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24.8.4-2024.8.10)A股日均交易额减少,两融余额减少。市场及板块行情中,证券、保险等板块下跌。行业方面,并购重组、互联网财险等受到关注。市场指标显示,A股成交减少,沪港通北向资金净流出。近期,央行等五部门发布通知支持乡村振兴,债券基金再次成为市场焦点。同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业绩浮出水面,部分公司盈利下滑。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分红险受到关注。此外,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落地,近50款保险产品公告停售。车险保费微涨,保费集中度提高。最后,报告对政策效果、宏观经济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风险提示。
报告对政策效果、宏观经济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风险提示。
本周(2024.8.4-2024.8.10)A股日均交易额6,468亿元,环比减少10.5%,同比减少24.8%。2024年三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6,611亿元,较2023年三季度日均交易额减少17.0%。2024年至今日均交易额8,209亿元,较2023年日均交易额减少6.1%。沪港通: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147.6亿元,2024年至今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出17.4亿元。2020/2021/2022/2023年北向净流入分别为2,089/4,322/900/437亿元。两融:截至2024年8月8日,两市两融余额14,247亿元,环比减少0.71%,较2023年日均水平(16,057.97亿元)减少11.15%。两市融券余额184.2亿元,占两融比例为1.33%。
本周(2024.8.4-2024.8.10)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下降2.31%,跑输沪深300指数0.75个百分点,位列所有一级行业第23名。细分板块来看,证券板块下跌1.62%、保险板块下跌3.80%、多元金融下跌1.79%、互联网金融上涨0.11%、金融科技下跌3.20%。仁东控股(+11.11%)、ST熊猫(+2.86%)、海德股份(+1.52%)、国联证券(+1.52%)、天风证券(+0.81%)涨幅靠前。锦龙股份(-14.14%)、ST亚联(-13.55%)、国盛金控(-7.47%)、中国人寿(-7.47%)、香溢融通(-5.25%)跌幅靠前。
8月8日晚间,国联证券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方式向国联集团、沣泉峪等45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民生证券99.26%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20亿元。其中,民生证券99.26%股份对应交易作价为294.92亿元,国联证券募集的20亿元资金也将全部向民生证券增资,用于支持其业务发展。而持有民生证券0.74%股份的泛海控股退出本次交易。若整合顺利完成,“国联证券+民生证券”的资产规模、归母净利润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以今年一季度末数据为例,两家公司整合后的总资产将增至1652.87亿元,归母净利润将增长473.63亿元。在资源配置方面,民生证券拥有分布在全国近30个省(含直辖市及自治区)的经纪业务分支机构,同时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国联证券表示,将致力于通过双方业务整合实现“1+1>2”的效果从而实现上市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国联证券此次大手笔收购民生证券,是对政策的积极响应。并购重组是券商通过外延式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券商能够迅速扩大资本规模、业务版图,提升综合实力,更好地应对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进而向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目标迈进。整体而言,并购重组能够提高行业集中度,有利于证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行业并购重组有望持续升温。
►
保险:监管发文规范互联网财险,保险中介调降营销员考核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有效防范行业风险,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财险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互联网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的重点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范畴
。厘清业务边界,金融消费者应通过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的销售页面独立了解产品信息,并能够自主完成投保行为。
二是明确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经营条件
。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需满足偿付能力充足、风险综合评级良好等基本条件。
三是明确可以拓展经营区域的险种范围
。支持财产保险公司依托互联网特定场景开发小额分散、便捷普惠的财产保险产品,严控财产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方式拓展机动车辆保险的经营区域,原则上不得将农业保险、船舶保险、特殊风险保险等通过互联网方式拓展经营区域,严禁财产保险公司将线下业务通过互联网方式拓展经营区域。
四是明确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在经营规则、风险管理、内部管控、落地服务等方面的监管要求,重点对落地服务明确细化要求
。要求建立独立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加强落地服务机构管理,强化对于政策性、属地性强险种的落地服务要求。金融监管总局持续完善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体系建设,《通知》作为《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配套规范性文件,立足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目标,坚持“强化合规经营、防范化解风险、提升服务能力、支持改革转型”的导向作用,着力解决互联网财产保险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互联网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
