“外界力量”拟人化,形成拯救者面具。这样的拯救者面具常常以上帝、天使 、菩萨的形象出现。

拯救者面具有六个变体:给予者,救助者,正义者,惩恶者,老师,完美主义者。

给予者有钱有闲,发现别人需要什么,他就会给予什么。遇到乞丐,他肯定会给钱。听说谁有困难,他就会出手帮忙。他很乐意捐钱,喜欢送礼,或者帮助别人做点事情,例如搬东西、打扫卫生、照看孩子。他去买东西的时候常常会给别人捎上一份,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会争着付钱。他喜欢分享。但是,他自己往往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和回报。结果,他总是入不敷出。这种人的理念是 “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吃亏是福”。

认为 “吃亏是福”,其实是自虐的表现,说明他有一个很强的受害者面具,他通过出让自己的利益来维护受害者的身份。

当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东西,他就欠了对方的情。他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就会低于对方。为了维护 “尊严”,他必须还掉人情。所以,给予者虽然损失了很多东西,但尊严提高了。

他的尊严提高了,对方的尊严就下降了。从某种意义上讲,给予就是贬低。吃亏为什么是福?因为吃亏换来了尊严。

同理,受害者比迫害者更有尊严。迫害者欠受害者的情,欠受害者的债,对不起受害者,应该受到 “道义”的谴责。对于受害者来说,维护受害者的身份就是对迫害者的谴责、抗议和惩罚。

所以,给予者很容易变成控制者(通常是软控制),我都为你付出这么多了,你怎么可以不好起来呢?于是,被拯救者强迫自己好起来,把情债还掉。

当一个人遇到生命危险,或者严重财产损失时,往往会有人出手相救,这样的人就是救助者。求助者和给予者很难截然分开,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给别人送一点钱叫给予,送很多钱就叫救助。帮别人打扫卫生叫给予,给别人建一座房子就叫救助。

也可以从被拯救者的角度来区分,如果是锦上添花,就叫给予;如果是雪中送炭,就叫救助。所以,救助对人的影响更大,更容易被人牢记在心,常常永世难忘。

医生、消防队员是专业的救助者。警察、见义勇为者、英雄毫杰的主要任务也是救助,但不是唯一的,他们还有别的任务,譬如惩恶。

正义者和救助者也很难区分,主要区别在于,救助者所面对的是个人,谁有危险,他就救谁,而正义者所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他要做的是改良社会、优化环境,给社会注入正能量。在声张正义的同时,正义者还要惩治邪恶,因为惩恶和扬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惩恶有助于扬善,扬善可以抑恶。而救助者通常不承担惩恶的义务。或者说,救助者也惩恶,但这个恶是某种物而不是人,譬如疾病、灾难,甚至贫穷,而正义者要惩处的是 “恶人”。

正义者的代表是法官,铁面无私,公正不阿。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正义者自己必须是善人,除了惩恶扬善,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做一个道德楷模。

但是,不同的正义者有不同的侧重,有的侧重于扬善,有的侧重于惩恶。惩恶者的特点是嫉恶如仇。他痛恨迫害者(坏人),时刻准备与坏人作斗争。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除暴安良。他侠肝义胆,金刚怒目。

有的人不是英雄好汉,也不是法官、警察,没有能力见义勇为、除暴安良,但同样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只是表现不同。这种人是精神上的惩恶者,他用鄙视和谴责来对付迫害者,有可能会沦落为抱怨者和牢骚大王。

惩恶者和迫害者在外表上很难区分,行为也很相似,只是动机不同。惩恶者是正义的,迫害者是非正义的。迫害者迫害好人,惩恶者迫害(惩罚)坏人(迫害者)。对于迫害者来说,惩恶者就是迫害者。他是迫害者的迫害者。正义和非正义很难界定,人们常常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的。

帮助一个人,除了给他所需要的东西,扫平障碍之外,还要教会他正确的思想和为人处事的方法,这是 老师 的职责。所以, 老师 是精神上的给予者和救助者。如果一个人很无知,他就非常需要一个 老师 。当一个人误入歧途时,也需要 老师 来引导。

老师 分两种,一种以正面教育为主,一种以纠正错误为主。前者是 “慈师”,后者叫严师。不知何故,严师更加深入人心。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