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钟伟纸上谈
专注于宏观金融领域的独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宏观评论及观点发布。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可查阅本微信号以往发布的研究成果。
51好读  ›  专栏  ›  钟伟纸上谈

钟伟:每个平凡的中国人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钟伟纸上谈  · 公众号  ·  · 2018-07-10 18: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 钟伟纸上谈 微信号




点击收听 本期完整音频:9分24



上期

回顾

人类在过去400年所取得的伟大的文明的进程,并不是那么的必然,而是来之不易,同样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也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是脆弱的,是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拥抱世界的结果……



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做对了什么?


第一点,让思想冲破牢笼。


第二点,激荡出所有平凡中国人的不甘平凡的心。


如果我们到西方国家去待一段时间,可观察出,森严阶级戒备是无处不在的。 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中产以下的阶级安之若命,没有改变阶级的想法,也没有宏大的梦想。


1

常怀危机感

每一个平凡抑或是不平凡的,高贵抑或是卑微的中国人,无一不怀揣一颗不平凡、不甘寂寞、追求未来的心。 这是在改革开放当中,中国民众寸积铢累的巨大能量和智慧的爆发。



与中国人不甘平凡的性格相对的,是地球上许多贫困国家的国民。


我的一个朋友说,他们都生活在寂静的绝望中,静候幸运女神的救赎。 反观之,中国人从未曾产生过“在寂静的绝望中等待救赎”的想法。


时至今日,中国已然创造了“中国奇迹”,是一个岿然崛起的国度。中国国歌中仍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样的句子。这就是在中国的政府、企业家与民众之间深深弥漫的生存危机感的投射。那么,这种危机感是否贯穿改革开放至今这整整40年?是的。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和民众在绝望之中有一次大爆发。彼时,邓小平先生有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与“不改革开放,总有一天会被开除‘球籍’”二句。 故而,中国人不甘平凡、努力奋发的抗争精神,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众始终保持巨大凝聚力、保持向上努力姿态的重要基础。



2

生而勤奋

人们常说,中国人勤劳、善良、勇敢。关于中国人勤劳这一点无可非议,但中国人是善良和勇敢的说法则需要更多举证。


举个例子,改革开放之初,国内流行一句俚语:“西方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可见中国的劳工阶层虽然工作很勤奋,却并不本分,不时做出偷鸡摸狗的行径。实在谈不上多么循规蹈矩、善良本分。



那么,中国人不平凡的心又何以见得呢?


约15年前,我曾作一则小文章,叫《中国人的一天和一生》。此文基于人民大学一篇名为《中国人的时间分配》的研究而写。


现与大家分享文章一段摘录:

“中国人有多勤奋呢?中国人每天的劳动时间包括工作时间,比欧美人多1小时36分钟,中国人的睡眠时间比欧美人少32分钟,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时间比欧美人少1小时52分钟,中国人读书看报等等学习的时间比欧美人多32分钟,中国的父母用于子女教育的时间比欧美人每天多15分钟。” 一言蔽之,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人实在够拼。 拼搏的领域从工作到子女教育、自我充电、再到攒钱,把娱乐跟睡眠时间压缩殆尽。




时至今日仍然如此。近年来,一些欧洲国家正在争取每周28小时工作制,按每日工作8小时计算,他们正在争取的是每周工作三天半、休息三天半的工作节奏。而在中国,这样的工作节奏肯定是无法令人容忍。纵观中国社会,“80后”、“90后”个个都是“工作狗”,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工作。中国人的脑子里并不存在每周固定工作40小时的僵化概念。


从改革开放伊始,中国人不甘平凡的情绪爆发直到此后中国人用劳动创造财富的40年间,可见中国人无疑是全球劳动人口当中最勤劳的群体。



3

严律后代

中国人的不甘平凡还体现在众多方面。无论是在西方国家,或是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父母对于子女并没有特别高的期许。中国则独树一帜,盛产“虎爸狼妈”。


