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新闻
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出发! ·  2 天前  
南国都市报  ·  预警!海南14个市县仍有地质灾害风险隐患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许昕,确实太全面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新闻

“房子、户口和钱”,新一轮大学生争夺战打响了

澎湃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25 16:42

正文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杨柳 刘芸 周玉华


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卷入眼下这轮人才争夺战。武汉、成都、长沙、郑州、杭州、青岛、厦门、福州……一个又一个城市放出“引才大招”,在看不见的“战场”争抢人才,“硝烟味”在弥漫。


这些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打得火热,大学生的选择已深受其影响。根据长江日报报道7月11日,华中科大校友工作及对外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李志强介绍,今年该校本科生加研究生超1.2万,其中26%选择留汉,较往年同期增加8%。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认为,此番人才争夺的背景是,“随着大家的意识逐渐转到认为中国应该更多依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所以很自然就从原来拼投资、拼产业转变到争夺人力资源的路上。”


他告诉澎湃新闻,众多城市想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胜出”,政府部门需要“头脑清楚”,找到属于自身的长期的比较优势。“如果不能持续地为大家带来就业和收入,现在把人招来了,未来可能还是要走掉。”陆铭说。


“我们求贤若渴”


浙江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推介会暨第二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在部分一线城市对毕业生落户门槛收紧的情况下,众多颇具实力的城市正张开怀抱吸纳人才。


7月18日,浙江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推介会暨第二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上海浦东一处酒店里举行,中共绍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晓光在现场向各类人才“喊话”:上到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两院院士下到大中专毕业生,我们都有政策支持,欢迎来绍兴看看。


“这次新闻发布会为什么选择来上海?人才引进不能坐等人才上门,必须广开言路、拓展渠道。到上海举办活动,我们选择主动出击,主动接轨上海,使其丰富的人力资源辐射到绍兴。”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介绍。


“我们是求贤若渴啊!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青岛某区市人才办负责人接受半岛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称。“我们的市领导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在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市领导将‘争抢人才’代之以‘掠夺人才’的说法,意思是‘不管怎样,要先把人才抢过来再说’。”青岛某区市组织部门一位领导,这样向半岛都市报记者描述他亲身感受到的“硝烟味”。


据《长江日报》报道,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1月22日的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洪山、江夏代表团联组审议现场称,“留住大学生,我们不能‘顺其自然’,一定要‘刻意人为’。” 会场代表透露,陈一新当场点将,给拥有高校最多的洪山、江夏出题目,希望两区打开思路、大胆探索做好“人”这篇大文章。


此外,西安、长沙、杭州、厦门、福州、沈阳、郑州等城市纷纷出手,不断把绣球抛给大学生,“人才战”高潮迭起。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告诉澎湃新闻,这轮“人才战”备受关注,应是深圳打响了首枪,从2016年开始大幅放松落户限制,并第一个向本科生发放补贴,人才门槛降至本科生,“以前没有人干过”。“武汉紧随其后,提出未来五年留住百万大学生,一下子把人才争夺推向高潮。”


主打“房子、户口和钱”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告诉澎湃新闻,各个城市吸引大学生手段比较多,一是户籍,二是跟户籍挂钩的公共服务,以及住房。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此前接受采访时称,“他们(各个城市)手中的武器,不是名企、不是高薪,而是中国人最强烈的渴望: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给户口,放开户籍。长沙、武汉这些城市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门槛了。还有就是减少人才购房条件,以及发放补贴。”孙不熟告诉澎湃新闻。


7月19日,成都为招揽人才放出的大招——“凭毕业证即可落户”——终于落地。当天下午,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彭崇实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了《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宣布从20日起,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


成都的青年驿站干净整洁。


作为纳贤计划的一部分,7月15日,13个成都青年人才驿站正式接待入住,凡来蓉应聘的大学生可免费入住7天。此外,稍早于此公布的成都“产业新政”规定,要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对急缺紧缺人才提供公寓,确保各类人才“住得上房、安得了家”——在租住人才公寓满5年后,还可低价购买。


除了放宽落户限制、给予住房保障,成都还对毕业5年内在蓉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最高50万元、最长3年贷款期限和全额贴息支持。户口、房子和资金补助,一套组合拳下来,成都在如火如荼的人才争夺战中一时出尽风头。


与成都相隔700多公里的西安,早在5月底就吹响了争夺人才的号角。据西安晚报报道,当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气度”出台了“西安人才新政23条”,计划5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该政策将最终形成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创新中心和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的城市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体系及人力资源优势。”西安市人社局负责人接受西安晚报采访时放言。


得尽长江之便、拥有89所高校的武汉长期面临“留不住人”的尴尬。“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 2017年2月,武汉正式喊出了这一口号。据长江日报报道,两个月后,武汉市招才局成立,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兼任局长。当天,雷军、陈东升等6位与武汉渊源深厚的企业家被请来出任“招才顾问”。


武汉此后进入“狂撒福利”的节奏:5月实施落户新政,大学毕业生落户武汉几乎“零门槛”,连中专毕业生满足相应条件也可落户;招才局拿出3765套大学生人才公寓,提供给毕业3年内留汉创业就业的无房大学生,租赁价格不高于同一地区市场价格的70%——今后武汉还将每年建设、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人才公寓,5年内达到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 


大学生的“纠结”:离开还是留下?


各大城市间的“人才争夺战”打得火热,这对大学生的选择已然造成影响。刚刚从武汉某高校毕业的叶钟发陷入“纠结”中:到底是留在学习生活了四年时间的武汉,还是去因为实习已经呆了半年的广州?


