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正在经历一场“新鲜”变局。
6月29日,在新希望乳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好鲜奶·新鲜盛典”上,国内乳品行业40余家重点企业的近百位代表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乳业的生产、研发与营销创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交流,达成了这一共识。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在会上会下分享了很多珍贵观点。
谈乳业升级:贴近“9000岁”的需求
如今,消费升级的浪潮正席卷而来,新希望乳业顺应这一趋势,推出了多款“爆品”,还通过事件、促销和制造噱头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粉丝。那么,公司一把手是如何看待乳制品的消费升级的?
“消费升级主要有几个维度:第一,对产品的品质有深入的认知。第二,对产品的设计感、产品的颜值要求越来越高,通常情况消费者选产品先看颜值,颜值好才会去尝试,才会去认知,才会去试用。第三,消费者还是会权衡性价比,你这个价格是不是真正与价值保持基本一致。这三个方面,是我从日常的研究沟通,甚至从调研中自己的认知,思考得出的结果。”席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而乳业的消费升级,体现在对低温鲜奶(巴氏奶)越来越高的接受度。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高出普通牛奶3倍以上的巴氏杀菌鲜奶,正在成为消费新风尚。新希望乳业联合知乎、辣妈帮、头条指数发布的《新鲜生活白皮书》显示,鲜奶一年总销售额120亿,数量约10亿盒,占整体液态乳品5%,年增长率高达15%。
从年龄来看,“9000岁一代”更愿意为鲜奶打call。所谓“9000岁”,是指90后、00后人群,随着这批年轻群体逐渐成长为市场消费的新生力军,正经历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的乳品产业,也在不断寻找着自身与新生代消费者的契合之处。
谈地区差异:留给区域品牌的好机会
众所周知的是,新希望乳业是一个“多品牌、跨区域”发展的地方性乳企,如何面对全国性巨头的挤压,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现在有一个这样的变化,大的企业也在往低温上转,大企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这对我们区域品牌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席刚说,但是对于区域乳品企业来讲,本土化正是一个优势。
“中国区域差别特别大,每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也不一样,我们的肠道菌群也不一样。”席刚表示,“我在想,未来我们公司的产品,在我们统一的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怎么样能够更贴心、更精准的去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我觉得这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在全国有15家工厂,这也是我们现在研发的一个课题。”
席刚举了个例子:“比如喝酸奶,有的地方喜欢甜一点,有的地方喜欢甜度低一点,有的地方希望喝浓一点,有的地方希望喝清爽一点,这是地区差异留给我们区域品牌很好的机会。未来全国大品牌在这方面应该也会有思考,但是相对来讲,我们这种区域品牌对每个地方的情况的理解,还是具有相对的优势。”
谈技术创新:产品同质化问题待解
在此次新鲜盛典上,席刚反复强调了“技术”的重要。他的演讲题目为“芯乳业,鲜未来”,一家乳制品企业,与芯片的“芯”有什么关系呢?
“产品同质化是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是非常突出的矛盾,比如现在最红的'小白袋',大企业、小企业,全行业都是小白袋,我觉得这种方式不算是一个行业比较正常的方式,过度的模仿、抄袭、同质化,也是困扰乳业进一步创新的关键性的问题。”席刚说。
他也谈到了行业营销创新大于技术创新的情况。“我认为营销创新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让一款产品,甚至一个品牌异军突起,一夜成为网红。但是怎样确保一个企业真正可持续增长,确保一个企业在未来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我认为关键还是要加大技术的创新。”
乳品企业的芯片是什么?乳品企业的芯片在哪里?这是席刚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此次盛典上,席刚分享了他的观点:第一是要有民“芯”,不再重蹈食品安全的覆辙。“基于用户思维为民着想的态度;基于产品工艺的温度;基于响应用户提升效率的速度。”第二是核“芯”,即也就是做好技术领域的创新。“未来最牛逼的食品公司也可能就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所以我们要从生物科技,从研发技术和团队,包括我们的技术进步和迭代上不断强化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同“芯”,整个行业要抱团奋进,从安全到优质,合力提振中国民族品牌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