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插座APP
职场充电第一站,每晚21点21分准时推送,下载好多课APP学习更多精品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新逻辑  ·  11个劳动纠纷痛点问题解答(干货收藏) ·  昨天  
中国企业家杂志  ·  投资人不等IPO,开始搞BD了 ·  昨天  
HR成长社  ·  公司职等职级薪酬表.xls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插座APP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插座APP  · 公众号  · 职场  · 2024-10-17 12:0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一篇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文章,主要讨论了多巴胺带来的上瘾力对孩子们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戒断多巴胺追求内啡肽带来的快乐,强调自律和坚持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玩手机成瘾的危害

文章中提到孩子沉迷于手机会导致时间浪费、大脑功能受损,影响学习和生活。

关键观点2: 多巴胺与上瘾力的关系

文章通过生物学实验解释了多巴胺如何让人上瘾,并指出应该警惕多巴胺带来的诱惑。

关键观点3: 自律和坚持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只有通过自律和坚持,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和满足感,提出了先苦后甜的人生哲学。

关键观点4: 作者的建议和呼吁

作者呼吁孩子们放下手机,追求内啡肽带来的快乐,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插座APP

千万别高估自己的自制力,更别低估了多巴胺带来的上瘾力。这篇文章3400字,预计9分钟读完,相信你会有收获。



作者 | 枫子

编辑 | 小眠宝

来源 | 男孩派(ID:boy666dj)



最近直播重点多, 预约保你有收获

👇 👇 👇

孩子小长假结束一段时间了,我 清楚记得,国庆第二天,儿子就把作业写完了,然后软磨硬泡地问我要手机玩。


我本着让孩子放松下的初衷,和他商定好玩手机的时间,便把手机给了他。


第一天,时间到点后,儿子虽有不舍,却还是主动把手机还我了。


第二天,儿子就开始嫌玩的时间少,想要多加一小时,我没同意。


第三天,儿子开始各种借口不肯还手机,我一怒之下抢走了手机,并警告他再也不要想碰手机了。


结果儿子就像一头发疯的小狮子,愤怒的质问我:


“为什么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都能玩,就我不能玩?”


一时语塞的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只能强硬地对他说:“我说不能就不能!”


后面仔细想想, 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确实可以暂时压制孩子,但却难保孩子在日后有机会接触手机时,不会沉迷放纵。


所以我决定和儿子好好说一说,我限制他玩手机的真正原因。



垃圾快乐的可怕之处。


儿子,你知道吗?生物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老鼠也疯狂”。


科学家把一个电极植入老鼠的大脑,并设置了一个实验装置:每当老鼠轻轻踩一下踏板,就会有微电流刺激它大脑区域的快感中枢,产生让其兴奋快乐的激素:多巴胺。



实验开始后,沉迷于多巴胺的老鼠疯狂地按压开关,对身边的食物视若无睹,竟在12个小时内按了7000次按钮,最后力竭而亡。


这就是多巴胺的快感陷阱。


儿子,你总是天真的以为,你能控制住自己,最多玩一会儿,不会耽误什么事。


但当你捧起手机的那一刻,那些眼花缭乱的短视频、直播、游戏就会让你不断地分泌多巴胺。


它让你毫不费力地感受快乐,也在悄无声息地拉扯着你不断下沉。


还记得我们曾一起看过真人秀节目《放学后》吗?里面有个叫悠悠的女孩,她每天放学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玩。


一开始,她也确实是有所节制地玩,但渐渐地,她就沉溺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


为了刷手机,她经常在沙发上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连厕所都顾不上去。哪怕爸爸多次劝说,也无济于事。



而这就是垃圾快乐的可怕之处,一旦沉溺其中,如同染上毒瘾,迅速上头还戒不掉。


妈妈若也是放任你玩手机,你就会和女孩悠悠一样,逐渐迷失自我,离自律越来越远,最后沦为多巴胺的奴隶。


所以啊, 千万别高估自己的自制力,更别低估了多巴胺带来的上瘾力。



别在最该努力的时候选择贪图一时的快乐。


大西北有这样一个现象:


牧羊人每次放牧时,都会随身携带一块盐巴。


为什么呢?


