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成为颜色革命“祭品”的年轻人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2-12-04 12: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年轻人充满反叛精神,不愿意向现实妥协,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关键力量。但事物总是有两面。当经济下行,社会矛盾尖锐时,经历简单头脑单纯的他们,很容易被挑动起来 愤怒情绪攻击社会秩序 ,成为参与颜色革命的主力。


比如2019年HK暴乱的主力,就是一群自称废青的本地年轻人。


香港在世人里是个富裕的国际化大都市,但主要靠金融地产保险行业支撑(FIRE,“Finance Insurance and Real Estate”的缩写),实体经济萎缩,导致大量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高额的房租构成的生活成本面前苦苦挣扎。过去香港人在看待中国内地的时候,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但是已经时过境迁,香港在逐渐丧失竞争力,甚至越来越被一河相邻的深圳抛在身后,香港年轻人的心态逐渐扭曲。


在策划者的刻意引导下,他们将自身一切的痛苦与失意都归罪于中央政府。 如下 位发表的观点 就很有代表性


“我下辈子再投胎,我宁愿做英国狗拉出来的那坨狗屎上面的那粒苍蝇,都不肯做你XX人!”


暴乱成为废青们的狂欢,因为他们不仅刷到了存在感,还有大把的钱可拿,一旦受伤,价钱直接翻几倍,要是坐牢上报纸,那就直接可以移民,去他们梦想的国度。


这份价目表中,实 际上还有个没法明写出来的最高档,那就是如果谁在街头冲突中挂掉,不仅会有大笔抚恤金,他本人还会被迅速被捧为"英雄",成为颜色革命中的精神图腾。比如在2011年中东的茉莉花革命爆发的起点,就是突尼斯一名年轻人大学研究生毕业,但因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经济负担的重压下,无奈做起小贩。在遭到粗暴对待后,该青年自焚抗议身亡。于是他就成为了颜色革命的精神图腾,迅速传遍整个中东。


人类的神经就是这么脆弱,而且天生同情弱者,一旦鲜血摆在面前,人群就会迅速变得非理性,就算是对方主动碰瓷,掌握武力的一方的一切说理也会变得苍白无力。事态就会向策划者期待的方向发展。 这些鲜血和逝去的生命,也就成为颜色革命最佳的“祭品”。


也正是因为颜色革命的“血祭”,港府从头到尾都极为克制,生怕制造出对方梦寐以求的“祭品”,把事态引向不可控的方向。 香港这群废青也实在 太废物,不仅一事无成,连点燃自己的勇气都没有,这场暴乱终于平息下去,没有酿成太大的灾祸。


两千年前,那个叫做耶稣的年轻人,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他如何一步步地将自己的生命作为“祭品”,掀起了人类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颜色革命”?


公元前6年的12月25日的凌晨,一个犹太男婴出生在耶路撒冷附近伯利恒城的一个马厩之中,他就是拿撒勒的耶稣。他的母亲玛利亚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生下的这个不幸的孩子,将来会成为让亿万人膜拜,并改变历史走向的耶稣基督。


耶稣出生前后正好赶上一个天文异象:彗星。这一天象被当成耶稣出生的异象之一。后来基督教将这颗彗星称为伯利恒之星(Star of Bethlehem),现在我们看到的圣诞树顶端的大星星就是代表伯利恒之星。
伯利恒之星

这颗星星也成为后世确定耶稣真正出生日期的关键证据,不是公元元年,而是公元前6年。因为 长期坚持天文记录的中国人则将此忠实地记录下来:《汉书·天文志》记载:“(哀帝建平二年,大致对应公元前5年)二月,彗星出牵牛七十余日。”牵牛星就是摩羯座α星。《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也说:“(建平二年)春,正月,有星孛于牵牛。”“孛(音贝)”是中国古代人对彗星的另一种形象的描述。

在中国,彗星也被俗称为“扫把星”,“灾星”。并往往把彗星的出现和人间的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联系起来。 根据 天文常识,彗星挂在天上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而且全世界都能看到,如果要说那颗天体和地上出生的某个人有关系 ,那么那段时间地球上出生的人都可以和这颗彗星联系上,将这颗彗星和耶路撒冷附近的伯利恒城一个木匠的儿子唯一联系在一起,这是毫无道理的。
彗星