我常听到一些父母牛气哄哄地质问孩子,你怎么才考了全校的第二?即便孩子考了全校第二,父母亦不会加以赞赏,而先问全校第一是谁。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往往过于苛严,他们的教育观不是望子成人,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种对子女的苛刻要求,并不仅仅集中于权贵阶层和精英阶层,还普遍存在于中国众多普通家庭。




这反映什么?这反映出无论我们的出身是高贵或卑贱,资质是优秀或平庸,每位中国人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从博弈论的角度而言,即便一对中年夫妇并不比同龄人优秀,由于他们对子女要求格外严苛,他们的后代亦有很大几率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因此,中国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实则在相当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国80后、90后、00后这几代子女,都比我们的竞争对手更优秀。


不管我们的出身背景如何,社会地位如何,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基于个人和家庭的中国梦。



结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怀有梦想


在此篇章中,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危机感”。在民族自信心日益增长的今日,重提危机感,特别是存于整个国家和民众的危机感更是意义非凡。


第二个关键词是“勤劳”,中国经济的奇迹的确是以中国人的汗水、智慧和血泪缔造而成的。但若如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所言,东亚乃至于中国主要靠汗水来推动经济增长,则有失偏颇。


第三个关键词是“传承”。中国的亲子关系是最为奇特的。父母总是如此苛刻地要求子女,而子女最后的杰出表现又总是令人惊讶。


总而言之,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怀有梦想,万一有一天梦想实现了呢?





延伸阅读:《中国人的一生和一天


滑动查阅



延伸阅读: 《中国人的一生和一天

本文选自钟伟个人随笔集《感恩之心》

福建出版社;2002年10月1日

作者:钟伟


俗话说“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始终是最弥足珍惜的,中国人的生活时间是如何分配的呢?从1986年以来,中国学者以四分法对此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将时间分为四类,一是工作学习时间,除了正常的工作学习时间外,还包括加班、上下班路途、非本职工作时间等;二是生活必需时间,包括睡眠、用餐、个人卫生等时间;三是家务劳动时间,包括购物、做饭、缝洗衣物、照料老幼等时间;四是闲暇时间,包括视听欣赏、旅游和锻炼、教育子女、探亲访友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时间。据此我们可以勾划出中国人生活的轮廓。

中国人的一辈子是怎么过的?

以目前中国城市男性平均寿命为72岁、女性为75岁来计算,男性工作学习时间为13年7个月;生活必需时间为32年5个月;家务劳动时间为5年;闲暇时间为21年。而女性工作学习时间为12年;生活必需时间为33年8个月;家务劳动时间为7年6个月;闲暇时间为21年10个月。这样看起来,中国人的一辈子中大概有半生的时间用于吃喝拉撒睡,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日本NHK放送文化研究所1995年的研究显示,从生活必需时间观察,日本人和欧美人士也同样“虚度半生”。

中国人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目前中国城市职工每周工作日5天,休息日两天,以周平均观察中国人的一天,则城市男性每天的工作学习时间为6小时24分;生活必需时间为10小时37分;家务劳动时间为1小时58分钟;闲暇时间为7小时17分钟。而女性每天的工作学习时间为5小时37分;生活必需时间为10小时47分;家务劳动时间为2小时51分;闲暇时间为6小时55分钟。上述四项时间累计之所以超过24小时,是因为对于同时做两件以上事情(例如边看电视边吃饭)的时间处理,分别计入了相应项目。中国男性工作学习时间较之女性长47分,而女性在家务劳动方面则比男性多53分,中国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仍继续维系。

中国人的工作日忙忙碌碌

在工作日中国人是非常忙碌的,工作学习时间大体是上班8小时3分,加班时间17分,做兼职时间为13分,上下班时间为61分。人们从清晨5点半就陆续上班,大概到晚7点左右才回到家里。生活必需时间的分配大体是睡眠7小时41分,用餐1小时16分,个人卫生和其它时间1小时46分。家务劳动时间中做饭时间为50分钟,购物、家庭卫生和照顾老幼时间大致各为12-20分钟。闲暇时间中看电视为3小时6分,健身12-13分,读书看报听广播约半小时,娱乐活动22分。其中收入在2500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学历中年人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可见同时承担为人子女和为人父母之角色,实属大不易。中国人在休息日如何放松?

