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叔的第1564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知识星球,《星球密语—达叔周报+自我秩序,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
对文章:
对战争和货币的理解,决定家族命运。。
做了一点补充。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周末,在成都出差,办完线下见面会,刚回到上海。
医疗问,北京最近也出新地王了,有兴趣来北京办线下活动么?
达叔说,暂时没有。
我得先把长三角、珠三角和成都等南方城市办完,才能往北边看。
是北方不好么?
不是。
从达叔的账号后台数据来看,这个爱搞钱的账号,主要的订阅者,都在南方的省份。
北方订阅者,全部加起来,都不如广东的多。
能看到更多数据的人,一定能做出更优质的商业决策,而不会凭着喜好,乱做决策。
比如,达叔身边有几个医疗的大V,他们最大的订阅者,几乎都在上海,那么上海就是医疗产业重镇。
数据,能体现出什么?
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个经济体的命脉,能看出来,他们到底靠什么生活,对什么东西,离不开。
当你能看到底层的数据,你就会慢慢的看着对方装B,知道对方最后肯定会装不下去,肯定会调头。
这中间的时间窗口期,就能赚到额外的大钱。
放在医疗行业里,前段时间,有个世界500强的公司,拿了一个国内公司的产品代理。
不仅没赚钱,还亏了15个亿。
最后,为他人做了嫁衣。
这在以前,能想象么?
不能。
以前,都是国内的公司,去代理头部外企不愿意做的边缘产品,现在倒反天罡,外企纷纷代理了国内产品。
你要是停留在国产和外资的品牌、产品力的维度,就完全看不懂。
但你要是停留在集采、价格、业绩考核等数字层面,就能理解背后所有操作的用意。
当超级医保,在支付端拼命压价,一定会造成供给端的变形,一定会把原来的利益格局,重新打破。
能看懂的人,就能提前布局,给自己找到收入的第二增长曲线。
看不懂的人,前辈们吃肉,他连汤都喝不到,这辈子就只能做药渣。
有个医疗的经销商,在北方某城,做地头蛇业务,拿到一个独家产品,本以为自己能赚不少钱。
结果总代报完价,扣除掉各种流通环节,自己只有10%的利润。
项目是好项目,利润远远不如预期。
他要去找总代谈,在星球里问达叔。
达叔说,你起步要找的谈判对象,就错了。
你作为二代,和总代之间的关系,是零和博弈,你多赚的,就是他少赚的。
很难谈出结果。
你应该去找厂家谈。
有一些公司,名义上是总代给你报价,事实上,给出去的价格,是厂家决定的。
你俩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想把这个单子做下来。
这就是数字背后的利益格局,自己无论坐在哪个位子,都要能清晰的画整个生态的利益分配占比。
否则,连求助对象,都找不准。
比如,达叔在线下见面会里,100多页PPT里,其中有一个章节,是讲微笑曲线、哭泣曲线。
微笑曲线,是用来分析,在赚钱的环节里,自己到底处于利润高低的哪个区间。
尽量别待在利润最薄、最苦、最累的生态位上。
这个曲线,重要么?
很重要。
因为,你要改变问题,首先要能看清这个问题。
自己处于生态位里的哪个环节,都看不清,就更没有办法去解决上下游移动的方向了。
把微笑曲线,反过来,就是哭泣曲线,公司业务在收缩的时候,谁是最先被干掉,最先哭的人。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能刀已经架在脖子上,才想起来要躲。
晚了。
而在哭泣曲线里,又要分清,谁的哭声最大,是有决策权的人最关心的哭声。
只要这个哭声响起,决策者就一定会救。
先认清有没有意愿救,其次才是研究有没有能力救。
这是两个问题。
有一些人,所选择的投资目标,被炸一身血之后,操盘者连救的意愿都没有。
彻底,傻眼了。
本质的原因是什么?
被炸死的,只有你自己,不是系统性风险,没有伤害到决策者的利益。
哭声太小,也是一种原罪。
而在更大规模、会影响系统性风险的产品里,整个公司,从上到下,各个部门,都会不停的救。
从外媒传的一万亿美金,到十万亿,再到12万亿;
再到近期传出,明年在此基础上,再加10万亿;
原本都是谣言,后来都变成了遥言。
从克制只旧改35个头部城市,到扩大道300个城市;
再到最新的外媒消息,要把房价纳入对地方考核的KPI里。
以前,是房价上涨太快,地方操盘手要挨批评,谁跌谁光荣;
现在,是房价再止不住,谁就要挨批评,谁涨谁光荣。
当你认识到,我们这个超级公司,本质就是一个发包制+地方锦标赛的晋升机制。
但凡考核的,就没有做不好的,尤其是在统计方面,是数据游戏,一定能把数字给搞上来。
当年为了把房价控住,很多地方操盘手的做法是,卖一块核心区的高价地,就多配几块郊区的低价地。
高低搭配,加权平均,就把均价控制住了。
现在,反过来操作。
把郊区低价地,停止供应,那主城区的高价地,老城区的城改拆迁,搞起来。
2025年,加权一平均,新房价格呼呼往上涨。
再配合上各种媒体,全部怼到你的脸上,利用羊群效应,买涨不买跌的尿性,不可能煽动不起来。
再有一年,这几个城市房价就狂飙。。
信号是什么?
各地纷纷出现新的“地王”。
而且,是被大肆报道出来的。
上海,最近拍出来的地块,溢价率达到40.37%;
成都,今年拍出来的一块地,溢价率达到80%以上;
而最保守的北京,也开始不限地价,拍出新的总价地王,153.32亿元,被某央企摘得。
153个亿,是什么概念?
2023年,国产电影,全年的票房全部加起来的收入,是460个亿。
北京一次拍地,是整个国产电影全行业的三分之一。
像这样,拍一次,赚100多个亿的地块,北京后面还有好几个,都是重量级。
而且,上不封顶,允许地王频出。
在北京,这就是清晰的信号,大哥给你们打个样,可以冲了。
再冲不起来,才会挨板子。
很多人,生活在一个经济体里,却从来没有深刻的研究过,自己经济体的特点。
比如,在一些思想、言论特别离谱的经济体,连反对疫苗的人,都能做卫生部长。
连人到底有几个性别,都能严肃认真的争论。
这种经济体,上面无论发布什么信息,下面都会有深层利益群体,进行各种拖延、不执行,给你拖黄了。
表现出来的点是,它虽然未必是最好的制度,但肯定不是最坏的制度,不会造成特别大自我伤害。
而在另外的经济体里,表现出来的是,从上到下,层层考核,一旦方向对了,从来都不缺执行。
最大的问题是,怕方向跑偏。
跑偏一次,浪费好几年,对公司伤害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