为什么耶稣生日这么重要的日子都能搞错? 在新约那些福音书产生的时代,根本就没有人真正关心耶稣的生辰八字。 耶稣的生年是公元六世纪的史学家根据罗马皇帝纪年倒推回去确定的。这时候西罗马都已经灭亡快两百年了。由于有一段时间罗马皇帝废立频繁,多个皇帝并立(特别是公元三世纪),纪元十分混乱,那些史学家就少算了6年。这么大的纰漏在东方简直不可想象。不能怪西方的史学家太废,而是东西方对历史记录的要求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由于这种历史记载的不严谨,不完善,留下了捏造编故事的 大量 操作空间。


之所以出生在马厩,是因为玛利亚虽然已有婚配,但是尚未结婚,这在当时的犹太社区是一个丑闻。 玛利亚原本住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在出了 这丑 事后,婚约当然就 作废了 ,只好嫁给年纪 经很大的一名 这个戴上了全球最大一顶 绿帽的著名 接盘 后来被称为“木匠圣约瑟"。


油画:木匠圣约瑟,法国画家乔治·德·拉·图尔于1632年至1634年创作


约瑟是个宽厚老实人,在众人的白眼中毅然当了接盘侠,为了躲避众人歧视的目光,他们回到约瑟的老家伯利恒城的一个马厩中待产。耶稣出生后,约瑟将耶稣视为己出,与自己其他的孩子一视同仁。 耶稣降生也成为基督教的一个名场面,被后世反复创作:


乔托在1303-1305年间创作《耶稣的降生》, 他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界线,因此这里面的圣母玛利亚、绿帽丈夫约瑟和耶稣都是头戴圣光。马厩上面还有五个天使。



海特亨·托特·信·扬斯1490年创作,这幅画耶稣一家都更像是人,天上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小天使。



圭多·雷尼《牧羊人的崇拜》1640年,这幅图怎么说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群淳朴的劳动人民……


根据新约的记载,耶稣是大卫王的后代,这是他成为新一代弥赛亚的宗教法理基础之一。 就凭犹太人多产的特性,又隔了一千多年,耶稣同时代能跟大卫后裔搭上关系的人数怎么少说也得上万,几乎快赶得上中国人人均炎黄子孙了。


更何况,路加福音和马太福音中耶稣的家谱还相互矛盾。马太福音是从亚伯拉罕开始,而路加福音则从上帝造亚当开始;从亚伯拉罕到大卫,两家谱完全一致,但是从大卫到耶稣,两者的记载却大相径庭,不仅路加福音上多出了十几代,而且人名也差别很大。考虑到犹太人中耶稣(或约书亚)是个常见的人名,你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家族谱系也完全说得通,或者干脆就是编造。


根据新约记载,玛利亚是个繁育标兵,尽管嫁给一个老头,她在耶稣之后还至少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叫雅各、约瑟、西门和犹大(并非出卖耶稣的那个犹大),以及至少两个女儿。由于伯利恒城是大卫王的老家,而犹太教预言的弥赛亚应当是大卫王的后代,地点的巧合也成为了造神素材之一。


玛利亚未婚生育,使得耶稣的父亲无法确定,成为最为核心的造神素材。 基督教之所以将上帝称作圣父或天父,就是因为他通过感应,让凡人玛利亚怀了一个孩子耶稣。 基督教后来为了提升耶稣的神性,在公元四世纪又提出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和圣灵为同一本质,同一属性,同时存在。 在最初的版本里,玛利亚就是感应圣灵怀孕。


但犹太人对这件事完全是另一种看法: 一本流传于中世纪犹太社区的书《耶稣一生(Toledot Yeshu)》记载的耶稣身世是这样的:玛利亚是一个漂亮寡妇家的女儿, 玛利亚和约翰订婚后,又被邻居约瑟·本·潘德拉侵犯怀孕。约翰发现自己成了牛头人,一怒之下离开她去了巴比伦。耶稣出生后,玛利亚假装他是约翰的儿子,并让他接受犹太教育。 不过,长大后的耶稣慢慢露出了反犹太的一面,公开羞辱自己的宗教老师。 这位犹太拉比十分愤怒,便泄露了耶稣的真实身份。 在当时,私生子是无法容忍的,于是,耶稣被判有罪,而玛利亚因为被侵犯而幸免于难。 之后,耶稣逃到了耶路撒冷,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


这个故事显露出对耶稣一家的浓浓恶意。 不仅 被基督教颂扬已久的圣 瑟从 接盘侠逆袭成了黄毛,剧情来了个180度的大翻转,而且 如果圣母玛利亚的老公早就跑掉了,那么她剩下的那几个孩子是怎么来的?这画面太美完全不敢想象啊……这个文献有价值的一点是透露出耶稣生父的姓名。 文艺复兴之后,学者们越来越倾 向于认为耶稣生父潘得拉不仅存在,而且应该是一名罗马士兵。 耶稣相当于驻日美国大兵强奸日本少女生下的混血儿。 1895年, 一个叫做 底比留斯·朱里亚斯·阿布得斯·潘得拉(Tiberius Iulius Abdes Pantera)的罗马弓箭手的 墓碑在德国城市宾根被发现 ,被考古确认为是耶稣的生父。