部分保险中介结构调降对营销员考核要求,有利于人员留存和团队稳定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继保险公司进行基本法调整优化后,今年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对保险营销员的基本法考核也进行了优化,大幅降低了对营销员的业绩考核要求,新业绩考核标准的FYC(首年佣金)要求相比旧业绩考核标准最高下降约40%。所谓基本法,是指机构对业务人员的基本管理办法,是机构对业务人员的日常管理、收入待遇、业绩考核、福利保障及业务品质等事项管理的基本标准。在代理人数量大幅下滑、宏微观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保险业各类机构优化基本法、降低对营销员的考核要求,一方面,可以避免营销员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而违规,符合公司合规经营的需求;另一方面,基本法优化有利于机构提高营销员留存,吸引和培养高质量营销员队伍。
风险提示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自然灾害风险。
非银及子板块的指数表现:本周(2024.8.4-2024.8.10)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下降2.31%,跑输沪深300指数0.75个百分点,位列所有一级行业第23名。细分板块来看,证券板块下跌1.62%、保险板块下跌3.80%、多元金融下跌1.79%、互联网金融上涨0.11%、金融科技下跌3.20%。仁东控股(+11.11%)、ST熊猫(+2.86%)、海德股份(+1.52%)、国联证券(+1.52%)、天风证券(+0.81%)涨幅靠前。锦龙股份(-14.14%)、ST亚联(-13.55%)、国盛金控(-7.47%)、中国人寿(-7.47%)、香溢融通(-5.25%)跌幅靠前。
8月8日晚间,国联证券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方式向国联集团、沣泉峪等45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民生证券99.26%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20亿元。其中,民生证券99.26%股份对应交易作价为294.92亿元,国联证券募集的20亿元资金也将全部向民生证券增资,用于支持其业务发展。而持有民生证券0.74%股份的泛海控股退出本次交易。若整合顺利完成,“国联证券+民生证券”的资产规模、归母净利润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以今年一季度末数据为例,两家公司整合后的总资产将增至1652.87亿元,归母净利润将增长473.63亿元。在资源配置方面,民生证券拥有分布在全国近30个省(含直辖市及自治区)的经纪业务分支机构,同时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国联证券表示,将致力于通过双方业务整合实现“1+1>2”的效果从而实现上市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国联证券此次大手笔收购民生证券,是对政策的积极响应。并购重组是券商通过外延式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券商能够迅速扩大资本规模、业务版图,提升综合实力,更好地应对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进而向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目标迈进。整体而言,并购重组能够提高行业集中度,有利于证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行业并购重组有望持续升温。
1.3.保险:
监管发文规范互联网财险,保险中介调降营销员考核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有效防范行业风险,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财险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互联网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的重点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范畴
。厘清业务边界,金融消费者应通过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的销售页面独立了解产品信息,并能够自主完成投保行为。
二是明确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经营条件
。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需满足偿付能力充足、风险综合评级良好等基本条件。
三是明确可以拓展经营区域的险种范围
。支持财产保险公司依托互联网特定场景开发小额分散、便捷普惠的财产保险产品,严控财产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方式拓展机动车辆保险的经营区域,原则上不得将农业保险、船舶保险、特殊风险保险等通过互联网方式拓展经营区域,严禁财产保险公司将线下业务通过互联网方式拓展经营区域。
四是明确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在经营规则、风险管理、内部管控、落地服务等方面的监管要求,重点对落地服务明确细化要求
。要求建立独立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加强落地服务机构管理,强化对于政策性、属地性强险种的落地服务要求。金融监管总局持续完善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体系建设,《通知》作为《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配套规范性文件,立足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目标,坚持“强化合规经营、防范化解风险、提升服务能力、支持改革转型”的导向作用,着力解决互联网财产保险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互联网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
部分保险中介结构调降对营销员考核要求,有利于人员留存和团队稳定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继保险公司进行基本法调整优化后,今年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对保险营销员的基本法考核也进行了优化,大幅降低了对营销员的业绩考核要求,新业绩考核标准的FYC(首年佣金)要求相比旧业绩考核标准最高下降约40%。所谓基本法,是指机构对业务人员的基本管理办法,是机构对业务人员的日常管理、收入待遇、业绩考核、福利保障及业务品质等事项管理的基本标准。在代理人数量大幅下滑、宏微观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保险业各类机构优化基本法、降低对营销员的考核要求,一方面,可以避免营销员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而违规,符合公司合规经营的需求;另一方面,基本法优化有利于机构提高营销员留存,吸引和培养高质量营销员队伍。
2.市场指标
A股成交:本周A股日均交易额6,468亿元,环比减少10.5%,同比减少24.8%。2024年三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6,611亿元,较2023年三季度日均交易额减少17.0%。2024年至今日均交易额8,209亿元,较2023年日均交易额减少6.1%。
