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人物
以人物记录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美国港口工人大罢工 加薪62%,抵制自动化 ·  13 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  ·  石破茂会“石破”天惊,还是会成为短命首相?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家 ·  3 天前  
人物  ·  一场旅行,改变了我们的关系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人物

他让鲁迅和林黛玉同台说相声

环球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24-10-09 18:19

正文



年轻人要像炬火一样,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作者:高 塬


在上海,比网红武康路更吸引当地年轻人的,是巨鹿路——游客少,酒吧、咖啡厅多,是早C(指咖啡)晚A(指酒)的好去处。


街上,高大的法国梧桐遮天蔽日,掩映着独栋洋楼和海派里弄,如果穿越回100年前,或可与徐志摩、陆小曼、访沪时的泰戈尔为邻。


赵巍巍上班的地方就在这里,“穿越”这事儿他常做。


作为B站账号“云社”的主编,他的脑海里每天都要上演“穿越”戏码——鲁迅和林黛玉一起说相声是什么样?


捧哏、逗哏站定,惊堂木一响,引来一阵掌声,林妹妹捏着嗓子先道:“这掌声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其他人都有?”


鲁迅仰头叉腰回说:“在我面前有两份掌声,一份是我的,另一份也是我的。”一出“从红楼梦到三味书屋”开演了;如果林黛玉碰见张麻子,《让子弹飞》就变成了“黛玉擒麻记”;而鲁迅一旦碰上周树人,战力直线上升,会对当今社会怪象极尽讽刺之能事,“一键三连”,百万播放犹如探囊取物。


· B站视频UP主“云社”主编赵巍巍。 


“刚开始做视频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赵巍巍说。他是“95后”,读着鲁迅长大,一毕业就进了自媒体行业,把爱好当职业,迷茫过,焦虑过,但最终让他笃定的是,“年轻人要像炬火一样,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采访中途,雷声轰然响起,窗外大雨倾盆,我们的对话一直没有被打断。


“云社”不只讲段子


2022年4月,因为疫情,赵巍巍宅在家里,闲来无事,翻到网上一条关于“鲁迅文学”和“林黛玉文学”的段子。


“类似一张淘宝客服聊天页面截图,卖家用鲁迅口吻,买家用林黛玉口吻,两个人就发货问题开始对话。例如,别的妹妹都发货了,怎么独独少了我的?”赵巍巍回忆,“越看越有意思,转头一想,网上都是图片,做成视频会不会更好呢?”


这个想法让已在自媒体行业摸爬滚打5年的他,燃起了新的创作欲望。说干就干,拉上工作室的视频后期和插画师,文案、插图、配音,3个人分工明确,一周后,第一期视频《如果鲁迅和林黛玉说相声》新鲜出炉。


· 赵巍巍(右)在工作室和后期同事讨论视频制作。 


画面中,只见红色的幕布拉开,林黛玉穿着件浅紫色襦裙,略施粉黛,施施然登场,旁边是穿着青色长衫,留着标志性平头短发和一字胡的鲁迅,台下坐着身着现代装的“吃瓜群众”。


画风简单粗糙,寥寥几笔,人物胜在神似。


只见,林黛玉一努嘴,嗔怪逗哏鲁迅觉得她不如别的捧哏。鲁迅波澜不惊,开口道:“我听人说,比较并不是缺点,总是和人比,不和自己比,这才是缺点。”


“哟,那是我爱比较了。”林黛玉没好气了。“这固然不是你的错,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比较。一旦想到比较,就想到差距,想到差距就想到不爱,想到分手,或许不幸就是比较出来的罢。”


此处化用了鲁迅《而已集·小杂感》中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的论证技巧,可谓精妙。


可林妹妹并不买账:“我知道你是信口开河,哄我开心罢了。”鲁迅不紧不慢地辩解道:“我大约的确说的是真心话。”“大约”与“的确”连用,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鲁迅体,台下的“吃瓜群众”会心地哈哈大笑,鼓起掌来。



“刚开始做视频纯粹是为了搞笑。取名‘云社’意思是云上相声社,为什么要让鲁迅先生说相声,就是因为年轻一代都是看着春晚相声长大的,对这种语言艺术形式特别熟悉。至于画风,就是最简单的插画,配音也不追求专业的播音腔。”


赵巍巍解释说:“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文本。鲁迅、林黛玉怎么说话,鲁迅体怎么活学活用,这些花在文字上的功夫才是‘云股东’买账的根本。”


“云股东”指的是最初关注“云社”的几千名网友,就是凭着这几千粉丝的小账号,撑起了第一条视频的百万级播放量,大量新粉丝涌入评论区催更——“想看林黛玉和孙悟空”“让鲁迅和周树人说一段”。


“云社”有求必应。两个月后,由“鲁迅”和“周树人”出演的相声《你们那好好说中文判几年》刷新账号播放量纪录,达到1000余万,成为该账号迄今为止最叫座的视频。



“每每看到无语子、绝绝子、寂寞子,都不免好奇起来,他们那里好好讲中文须得判几年?”鲁迅开门见山,谈论起当今中文使用怪象,“我常常想,倘若苏轼生在现代,真该‘跺脚脚’找个地缝了。他的词大抵被迫写成:遥想瑜瑜子当年,乔乔子初嫁子。”


这次捧哏从林黛玉换成了周树人,他顺着鲁迅的话说:“一帮粉丝估计会到他的微博下面,一口一个轼轼子、坡坡子。”


两人插科打诨后,进入正题,鲁迅说:“我向来是不爱如此说话的,也警惕如此说话。”


“确实如此,但有时我又觉得,说几句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好像并没有大碍。流行词也就一些人用嘛,而且最终都会不流行。”周树人说出了一些人的看法。