从犹太教的角度,根本否定“圣父”一说,上帝就是高高在上的全能神,最多亲自或派个天使传个信儿,完全没有与凡人交合的任何可能,这种说法是玷污神伟光正的形象,将其与希腊神话中四处勾引良家妇女(女神)的最高神宙斯混为一谈。因此,玛利亚“感应生子”一说,是对犹太信仰的严重亵渎, 完全是因为造神的需要,基于希腊式的神话思维生硬编造出来的。

玛利亚感应怀孕

中世纪的天主教为了进一步拔高圣母玛利亚的形象,称她为始终保持童贞, “无原罪而处女产子”(孤雌繁殖 or CN膜具有自动修复功能?)。 这一说法不知祸害了多少西方无知少女。

她们为了洗脱自己出生带来的“原罪”,而求助于神父来“洗脱罪孽”,然后在神父们的帮助下,纷纷“无原罪”产子……神父们可能也觉得这样搞出太多伪“圣母”不好自圆其说,于是又改为专找小男孩下手……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中,编了大量少儿不宜的段子来反复吊打天主教的龌龊勾当。



犹太人注重家庭教育与文化传承,并由犹太拉比(犹太教祭司)对所有犹太小孩进行宗教以及文化教育,因此即使是贫苦如耶稣,也能接受基本的教育。 混血儿通常比较聪明,他学习勤奋,成绩出类拔萃,但私生子身份一旦暴露,必然使他在犹太人中饱受歧 视。《旧约·申命记》说:“私生子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的子孙,直到十代,也不可入耶和华的会。”

犹太圈子又不大,上溯几辈人都是亲戚,这种私生子八卦,又是最为喜闻乐见的谈资,因此耶稣无论躲到哪里,都难以躲开“私生子”的流言。同时,犹太人又是罗马帝国中比较另类的一群人,犹太人整体饱受罗马人的排挤与防范,犹太人离开犹太聚集区在罗马其他地盘上也很难生存(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一个犹太穷人创立的宗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罗马帝国广泛传播,此事背后,必有蹊跷)。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侮辱和歧视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多半会扭曲,抑郁、自残、焦虑。 好在他的养父约瑟夫和母亲玛利亚都是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是宽厚的好人,虽然耶稣在外饱受歧视,在家中还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但是在家呆着什么也不干让父母养着,更让耶稣良心不安。耶稣不愿意做一个废人,唯一适合他干的事就是远离人群,去荒野中牧羊。从此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他长到三十岁,遇到了那个改变他命运的人。
耶稣牧羊
在荒野中独自面对他的羊群,耶稣心情放松,经常对着羊群诉说心里话,将自己饱受歧视,不能伸展心中报复的苦闷诉说给羊群听。他真心爱着这些羔羊,而羔羊也非常顺服地跟随着他。在牧羊过程中, 耶稣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国王一样,而羊群就是他顺服的臣民。 耶稣经常面对他的羊群进行cosplay,假装自己是一个国王那样发表演说,发号施令。 他不断地练习他的演讲技巧,磨练地非常纯熟,甚至有了群体催眠的效果。
耶稣对羊群发表演讲

读者看到这里不要觉得荒诞,虽然西方医学上认可的催眠术最早发明人是18世纪的德国医生麦斯麦,而最早记录的催眠实例是1784年,麦斯麦的一个学生皮伊塞居尔伯爵对一位年轻的牧羊人实施的(为啥又是牧羊人),但是“精神控制法”实际上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最早来源就是牧羊人驯服羔羊的技巧。甚至在西方,“数羊”也是人们进行自我催眠的一种常用手段。

羊是一种具有很强社会性的动物,“羊群效应”被用来形容群体无意识。耶稣无意之间练成了作为教主的必备能力: 群体心灵控制。

在圣经新约中记载了耶稣大量传教的言行,实际来自于他牧羊的心得。例如,耶稣在耶路撒冷对那些犹太人说:“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著我;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耶稣还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掉自己的性命。佣工,因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一看见狼来,便弃羊逃跑──狼就抓住羊,把羊赶散了,因为他是佣工,对羊漠不关心。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我并且为羊舍掉我的性命。”