沪港通: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147.6亿元,2024年至今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出17.4亿元。2020/2021/2022/2023年北向净流入分别为2,089/4,322/900/437亿元。
投行:本周发行新股2家,募集资金21.0亿元;本周上市新股1家,募集资金6.2亿元。2024年至今,A股IPO上市52家,募集金额385.4亿元。2023年,A股IPO上市313家,募集金额3,565亿元。
两融:截至2024年8月8日,两市两融余额14,247亿元,环比减少0.71%,较2023年日均水平(16,057.97亿元)减少11.15%。两市融券余额184.2亿元,占两融比例为1.33%。
自营业务: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1.56%,中证全债(净价)指数下跌0.10%。上证指数下跌1.48%、创业板指下跌2.60%、科创50下跌2.77%、万得全A下跌1.67%。
股票质押:截至2024年8月9日,市场质押股数3,468亿股,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4.32%,市场质押市值为23,158亿元。
3.行业及公司资讯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专项金融债券,支持涉农企业发行融资工具,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资金投入。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畅通政银企融资对接服务链条。各金融机构要持续优化服务机制,实现资源向县域倾斜,更好满足各类涉农主体多元化金融需求。(券商中国)
【央行: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的风险敞口开展压力测试,防范利率风险】
8月9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持续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研究修订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组织开展恢复计划模拟演练,夯实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推动制定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附加监管规定,发挥好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合力,巩固金融体系稳定的根基。稳妥处置重点地区和重点机构风险,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有序做好存量风险处置项目收尾。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的风险敞口开展压力测试,防范利率风险。建全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和监测预警,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处置成本分担机制。扩大金融风险处置基金积累,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风险处置职能。(财联社)
随着利率市场波动加大,债券基金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8月8日,一则“监管不让发公募债基”传言不胫而走。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多方了解到,基金公司目前并没有收到这类指导,但债券基金近期的审批节奏的确有所放缓。实际上,这一节奏从2023年就开始出现,主要是出于“股债基金”平衡发行考虑。随着债基发行越来越多,且久期越长,债市调整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数据显示,债券基金发行规模占比一路提升,从2021年的不足25%到2022年的66.934%,再到2023年的70.87%到2024年(截至8月8日)的突破80%。基金人士分析称,前期债市涨幅明显,市场情绪比较高涨,但同时长端风险也在逐步积累,央行在必要的时候可能还是会使用工具来进行调控。从中长期看,当前宏观经济仍处于弱复苏,货币政策或维持宽松,债市仍处于友好环境,整体风险可控。(券商中国)
【中证金融:“转融通数据全是虚拟的”等相关说法属于造谣】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近日,个别自媒体称“转融通数据全是虚拟的,融券卖出的量实际上是根本没有上限的”,相关说法属于造谣。去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对融券转融券业务的关切,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监管和逆周期调节的举措,并于今年7月10日依法批准中证金融暂停转融券业务。融券和转融券规模稳步下降,截至2024年8月2日,转融券余额已降至171亿元,较7月10日新规前降幅超过40%;融券余额已降至212亿元,较新规前降幅超过30%。(财联社)
【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近半亏损 综合投资收益却逆势走高】
近期,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据记者统计,截至8月7日发布报告的61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近半数上半年亏损,但拖累项并非过往高度相关的投资成绩。相反的是,61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除1家未公布当期投资成绩外,60家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为正,且平均值约4.13%,同比有所提高。“保险资金主要投向是债券类资产,大公司投资债券占比多在50%-60%,中小公司可能占比相对低一些,但也以固收类为主。2023年债市就已走牛,今年上半年更是历史级,一些债券价格上涨带来浮盈,因此使得综合投资收益率走高。”一位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对记者分析称。业界普遍认为,即便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整体较高,9月开始负债端产品利率将迎新一轮下调,也不意味着险企的资产端压力会有所缓解。(21世纪经济报道)
【上半年非上市财险机构净利润承压:四成险企净利润同比下滑,23家公司亏损】
近日,随着保险公司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出炉,上半年非上市财产险公司业绩浮出水面。截至目前,75家非上市财产险公司披露的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52家公司盈利、23家公司亏损,亏损公司数量占比三成,上半年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在四成非上市财险公司净利润下滑背后,一方面,受暴雨等灾害影响,公司赔付率承压,综合成本率上升;另一方面,在低利率、权益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下,一些公司投资收益率下滑。(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