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界面文化
界面文化频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古驰卖不动了,母公司开云集团净利腰斩 ·  昨天  
界面新闻  ·  DeepSeek教你炒股靠谱吗?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界面文化

为什么综艺里的女性议题总被认为“视野小”?

界面文化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10-17 10:00

主要观点总结

近期脱口秀节目中女性演员表现受到关注,她们在讲述月经、催婚等议题时被批评为“议题狭窄”,而男性演员讲述类似内容则未受批评。同时,女性脱口秀演员面临更多挑剔和质疑,且综艺节目中的女性形象也受到限制。文章探讨了女性在脱口秀和其他综艺节目中的困境,提出女性艺人在综艺节目中难以得到训练和积累经验的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女性脱口秀演员被批评议题狭窄

女性脱口秀演员在讲述月经、催婚等议题时被视为议题狭窄,而男性演员讲述类似内容则未受批评。这一现象反映出社会对女性话题的刻板印象和认知偏见。

关键观点2: 女性脱口秀演员面临更多挑剔和质疑

相较于男性演员,女性脱口秀演员受到更多挑剔和质疑。观众和嘉宾对她们的要求更苛刻,容貌焦虑也更为明显。这反映出社会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板要求和期望。

关键观点3: 综艺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受限

综艺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受到限制,多元的女性形象难以被接受。相较于男性演员,女性演员在综艺节目中难以获得自我操练和积累经验的训练机会。

关键观点4: 女性艺人的野心与困境

女演员有足够的野心,她们并不满足于在综艺节目中短暂的存在,而是希望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现实困境使得她们难以在行业中积累自己的事业。


正文



撰文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近期播出的两档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和《喜剧之王单口季》中出现了不少亮眼的女性脱口秀演员。她们讲述月经、催婚、旺夫、女性出走等议题,但总被认为“过于狭窄”。


以谈相亲走红的唐香玉被评委规劝换题材,因为“格局小了”,马伊琍认为需要看到她是怎样走出这个困境的,要她为大家树立一个榜样;杨天真则认为她可能又回到了熟悉的话题里,希望她能有更大的视野。奇怪的是,徐志胜永远在说自己丑,何广智永远在说自己穷,门腔永远在说HR和上海人梗,但他们不会被批评“议题狭窄”,也没人要求他们谈谈“如何走出困境”,为观众做榜样。


同样是脱口秀演员的颜怡颜悦曾经讽刺过这种现象。一位男记者问,“你们女性视角,视角会不会太窄了,有没有考虑写一点男性视角的段子?”颜怡颜悦回答说:“你只当男记者视角也有点太窄了,有没有考虑过当一下女记者?”


男性本位思维无处不在。在这种思维中,男人代表全人类,女人只能代表女人;男人是人,女人只是男人的他者。


更不可见的女性


如果你也去过线下脱口秀,可能会发现很多脱口秀拼盘是全男阵容,但一般宣传语中不会标注,全女阵容则一定会说明“全女脱口秀”。这绝不仅是女性在脱口秀这项娱乐活动中的处境。


许多综艺节目从名字看是看不出性别的,但实际上是全员男性的节目,例如《极限挑战》《种地吧》《名侦探学院》或《非正式会谈》。《非正式会谈》声称“青年的每一次发声,都有可能改变地球的命运”,根据嘉宾性别情况来看,说的可能是“男青年的每一次发声”。相较之下,全女综艺一定会标明性别,或以“全女综艺”作为卖点,例如《女子推理社》。


《非正式会谈》第一季海报


随着时代的发展,综艺节目里不得不捎上几位女嘉宾。即便如此,男性的性别比例也总是高出许多,例如《非正式会谈》从原来的十位男性变成了九男一女。这一状况正符合美国评论家卡塔·波利特(Katha Pollitt)1991年发表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蓝妹妹原则”:整个蓝精灵村子里只有蓝妹妹这一个女蓝精灵,影视作品中也常常是一个完全由男性组成的整体中只包括一名女性,这名女性利用自己刻板的性别、气质、形象突出了各种男性角色。波利特指出了“蓝妹妹原则”的问题所在:


“信息很明确,男孩是常态,女孩是反常;男孩是中心,女孩是边缘;男孩是个体,女孩是种类。男孩定义他们所在的群体,群体的故事与价值观,女孩只依附于男孩存在。”


正因为女性长期处于边缘,因此女孩们的困境也被视为是边缘的、狭窄的、次级的议题。但实际上,女脱口秀演员所谓的“舒适区”——比如谈论月经、催婚、女性出走等等——恰恰是所有女性的“不舒适区”。面对议题狭窄等一系列指责,女性脱口秀演员杨笠给出的回应是:


“当你要回避你的生活经验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创作的,我能擅长一条赛道,我已经很优秀了,难道我非得要完美,我才能站在这吗?”

颜怡颜悦接受采访截图


更被挑剔的女性


另一个问题是,人们更容易抨击女性脱口秀演员,对她们的要求更苛刻。在上文提到的两档脱口秀节目中,女选手占总人数的25%左右,其中能够一路晋级的人更少。嘉宾似乎可以对女性脱口秀艺人随意指点,一个例子是罗永浩在节目现场加封“超一流脱口秀女演员”,他说“整个中国只有四个,就是小鹿、李雪琴、杨笠和鸟鸟”,并断言有三个“都已经过了巅峰期”,“如果今年有女性冠军,只能是你(小鹿)了。”好像他有资格对女性脱口秀艺人评头论足,他喜欢的那个就是第一名。甚至在他说这段话的时候,杨笠就在现场,唐香玉还在等着比赛。


观众对女性脱口秀演员也更加苛刻。杨笠批评“普信男”遭到大范围的网络暴力,而翟佳宁一直用所谓的“直男视角”、“猛男视角”批评女性,不但进了半决赛,还收获了“很多很多很多女粉丝”,他收到不少观众的私信表白,微博上甚至出现了“翟佳宁 想谈”的词条。这确实令人疑惑,因为喜剧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不要抨击那些大家普遍认为被压迫的群体,包括女性。


“女性几乎走在荆棘之路上,而男性做什么都很容易获得掌声。”面对女性艺人时,人们更挑剔,是因为“他们把这种为难当作一种可以在女性身上行使的权利来享受”。《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一书指出,在韩国综艺中,“很难找到有一丝负面气息的女性形象,唠唠叨叨或者会看眼色,都不行。必须爽朗,必须互相珍惜,显得完全没有心眼才可以。所以,真正的重点在于,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确保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如何拥有多元的趣味。”作者质疑道:“女性是不是只有保持这种形象才可以留下来?与之相反,男性就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象,可以依靠的大哥、寒酸的大哥、爱唠叨的人、话多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