《旧约》主要出自犹太上层贵族拉比之手,这些人早已远离了一线劳动,自然对牧羊这些事比较陌生。作为对比,在《旧约》中,“牧羊人”这个词只出现过一次——《出埃及记》中“有一个埃及人救我们脱离牧羊人的手,并且为我们打水饮了群羊。”这里的牧羊人就是指牧羊的人,没有特别的含义。因此,“牧羊”并不是犹太人惯用的对于上帝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隐喻,而是耶稣这个牧羊人的劳动心得。

耶稣传教,除了空泛地谈爱啊、宽恕啊、平等啊,一到说理环节,就回到他自己最拿手的牧羊心得。而这恰恰对来自底层人群有极强的群体催眠效果。 至于新约中记载的其他说理内容,很可能都是信徒自行添加的。 其中典型的一个就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一说法在圣经中只有一处,但分别记载在三本福音中。 这种政治意味十分明显的说教,不可能来自于一个牧羊人,很可能是幕后推手的政治主张的表达。

历代各位杰出帝王、将领、教主、演说家以及成功的企业家,或多或少都掌握与耶稣类似的群体催眠技巧,只是道行深浅各有不同。例如,古代高僧的传道演说,能让听众听的如痴如醉,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希特勒的演讲可以将全体德国人集体催眠,对其理论深信不疑;在现代社会,广告、公众舆论特别是传销,通过信誓旦旦地重复,常常也能达到催眠甚至群体催眠的效果,使得受众对宣讲者说的话深信不疑。美国苹果公司的前掌门人史蒂夫·乔布斯,显然也是深谙此道。耶稣就是这样一块璞玉,只是远离人群无人知晓。

演讲中的乔布斯

直到耶稣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个改变他人生命运的那个人。圣经中记载耶稣正是跟他接触之后,接受了他的“洗礼”,放弃了二十年孤独的牧羊人生活,开始出现在众人面前进行传教。这个人来自旷野,被称作“施洗约翰”。
施洗约翰对耶稣进行洗礼


根据路加福音中的记载,施洗约翰的父亲是一位祭司,名叫撒迦利亚,母亲名叫以利沙伯(伊丽莎白)。以利沙伯不能生育,在当时是种羞耻,但撒迦利亚对她不离不弃。一次,撒迦利亚当职,进圣殿去敬拜,神的天使向他显现,预言他的妻子要生一个儿子,而这儿子将成为神所重用的工人。但撒迦利亚说,我都年纪这么大了,这怎么可能呢?结果不久之后,以利沙伯果然就生了一个孩子,就是施洗约翰。 撒迦利亚夫妇老来得子,人之常情应该是把这个宝贝儿子视作掌上明珠,但恰恰相反, 约翰年幼时便离开家来到旷野去流浪。当再出现众人面前,就是一个穿骆驼毛衣服,腰束皮带,靠吃蝗虫和野蜜为生的粗豪大汉的形象。

也许是耶稣面对羊群侃侃而谈的奇怪表现,让施洗约翰对这个与众不同的中年牧羊人产生了兴趣,并上前与之攀谈起来。耶稣虽然心智极为聪明,但是从小只是接触羊群,很少接触人群,对于人的复杂心机知之甚少,因此在施洗约翰饱含江湖技巧的套话陷阱下,他将自己苦闷,自己的抱负,以及自己的各种详细信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施洗约翰。

施洗约翰在心里暗自将预先制定的“造神目标标准”与之一对照,不禁欣喜若狂:面前的这个牧羊人简直就是天造地设,把耶稣推出来造神是再合适不过了!

按照圣经中的记载,施洗约翰真正的作为就是两件事:一是拉耶稣走上传教的道路,而是给他介绍了两个门徒,分别叫做彼得和安德烈。

然后约翰就离开耶稣,跑去抨击当时的犹太王希律与弟媳通奸并激怒了他。希律王的继女莎乐美(也就是希律的侄女)为希律了一场香艳的 “七重纱舞(Dance of the seven veils)”(跳舞过程中要把身上的七重纱依次脱掉,所以你懂的……) ,希律看了之后非常高兴(真是个LSP),向神发誓可以赏赐她任何物品。在她母亲的怂恿下,莎乐美要约翰的头,希律王派人杀死约翰,将头放到盘子中交给莎乐美。出现在众人中的约翰,就成了一具无头的尸体。

