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马红漫
著名财经主持人、独立财经观察员马红漫博士的自媒体平台,每天十分钟解读财经热点,让你看透财经本质,助你实现财务自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春城晚报  ·  寒潮预警!!明天抵达云南!昆明气温降至…… ·  18 小时前  
云南新闻广播  ·  《云南省“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 ... ·  昨天  
昆明信息港  ·  一家6口,5人中招!近期高发,医生紧急提醒! ·  2 天前  
云南新闻网  ·  迪庆,美得太超过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马红漫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实已经建了不少了

财经马红漫  · 公众号  ·  · 2019-02-18 08:29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896-深入地下城


作者:卢森堡上空的云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地球知识局


《流浪地球》 中,随着地球的“流浪”,地球表面温度已经下降到零下80多度,人类被迫离开了熟悉的地面,来到了地下。 特殊年代里“地下城”成为了地球居民的栖身之所 。地下城里有麻将馆、烤串店;春节来临,舞狮、吃饺子样样不少……


地球爆炸前正好撸一串


人类不见天日地留在地下,以至于 出来都成为了奢望 ,饱受嫌弃的地下城却在最后成为了主角一行人乃至全人类生存的希望。


其实 “地下城”其实已经在实现的路上 ,甚至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甚至已经有人搬进了“地下城”。




地下城的前世今生


“地下城” 这个概念早在 古罗马时期 就提了出来。


现今位于 土耳其中部的卡帕多奇亚 (Cappadocia)以及现今伊斯坦布尔附近,就曾挖掘出大量成型的“地下城”。


下面可以造得很复杂

(来自Real Archaeology)


其中 德林库尤地下城 最为精巧奇异,它深入地下11层,有600个出入口,连接到其他城市的地下隧道有数英里长。这是可容纳数千人的真正地下城,包含睡眠区、马厩、水井、水箱、厨房、通风井、公用房间、教堂、浴室和墓地等设施。


德林库尤地下城


建造目的至今不明 ,但很显然,这样不同寻常的城市结构是为了对抗某种外部压力—— 战乱或是糟糕的气候 。不只是古罗马,在其他的文明古国中,也或多或少有“地下城”的身影。


中国古人也造了很多巨大的地下空间

不过绝大部分不是给活人住的

所以不能算“地下城”


但是,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由于生产力的不足,地下空间的 开发成本高昂 ,地下空间的开发因此受阻,并且当时“地下城”实际用处不大,建设需求非常小。


还有一种因地制宜的“半地下”居住方式

也可以形成很大的聚落,成本则低很多


但当人类迈入了 “工业时代”,一切发生了改变


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城市,导致城市所需土地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挤,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 “大城市病” 。当城市地面空间开发饱和后,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空间,成为了一种 新型的国土资源 被运用了起来。


从此上下班都开始逛吃逛吃了


地下空间开发总体经历了由 市政主导——交通主导——全面发展 的历程。


早期工业革命时期 地下空间是以 公用基 础设施建设 为主导, 以市政管线建设为主;而1863年,世界第一条 地铁 ——伦敦Metropolitan Line的建立,使得地下空间开始向交通主导转变,各种设施逐渐地完善,最终形成地下综合体。


此时期的“地下城”良好地解决了各国战后经济复苏、人口迅速膨胀产生的 城市交通问题


虽然地铁条件暂时有些差

但为了大英帝国,大家还是要共克时艰一下

(来自至暗时刻)


20世纪80年代,西方多国开始城市资源空间上的重整, 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来提高地上环境质量 。此举确实有效,减轻了城市地面空间的交通和环境压力,后来为各发展中国家所学习。


已经发展为一个极其庞大的世界


“地下城”


时至今日,经历了数十年发展“地下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不仅仅作为城市的辅助工具, 有的甚至已经取代了城市,发展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地下城”


比如在 澳大利亚中部的库伯佩蒂镇 ,从地上看,此处除了沙漠那荒芜、红土丘陵那样酷似月球表面的地面,就是 寥寥无几的低矮建筑和当地居民 ,让人倍感凄凉,甚至会让人有种走错地方的错觉。


地表人烟寥寥,地下别有洞天


但其实这里却是一个有近 三千人居住的小镇 ,这里所有的房子都 隐藏在地下6—7米深的地方 ,有的只是露出一根烟囱,有的甚至什么都看不到。深入地下后,人们会发现库伯佩蒂的地下建筑是十分完整的,酒店、教堂、酒吧、购物商场全都非常完善,使得不少人慕名前来旅游体验。



不禁有人会问,为什么有人会居住到如此荒凉的地方?人们又为什么非要生活在暗不见天日的地下呢?


原来是因为此地的 矿产资源丰富,盛产宝石 ,甚至并且还能挖掘到珍贵稀有的蛋白石,早年间吸引了许多从欧洲背井离乡的矿工。


如果真有这样的地下城市

恐怕住地下室肯定给摇号了

(来自进击的巨人)


但不久,居住在地面的矿工们发现此地 天气过于炎热,温度高到无法忍受,地面根本不适宜居住 ,还不如住到气候适宜的矿井里。经过拓宽和改建,全镇淘金客都搬到了地下去生活,才有了今天的“地下城”——库伯佩蒂。


典型的沙漠气候

(来自维基百科-Coober Pedy)


这是世界地下城里的一朵奇葩,在地面空间尚未被完全塞满的情况下, 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地下城”是作为战备资源修建的 ,也就是所谓的“防空洞”。


备战备荒,随时准备战斗


地表城市空间在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面前越来越表现出其脆弱性 ,开发地下空间是应付此现象的一味“良药”。利用地下空间防护能力强和有利于物资贮存等优势, 建立起完善的地下防灾体系和地下物储系统,对保障城市安全、提高城市抗灾抗毁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还有一种

除了防御还能反击

攻守兼备岂不美哉


从冷战走来,世界各国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地下空间开发,以此 增强城市的防灾水平 ,使城市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在战争爆发时,地下空间可以疏散、隐蔽大量人员,是 防核武器及常规武器袭击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应对各种袭击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当安全的平壤地铁


《流浪地球》最后,主角一行为求安全躲进了地下城,《三体》三部曲中,执剑人也都是生活在地下空间里 ,以争取按下反击按钮前的宝贵时间。


北5区西南口和北京西站南广场东

哪个更厉害一些


今年年初, 我国防御技术先驱钱七虎院士获得了“中国最高科学家奖” ,他就是我国在 地下防御空间方面的专家 。老院士曾在在讲话中说道:在我国,由于“防御型”的国防政策,坚持不打“第一枪”,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防护住敌人的“第一枪”。



所以虽然我国的地下防护工程相比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但建国后的地下防护建设却 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新中国成立后 ,各种的外界“核讹诈”就一直没停过。为了能摆脱这一困扰,开始 重点研究核武器 。但同时, “防核”的建设也一直没停过 。北京甚至为此还修建了一座“北京地下城”。


很多老人还记得年轻时候挖防空洞的日子

(来自维基百科-北京地下城)


北京地下城 距地面八米,最深处可达十几米,宽两米,全长 三十余公里 ,可容纳三十余万人,因 工程量巨大、设施齐全而著称 。整座地下城有近七十处被鉴定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在需要时,只要往下挖数米,便可取得源源不绝的地下水。 城内两千三百个特别设计的通风孔 ,可以源源不绝把新鲜的空气输入地下城。


至今还未在公开资料中见过完整的地下城分布

(应该是不会公开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