中国人在休息日和工作日的起居有什么差别?约有4%-5%的中国人没有休息的习惯,在休息日仍然工作,而约有3%的人属于“夜猫子”,在零点到6点仍然继续工作。中国人在休息日比工作日多睡50分(有趣的是,在工作日男性比女性少睡7分钟,而在休息日却是女性比男性少睡3分钟),晚起床35分;在休息日中国人用于购物、做饭和家庭卫生的时间比工作日分别多出35分、15分和12分。用于看电视、走亲访友、业余学习和教育子女的时间则较之工作日分别多出1小时25分、37分和18分钟。有意思的是,在实行每周双休日之后,中国人的工作学习时间反而增加了,而睡懒觉、逛商场、串亲朋则是中国人休息日的特色节目。

中国人到底有多勤奋?

中国人和日本人、欧美人的一天有什么差别?如果将中国学者和日本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的研究作比较可以发现:中国人每天的劳动时间比日本人和欧美人(指加拿大、美国丹麦和芬兰四国)分别多4分和1小时36分;睡眠时间中日两国相似,但比欧美人少32分;娱乐活动比日本人和欧美人分别少1小时26分和1 小时52分;读书看报等媒体接触和自学时间则分别多出32分和13分;教育子女的时间比日本人和欧美人多出23分和15分。可见中国人的一天活得不轻松,除了玩乐时间很少以外,自身也努力上进,更有望子成龙的艰辛付出。欧美人的生活也并不是Hollywood影片中那样节奏紧张,而是悠闲许多。

中国人男女各占半边天

令人振奋的是,从生活时间分配看,中国人男尊女卑的传统趋于消亡。从工作学习时间看,中国人的男女差异为47分;而日本和欧美男性每天较之女性分别多出3小时30分和2小时24分;从家务劳动时间看,中国人的男女差异为53分,而日本和欧美男性较之女性每天少干4小时10分和2小时15分的家务活;从闲暇时间看,中国人的男女差异为22分,而日本和欧美男性较之女性每天多出1小时16分和52分。和日本、欧美等国相比,中国人男女生活时间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要小得多。毛泽东曾说过,"男女各占半边天",信哉斯言!

中国人生活中的有趣和无趣

和十年前相比,中国人每天的工作学习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已分别缩短了1小时17分和37分,而闲暇时间则多出1小时4分。可见中国人活得稍稍轻松了点。此外,关于中国人的生活时间分配研究还揭示出许多其它有趣的现象:例如,月收入1500-2500元人民币的白领族工作时间最长,睡眠最少;20-24岁的年轻人干家务最少,而60-64岁的老人干家务却最为辛劳;中国男性比女性更爱看电视和更喜欢健身;北京人睡眠少而广州人吃饭慢等。令人悲哀的是:目前"银发浪潮"已使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乐龄人士每天看电视约为4小时16分,读书看报听广播约为1小时10分。无目的的闲坐则接近1小时。可见子女在外打拼,而老人的暮年生活则越来越冷清和单调。


来源:豆瓣


钟伟纸上谈

(每周二、四更新)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下期预告:了不起的小个子邓小平


从邓小平开始,界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纲领性的文件和一些基本的举措,奠定了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的基础,所以无论如何,邓小平都是居功至伟的,也是中国这个民族不应该忘记的,了不起的一个人。




作者介绍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教授




扫描二维码

关注钟伟纸上谈公众号


感谢您关注钟伟纸上谈!

欢迎将我们的观点与您的朋友分享!

本篇作者| 钟伟 |当值编辑| 白儿

资料整理| 张楹沙 |本篇编辑| 洪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