施洗约翰,死在了一场艳舞之下。
施洗约翰激怒犹太傀儡王希律


施洗约翰被斩首


为了突出教主的英明神武,一般宗教都是描写教主要么获得神启,要么天神下凡,包括摩西在内的犹太教历代先知、释迦摩尼、穆罕默德,莫不如此。摩西和穆罕默德都是收到了神启,佛祖就更加威武霸气, 释迦摩尼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后,立刻下地向四方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像耶稣这样作为天父之子却 如此不给力 ,无比低调地放了二十年羊,然后还要靠一个 神秘的领路人来带上道,这也是宗教界中的一朵奇葩。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萌萌哒的小佛祖


这一反常现象反而说明,施洗约翰这个角色真实存在,绝非凭空编造。那么,施洗约翰那不合常理的身世以及莫名其妙的死去,是怎么回事?

“施洗约翰”虽然存在,但是他的真实身份非常可疑,他很可能就是四处搜寻造神目标的希化贵族或其代理人!

如果换个思路,“莎乐美之舞 ”就是这个老谋深算的颜色革命操盘手为自己安排的“金蝉脱壳”之计。 希律王就是罗马治下的一个傀儡,要是上边来了个要人要求他配合演场戏,还不言听计从?这场戏在场见证人除了希律王和施洗约翰,就只有希律王的妻子和继女。随便找个人砍了变成无头尸体说是施洗约翰,约翰的真身就可以脱身 他本人可以继续暗中策划造神的下一步行动。 约翰的身份来历 ,随便按到一对老年犹太无子夫妇身上,又是自小去了旷野 ,谁也没有见证他的成长过程,谁还能查清他 的真实身份?多么天衣无缝!

这个计谋的副产品是, 带着香艳和 死亡气息的 莎乐 美之舞 也成为激发后世无数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比较著名的是王尔德的版本, 暴力、乱伦、色情、虐恋……所有抓眼球的元素都在里面了,堪称宗教版 五十度灰。

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耶稣为什么会乖乖地配合?可以合理猜测,施洗约翰的真身作为长期浸政治斗争的贵族,早就深谙人心,他针对耶稣的心理,抛出了一个令他无法拒绝的诱饵:“年轻人,你想不想一展自己胸中抱负,实现一个没有歧视,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世界?如果想,就按照我说的去做,我会派人一直辅助你,直到成功。”

施洗约翰说的这些话,正是耶稣萦绕心头十几年的念头,让他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就变成现实。 他哪里知道人心险恶?他连一点抗拒的可能性都没有!

耶稣除了传教中讲授牧羊心得,其他要说的话,所做的事,大都是听施洗约翰带来的两个代理人彼得或安德烈行事。由于耶稣是真诚地相信自己是在践行人间至善,因此心中毫无挂碍,再加上安德烈等人安排“托儿”来来显示各种“神迹”,自然 传教效果极佳。

以上套路,跟颜色革命中的那些操盘者的手法,是多么的相似?后世的颜色革命家都应该尊称“施洗约翰”为祖师爷。



(未完待续)

前文见:
  1. 为何LGBTQ话题在西方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犹太人与基督教系列(1)
  2. 天启宗教中根深蒂固的殖民基因——犹太与西方文明的纠葛(2)
  3. 只要舆论战搞得好,没有什么黑白不能颠倒——犹太与西方文明的纠葛(3)
  4. 子宫才是征服世界的大杀器!——犹太人与西方文明的纠葛(4)
  5. 忽悠+精神胜利法,走遍天下都不怕!——犹太人与西方文明的纠葛(5)
  6. 如何遏制民族劣根性?——犹太人与西方文明的纠葛(6)
  7. 想要避免内战?美国唯有以毒攻毒!——犹太人与西方文明的纠葛(7)
  8. 伊朗国父居然被以色列人视作救世主?——犹太人与西方文明纠葛(8)
  9. 大国危机的祭品:夹缝中横跳的悲剧——犹太与西方文明纠葛(9)
  10. 双标到无法自圆其说,那么就直接无视?——犹太与西方文明纠葛(10)
  11. 美国距离“刺杀凯撒”还有多远?——犹太与西方文明的纠葛(11)
  12. 为什么说美国就是“新罗马”?——犹太与西方文明的纠葛(12)
  13. 耶稣居然是颜色革命的始作俑者?——犹太与西方文明纠葛(13)
  14. “躺平式共存派”几乎成了一种准宗教——犹太与西方文明纠葛(14)
  15. “内奸”精心策划的颜色革命! ——犹太与西方文明纠葛(15)

历史如同一条进化的河流,只有通过进化的视角才能抓住历史脉络,还原隐藏在迷雾中的真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