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资讯、前沿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虚拟现实

清明节到了 VR直播代客扫墓也来了

虚拟现实  · 公众号  · VR  · 2017-03-31 09:53

正文

“网上祭扫”“灵堂追思直播”和“墓区祭祀直播”……清明节前夕,南京最大的公墓“雨花台功德园”推出“直播代客扫墓”服务,引发网络广泛热议。


据了解,雨花台功德园“微信直播祭扫”服务为今年首次推出,逝者亲属在向公墓方提出申请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选择所需的祭奠服务,由墓园礼仪人员代替不能亲到现场的逝者亲属祭扫。并可以在视频直播间在线观看祭扫全程。



南京雨花台功德园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微信直播祭扫”服务


“逝者亲属输入密码后即可观看直播全程,由墓园工作人员进行手机直播。画面传输进行了加密处理,确保用户隐私不泄露。”工作人员透露,随着代客扫墓客户的增多,以及网络直播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直播代客扫墓”服务的出现。


清明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后人都会在这个日子来到先人墓前祭拜悼念。但由于现代人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迁移,原本传统上回乡祭扫的习俗,渐渐成为很多人的奢求。于是也催生了网上祭祀、代客扫墓等新业务。


在网络购物平台,记者输入“代扫墓”,搜过结果出现近百个提供类似服务的商家,地址遍及全国各地,从十几元到上千元价格不等。近几年这些业务更是融入了“直播”“VR”这些富有时代感和科技感的元素。数千年来的祭祀风俗似乎正在互联网时代发生改变。


现如今,VR直播“代扫”是基于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衍生出新的方式还是赚人眼球的形式主义?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唐亚林认为,还是要看新技术创新是否会偏离事情本身。“如果一场肃穆的祭祀活动,变味了,让搞笑替代了哀思,这是一种走极端的做法。但是通过VR祭祀,表达哀思,看看亲人的墓葬地的变化,本身则是很好的祭奠方式。”


唐亚林告诉记者,网上祭祀、代客扫墓等新型祭奠方式产生有很多原因,比如天涯海角的亲人通过网络相聚,通过网络祭奠;有的人是因为公务在身,无法回乡;还有是因为如今安葬方式多样,如江葬、树葬,不再有坟墓等传统入土为安方式等等。因此在新时代也产生了新的追忆方式。


很多网民对此也有各种看法。一些网民认为,直播“代扫”满足了不便前来现场祭扫的民众,运用新科技是现代社会人们表达悼念的新选择。但另一些网民则认为,清明祭扫目的是寄托哀思、慎终追远,直播“代扫” 失去了仪式感和严肃感。还有网友表示坚决不会购买此类服务,明码标价的祭扫活动,已经失去了清明节原有的文化价值。


唐亚林表示,通过VR等新技术,让无法前去坟墓祭奠亲人的人表达哀思,是一种基于需求导向的新技术形态,当然也反映了商家的精明创新做法,这确实也让传统的祭奠习俗面临新的挑战和创新。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种道德礼仪的教化与传承方式。祭奠先人,告慰先人,是为了活着的人们更好地活着。”唐亚林谈及清明的历史文化意义时介绍道,《论语》的《学而》里曾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就是这种通过特定节日的祭奠方式,教化民众的功效。清明节的祭祖与扫墓活动,经过数千年慢慢演变成祭祀与踏青双重功效,一方面祭奠先人,传承美德,另一方面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感受春天万物生长的气息,通过祭祀活动把逝者与生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基于新技术创新的新型祭奠方式仍会有市场,这与清明文化习俗并不违背。”唐亚林认为,建议基于VR新技术等扫墓直播活动组织者或者待客扫墓者,能够在推广与从事这些活动时,多在事先做一些案头工作,比如对当地乡风民情的了解,对逝者生平和身前功德事做些系统了解和整理等等,可以让无法前去祭祀者更心安、更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