“看似如此,实非如此。”鲁迅正色道,“这些流行词看似非主流,但传染性极强,当使用的人迅速增多后,便会反噬主流。盖因当使用的人足够多时,主流便忍不住开始从流,而主流一用,又会引来更多人跟风效仿,结局就是,大规模感染。”


末了他又补充道:“文字乃文化之根本,对文字的改造,即是对人思维最本质的一部分的改造——对文化的改造。长此以往,不堪设想。”


这期视频是“云社”转型成功的标志,自此,“云社”不再只输出段子,博人一笑,更重要的是发现当今社会种种怪象——国产剧怪象、小区名怪象、畅销书怪象、古风歌曲怪象……由这些怪象引申出鞭辟入里的观点,引人发笑的同时更引人深思。


“讲段子套用谁的话都可以,但是观众看久了就会审美疲劳。内容的骨肉是观点、思想、洞察,在这个一味追求短平快的网络氛围里,‘云社’还是想和大家聊些硬核的东西。”赵巍巍说。


· “云社”的视频中谈到许多社会怪象。 


荒村与罗汉豆


如今,“云社”在全网已经累积了300余万粉丝,他们和赵巍巍一样大多是“Z世代”。


这是渴望自由、追求自我,不墨守成规的一代人,喜欢上“横眉冷对千夫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革命斗士鲁迅,对他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鲁迅不仅是民国青年,也是我们这代人无可取代的‘精神爱豆’。”赵巍巍说。话说回来,虽然如今的赵巍巍熟读鲁迅,但在读书时,他也和许多同学一样,“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


“最早是从语文课本上了解鲁迅,觉得文字很艰涩,读不懂。非要说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就是《社戏》里的罗汉豆——月夜里,迅哥儿和阿发、桂生一群人停船上岸,偷来几捧乌油油的罗汉豆,生起火苗,撒上雪白的盐,煮好豆子,享受美味。隔着书本,我仿佛就能闻到豆子鲜美的味道。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就是作家的笔力。”


“鲁迅在《故乡》的开头写‘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处景物描写也让我念念不忘。”赵巍巍说,“之所以有感于这些意象,是因为我和迅哥儿一样,长在江南水乡。”


· 年轻人熟悉的鲁迅金句。 


1995年,赵巍巍出生于江苏扬州,小时候读鲁迅只记得吃喝玩乐的段落,高中开始看杂文,那些对麻木国民、黑暗社会的批判文字锋利如刀。


赵巍巍认识了鲁迅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一面后,不知不觉受到他的感召,成了“愤青”。


高考那年,赵巍巍本来打算报考文科相关专业,但最后在家人建议下学了材料专业。本科4年,他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金庸、余华、史铁生……他忙里偷闲总是捧着书看。


那会儿,微信公众号方兴未艾,他赶着风口开了账号,在上面写书评。虽然一篇只有几千的阅读量,但他越写越起劲儿,也给杂志社、文学刊物投稿,笔耕不辍,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


爱好和专业两手抓,赵巍巍的本科生涯忙碌而充实。临近毕业,上海同济大学给了他保研名额,杂志社也给他抛来橄榄枝。但思来想去,他最后都放弃了。


2017年,刚毕业的赵巍巍拎着行李箱直奔上海,来到一家自媒体工作室,一干就是7年。


“做自媒体比较自由,不太受约束,我喜欢这种创作氛围。做‘云社’之前的5年也出过爆款文章,积累过不少粉丝,但各方面数据和现在比还是有差距。所以你看,想靠兴趣、热爱闯出一条路,被更多人看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赵巍巍感慨。



不是鲁迅嘴替,是网友嘴替


不同于大多数自媒体博主在镜头前的能言善辩、滔滔不绝,同事一致认为,赵巍巍的书生气比较重。


“我可能受传统知识分子的感染多一点。”赵巍巍笑着说。


做“云社”这两年,他最怕一件事——被叫做“鲁迅嘴替”,每当有人说他是“B站相声区的鲁迅”,他都会有压力。


“‘云社’代表不了鲁迅先生。现在大家对我们的观点和选题要求更高了,总怕辜负这些期望。”赵巍巍解释,“能够聊一些网友们感兴趣也值得讨论的话题,帮大家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成为网友们的嘴替就已经满足了。如果还能顺便让人喜欢上文学和阅读,那是荣幸。”


为什么100年前的人读鲁迅,100年后我们还在读?“虽然社会的经济、科技水平提高了,但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不会变。鲁迅先生的文字放在今天依然适用。”


· “云社”与出版社联名推出《鲁迅作品:他和他的觉醒年代》。 


当记者问起赵巍巍最喜欢鲁迅先生的哪篇文章时,他说是《呐喊》的自序。“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写下自己从给父亲抓药,后来学医,又以笔为枪,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的人生转变。曾经的困顿青年,最终扛起新文化运动的大旗。


放在今天,网友们大概会说,迅哥儿践行了“人生是旷野”这句话。而100多年后,对“持续内卷、偶尔躺平”的现代青年来说,人生还是不是旷野?



“云社”最近发布的一条视频谈了这个话题,听听鲁迅会怎么说。


“鲁迅一定会告诉你,从来如此便对吗?一个人是否要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过模版化的人生还是追求自由,这些问题都需要你自己去思考。他不会给出一个具体的方案,对100年前的青年也是如此。”


“他鼓励他们自主地选择。当青年人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他总是在后面,轻轻地推一下,让他们往前迈,‘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



监   制: 张   勉

编    审: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注“环粉”即可加入环环大家庭



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65363483、65363115

QQ: 3144809109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