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明星化非常普遍,在中国,这个现象更严重。
说到阿里巴巴,肯定会想到马云,想到马云也一定会想到阿里巴巴。
苹果和乔布斯,马化腾和腾讯,锤子手机和罗永浩,雷军和小米,刘强东和京东,董明珠和格力等等,不胜枚举。
有人说,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坐的是CEO的位置,他实际的功能是CMO(首席营销官),公司的首席代言人。
确实有很大的方便,对于公司来说节省了营销费用。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瞬间联想和瞬间认知。
品牌不需要很长的介绍,是说到一个名词,马上就触发一系列联想,任何一个品牌一定是跟几个简单的字,甚至是某一个人连在一起。
甚至是那些自己的公司领导人不是明星的公司,还要为自己的产品、为公司的形象去寻找,用电影明星,歌星来做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可以说这的确是一种营销思路。
有一次,别人问张朝阳,说你为什么要这么热衷于炒作自己,去作秀,去露面。
他说他在MIT读书的时候记住了一句话,就是:“好名声比坏名声好,坏名声比没名声好。”
所以,他做为公司的领导人,他一定要去露脸,他露脸就是公司露脸,让人记住他。
创始人出名,公司就跟着出名,可以在创始期大幅度地削减公司的营销预算。而且波及面广,速度很快,效果也好,而且省钱,多快好省的做品牌。
为什么很多公司的CEO非常热衷于令到自己出名,打造自己的个人IP?还有另外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的原因,自己觉得很爽。
在做了生意的同时,也成娱乐圈名人,还有很多的便利条件,说不好听一点,在舞会上,起码大家知道你是谁的时候,跟一个美女去搭讪的时候,不至于被美女抛在一边,当然这是一个玩笑。
另一方面原因,有点阴谋论,但是也确实如此。
现在,很多的公司逐步被市场化,上市以后创始人的股份变的越来越少,于是,很多公司的创始人都在面临一个多多少少的尴尬,那就是也许有一天他所创办的公司,股东会把他赶走。
所以很多的CEO和创始人,他就要令自己很有名,打造自己的个人IP,把自己与这个公司的名字更深地捆绑到一起。制造一种要是把我赶走,那你就是釜底抽薪的效果。增加了“赶走的成本”,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的CEO也都在做着这样的工作,把自己变成一个公众人物,打造自己的个人IP,赢得属于自己的粉丝。
“如果粉丝经济不死”,那么个人IP就会长盛不衰
。
互联网发展至今,无论是个人网红还是品牌行业人都想树立属于自己的个人IP,个人IP的数值越高,粉丝量就越大,拥护者也就越多,粉丝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将会越来越大。
“知乎作者靠打赏年收入百万”,“服装网红张大奕一场直播卖衣2000万”,“罗振宇开创500多万用户知识社群,成为自媒体首富估值13.2亿人民币”。
这些华丽丽的数据,都在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粉丝=潜在用户+未来用户,说白了就是你的产品购买者,品牌支持者。
这几年很多年轻貌美的女孩子都选择做一名网络女主播,既能展示才艺,月收入又能轻松破数万,但随着市场的不断饱和,为了吸引粉丝,不少女主播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毁三观的、涉黄的都有,但主播行业也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稍有不慎,就要被永远封号,之后,很快就会被粉丝所遗忘,取代她的主播也会层出不穷。
所以,网红也许会红极一时,而品牌IP却可以长盛不衰。
比如说:想买一部好点的手机,“苹果”就成了潮流炫酷质量好的代表,想给老人送礼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的浮现“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词,跟朋友去咖啡厅聚会,你也会不假思索的去“星巴克”。这就是品牌IP,认可你品牌的都是消费者,这些粉丝是可以跟你一同经历风雨的忠实粉。
所以,我们要打造个人品牌IP,而不是网红IP。
1.优质内容
你要我欣赏你、认可你,那么你能给我提供什么价值呢?要打造个人IP,内容是前提与核心,内容价值是不变的王道,你能给粉丝提供多大价值的内容,你就能吸引多少粉丝。
你所提供的的内容可以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元化的,但是一定要符合当下社会价值观,对用户有所帮助,可以不“引领潮流”,但不能随波逐流,最好要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独特观点或品味,萌生出不吐不快的强烈表达欲,这样才能给粉丝留下深刻印象。
在价值内容输出方面,不得不说,罗辑思维罗振宇就是典型的代表,从个人网红到个人品牌IP,他所涉猎的经济学、历史学、创业等领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有种、有趣、有料也就成了他的专属名片。
2.人格化魅力
要树立良好的个人IP,一定要有清晰的人格辨识度,粉丝用户都是通过媒体传播渠道去认识你的,但你的个人风格与标签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要让迅速认识你,肯定你,你必须要有强烈的人格魅力,这是一个具有特色时代,能让人们记住的就是那些闪闪发光容易辨识的人。
就像最近“炮轰转基因”、“手撕娱乐圈”的崔永元,他已然成为网友心目当中无惧无畏的正义化身,无数粉丝疯狂为其打Call
。
自Papi酱之后,又一个拿到真格基金与450万天使轮融资的女孩是胡辛束,估值3000万背后,胡辛束这个90后女孩又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呢?胡辛束因为漫画《我心中的10%先生》走红,后来又出版了书籍《我想要两个西柚》,她的粉丝80%都是女性,看过她的文章的人都会发现,她“贩卖少女心”能力和独特的广告植入方式,得到了广大粉丝的赞赏,自然就在用户心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3、影响力
这里说的影响力不是你拥有多少粉丝,而是有多少粉丝愿意为你的价值付费,比如:“国民老公王思聪”30分钟内回答了32个问题,一下子赚了25万人民币,那他为什么可以这样躺着赚钱呢?就凭他老爸王健林中国首富的头衔,凭他富二代的号召力,以及他亮瞎人眼的教育背景,他的影响力,足以号召无数粉丝,能在30分钟赚25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
他的个人品牌IP
。
4.拓展个人IP的渠道,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爆款产品
网红产业越来越受到商家的青睐了,不仅在中国,国外也形成了完整的网红产业链,从网红打造到网红挖掘都有专业的机构在操作。但国外对网红价值的挖掘与明星是不同的,外国网红更注重纵向的延伸,而不像明星可以横向拓展,跨界代言。
大家都听过YouTube吧!它就是国外视频网红的诞生平台,直到现在仍然采用广告费分成制,就是网红自制内容视频前所播放的广告费将由YouTube和网红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但这个平台也确实“孵化”了最早的一批网红音乐人,比如:明星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另外,部分YouTube网红,为了拓展自己的个人IP,还选择了开发自己的品牌。例如Pewdiepie直播游戏成名以后,成立了自己的游戏公司。Michelle Phan成名之后,也成立了一家化妆品公司,专为消费者配送大牌化妆品小样。现在他们都已是身价千万以上的人生赢家。
除了上述的方法,可以建立个人IP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多平台露脸、发表激进言论都是增加个人魅力的一种方法。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
人人都想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IP,树立自己的品牌。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选择自己的领域呢?
要怎么做,才能在合适的领域里输出价值,得到粉丝的认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