原来,盐巴是食草动物的必需品。


有了牧羊人的供给,羊群无需自己辛苦在外寻找盐巴,只需紧跟牧羊人,便能轻松满足舔舐盐巴带来的强烈快感。这样一来,牧羊人再无需担心羊群会跑掉。


小小一块盐巴,就是羊群的“多巴胺”,但也是夺走羊群自由的枷锁,磨灭了它们挣脱束缚、自主探索的本能。


而现实生活中,小小一屏手机,在给了你快乐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消耗你,伤害你。


要知道,人拥有两种极其重要的资产:一是时间,二是大脑。


当你沉迷玩手机时,不仅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消耗,导致虚度时光。


你的大脑还会被海量的信息分散、裹挟,久而久之,那些负责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注意力的大脑区域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得不到正常发展。


最终,这种持续的沉迷会导致你的专注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认知能力受损,神经反应和记忆力变得迟钝。


不要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


儿童行为学家在研究中就发现:


健康的大脑纹路清晰,饱满精神;


而沉迷手机上瘾的大脑,结构和患有老年痴呆的大脑一样,萎缩严重,感官刺激明显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沉迷手机的孩子很难喜欢上学习,又学不进去的主要原因。


一位网友就自曝,他小学成绩很好,排在年级前十名。


后来迷上网游后,上课再也听不进去,满脑子只有手机,成绩一落千丈。


中考时,他被“分流”去了一所中专学校,如今每天只能在流水线上重复着麻木不仁的工作。


儿子, 命运馈赠的所有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今天,你若在最该努力的时候选择贪图一时的快乐。


他日,当你因为放纵欲望,丧失了奋斗的能力,沦为对生活毫无办法的人时,你会发现,当初那个看似无害的回旋镖,早已正中你的眉心。


那时再来后悔,早已为时已晚。



放纵是人的本性,克制是人的理智。


儿子,还记得你之前跟我抱怨过:


为什么你和隔壁的周斌,明明在同一个班,上同样的课,写同样的作业,但每次考试就是不如他呢?


其实,不是生活欠你一个满意,而是你欠生活一个努力。


我曾请教过周斌妈妈,她跟我说,周斌平时从来不碰手机、不刷视频,也不玩游戏。


每天,当你忙着应付作业,只想赶快完成,享受多巴胺带来的快感时,他却选择了和欲望对抗,把时间用来练习口语,查缺补漏,阅读名著,摘抄好句。


所以你看,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从来不是运气,不是智力,而是那些让人无法察觉的诱惑。


心理学家黄启团就说过这样一个比喻:


在动物进化史上,鸡原本和鹰一样,是会飞的,而狗原本和狼一样,也是能在野外生存的。


可如今,为什么鸡成了盘中餐,狗成了豢养的宠物呢?


就是因为,当年人类就像今天的各种APP研发者一样,研究了它们的习性之后,继而运用各种策略去喂养它们。


鸡和狗,没有克制住对多巴胺的诱惑,最终落入被驯化的命运;


而鹰和狼,则因为戒断了多巴胺,继而享受着自由翱翔与奔跑的自在生活。


儿子,人生说到底就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如果你能战胜欲望,就能拥有更多自由;如果你抗拒不了欲望,就只能被现实左右。


放纵是人的本性,克制是人的理智。


你将来若想做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首先就要从戒断多巴胺做起。


只有摆脱廉价快乐的桎梏,方能不断精进,成为更好的自己。



没有人能一蹴而就。


有人说过,人生有两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没有人能回避得了。


唯一区别就在于,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


选择多巴胺,就是选择先甜后苦的人生。这样的生活看似每一天都很容易,却一年比一年难。


而另一种人生,则是选择先苦后甜,这样的生活看似每一天都很难,但一年比一年容易。


这种人生,追求的是内啡肽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深层次的、通过努力和坚持才能发自内心获得的愉悦,也就是妈妈希望你追求的快乐。


俗话说,利剑千锤成器,精铁百炼成钢。


凌晨6点起床很难,却能让你赢得晨光与时间;


刷题背书很累,却能让你收获优异的成绩;


大量阅读很烦,却能让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底蕴;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也很苦,却能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厚积薄发。


没有人能一蹴而就,所有惊艳众人的成绩背后,都离不开日日夜夜的付出与坚持。


保存图片,分享 朋友圈


就像外交官员李松,他每天5点半起床,晚上从未早于10点入睡,净学习时间远超14个小时。


每年的寒暑假不超过两周,假期之外,他没玩过1分钟的手机和电脑。


3年下来,经历了100多次周测,48次大型考试。每年2万多张卷子,连起来可绕地球4圈。


如此千般努力,万般辛苦,李松却没有觉得苦和累,反而体会到了努力后满满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因为他深知: 没有足够的知识,就无法撑起梦想;没有过硬的学历,诗和远方就无从谈起。


真正能让我们变好的事情,一定是伴随着痛苦、煎熬和折磨的。


但苦到尽头方知甜。


妈妈希望你能披荆斩棘、迎风破浪,在未来的某一天不再感叹人生实苦,而是人间值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