留在武汉的未来可以想象:凭借个人能力、已具备的创业基础及武汉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叶钟发“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舒适期”。他在武汉生活了四年,喜欢这里、留恋这里,特别是在年初武汉喊出“留下100万大学生”的口号后。叶钟发的创业公司目前已经入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拟扶持项目,他最多将得到20万元的资助金额。


“这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是好事。但对我来说(广州)发展机会更大,并且离家很近,如果以后扎根下来,还能把爸妈接过来。” 叶钟发告诉澎湃新闻,他在广州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每周工作日在传媒公司上班,抽出两天时间来跟成名的导演拍纪录片,周末则在培训机构兼职。


“未来说不准,可能回武汉继续经营公司,也可能就留在广州。”叶钟发说。


西南政法大学大三学生谢宇7月初刚刚成为该校“众创空间”第一个获得营业执照的创业者。与叶钟发的“纠结”不同,在感受到重庆对大学生的热情后,谢宇坚信自己将留在这里。


“在政府的服务大厅窗口,会感受到他们对小型创业者的友好,他们会帮助你解决很多棘手的事情。”谢宇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自己做的是文化产业,他的判断是,重庆未来这一产业的环境会更好。更为现实的原因是创业成本。“我租了三室一厅90多个平方米的房子,月租两千余元,这在北京就能租一个单人间。”


西南政法大学学生韩倩同样偏向于重庆、成都这样的新兴城市。“钱、房子、户口这些方面的政策优惠比较多,对我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作为毕业生,最关心的也是这些问题。”韩倩认为北上广深积聚的人才趋于饱和,没有太多机会,其他城市发展前景则很大,且生活气息浓厚,没有不安和压迫感,令人舒适的。


宁波人张一(化名)在位于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就读,明年毕业后他考虑回南方工作,比如杭州、宁波。“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不够宜居,买房压力会很大。”他认为,相较于北上广深,其他城市还有更多的产业潜力可挖。“就拿法律行业来说,五大律所至今没有一家分所入驻宁波,律师需求多供给少,也就有更多的机会。”


西南政法大学就业办负责人王朝彬告诉澎湃新闻,就他的感受而言,当前学生越来越倾向于二线城市,谈及原因,他认为这跟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关,二线城市发展很快,各个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压力跟北上广相比还是要小很多,生活的成本也要低一些。” 


王朝彬认为,目前各个城市推出的政策较有针对性。“比如成都的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比较好,当地政府就会注意引入这些人才。学生还是在意平台的,成都的游戏搞得比较好,学生就更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去发展,吸引力还是挺大的。政府出台政策,并非所有的人才都要,而是跟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孙不熟说,人应该像“资本”一样快速地流动起来,才会找到自己的价值,不能总是在一个地方待着。“你是继续守候在华丽的一线城市,还是寻找下一个机遇之城?这真是一道极具时代感的选择题。”


招聘会上的大学生


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


陆铭告诉澎湃新闻,眼下这轮城市人才争夺战的大背景是,以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思路已现疲态,各个地方都在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大家的意识逐渐转到认为中国应该更多依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所以很自然就从原来拼投资、拼产业转变到争夺人力资源的路上。”


孙不熟认为,近两年来,国家给很多内陆省会城市大开政策之门,包括国家新区、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等政策频出。“国家在有意识地鼓励二线城市崛起,让北京、上海人才回流。”


“根据我多年研究,对于发挥人才集聚的效应,中国的一线城市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陆铭认为,在人才吸引力上,现在所谓的“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北上广深相比,在目前的经济阶段里面,并无“太大优势”。“因为一线城市的人才和产业基础实在太强了,其他城市只是找了几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正是因为这点,众多新兴城市想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胜出”,政府部门需要“头脑清楚”,找属于自身的长期的比较优势。“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他向澎湃新闻举例称,美国最大的国际中转站是亚特兰大,这个城市位置恰好是美国的几何中心,它就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武汉和郑州很有可能未来就会成为中国的亚特兰大,那跟此相关的产业就是它的比较优势。”


向人才抛出绣球不容易,招来了人才想要留住人才更难。陆铭认为,“人才”到一个城市去,一定是追求两样东西,一是就业,二是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关乎环境、气候、城市治安等等,每个城市都可以做,但就业跟产业发展相关,这是“市场”的事。


“如果现在的人才政策不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强推某个产业,这需要政府投资,但别的地方比你更有优势,还要持续补贴么?如果不能持续地带来就业和收入,现在把人招来了,未来可能还是要走掉。”陆铭告诉澎湃新闻。


孙不熟也认为,人才流动更多还是要靠市场去调节和平衡,政府只是顺应趋势。“像武汉、成都等城市搞人才大战,这是顺势而为,政府部门不必大包大揽。”


另外,陆铭注意到,各个城市出台政策,都希望多留点大学生,但经济学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技能互补性,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低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劳动者之间互相协作。“一个城市吸引的大学生越多,越需要有低技能劳动者跟他们去配套。“他认为,各地人才新政同公共服务、户籍、住房挂钩,是将资源让给那些本就具有一定优势的高收入者。


“人力资源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大学生是人力资源,基层劳动力也是人力资源。现在的人才争夺战中,某些做法实际上是有后遗症的。给高收入者更多的福利,实际上是在拉大人与人之间的福利差距。”陆铭称,作为学者,有必要给各地“人才新政”提个醒。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我们睡了共享床铺,没有空调,感觉像躺进了微波炉

被指“恋童癖并开儿童色情网站”,网红许豪杰“摊上事”了!

及时注射4针疫苗,她为何依然死于狂犬病?

赢了!孙杨400自世锦赛三连冠!用实力让质疑闭嘴!

霸气!国防部警告印度:撼山易,撼解放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