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梨视频一周岁了。
一年前,在梨视频上线之际,邱兵延续了“邱三篇”的情怀笔触,为梨视频的上线撰写了《来时之路》这一“邱新篇”。而在一年后,邱兵再次为梨视频“写了几个字”,撰写了《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一文,在梨视频公众号与同仁分享。
回首梨视频这一年,可谓筚路蓝缕。在这篇文章中,邱兵寄语道:“希望我们艰难的创业历程能够留下一些东西,能够沉淀到我们的价值观里,让我们能够更加容忍、更加宽容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能够更加积极更加充满善意地发现这个社会和国家些许的进步和改变。”
在邱兵离职澎湃后,业界对梨视频的关注一直不减,全媒派(ID:quanmeipai)对梨视频的重要动态也有着持续的跟踪分析。在短视频进入2.0赛道的今天,梨视频有哪些开山之鉴?梨视频的拓展思路是否与其“专注于年轻人”的口号相匹配?其未来发展方向是否有迹可循?
梨视频之路
Step 1:资讯短视频入手,立足年轻人
传统媒体行业出身的梨视频团队,一开始选择了新闻资讯作为主力战场。梨视频问世时,大家称其带着“澎湃味”,梨视频总编李鑫去年8月在接受全媒派专访(传送门:一颗澎湃味的梨子会怎样诞生?专访李鑫:梨视频正经历残酷的内部淘汰)时就表示,“澎湃味”是一种团队气质,它代表了很多以前积累的、已经被市场认可的东西,同时它也不会束缚梨视频,整个团队要做的是“更酷一些,更有趣一些,充满好奇心”的产品。
“国内资讯短视频市场是个远未被充分开发的垂直领域。这个领域中,缺少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的优质内容,缺少专业机构生产具有职业素养的优质内容。而视觉化和专业生产,可能是机构媒体最后的机会。”在里约奥运会期间,梨视频制作的《亚军》系列短片播放量数据颇好,截止里约奥运会闭幕,其全平台播放量超过2000万,在奥运期间很好地契合了公众情绪。
梨视频虽然从资讯短视频入手,但是“聚焦年轻人”这个出发点却是一开始就已定调。团队曾经反复讨论过,认为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射到年轻上升群体的身上,“他们思想活跃、喜欢分享、对世界有求知欲、表达欲,对自身权利有要求,愿意尝试新技术,接受新事物。”
在这个阶段,梨视频用子栏目试错的形式进行大胆尝试,探索如何才能真正了解与抵达年轻用户。
Step 2:确定叙事逻辑,打通社交分发
在去年年底,梨视频的短视频报道迎来一则“流量担当”的案例——旗下“风声”栏目发布的《实拍常熟童工产业:被榨尽的青春》,仅在微博上就斩获1700万播放量,并且引发了大量的社会讨论,一周之内人民日报官微连发7条微博,并转载刊登关于该事件的时评。
全媒派(ID:quanmeipai)同样专访了梨视频总编辑李鑫和“童工”报道操刀团队(传送门:专访梨视频“爆款”操刀团队:短视频报道有哪些操作“军规”?),在这个时间段里,梨视频在原创报道的视频化操作上有着独到的心得。
首先,拍客力量在此次报道中有了极大的体现。“童工”报道的线索源自拍客韩福涛,他与另一名拍客周超一道,完成了卧底拍摄。周超在拍客手记中透露,暗访主要由韩福涛进行,他则负责外围观察和后方支援。而梨视频团队则在两名拍客出发前就已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案,指导拍客如何分工协作、相互掩护,并安排专人每日与拍客沟通情况并作出预判。
短短6分多钟的视频中,凝结的是100G的视频素材,这其中的操作思路可以说是梨视频叙事逻辑的体现。李鑫表示,“这种拍客模式下的社会纪实视频,与传统报道最大的差异在于,操作者并不企图大而全地完整展现报道全貌,而是通过短视频载体揭示社会现象中的核心命题。”
《实拍常熟童工产业:被榨尽的青春》在微博上斩获巨额流量,社交平台的分发引流功不可没。而当谈及梨视频APP与其他社交分发平台的矛盾时,李鑫对此的评价是“目前梨视频站外分发全网日VV已经上亿,这个数字就是梨视频品牌影响力的体现。一个内容驱动的产品在起步阶段,无论考虑到品牌建立,还是降低自我平台获客成本,社交分发都是可以接受的方式。何况相对于纯技术驱动的产品,依靠内容建立品牌,从而带动产品成长,是我们这类团队的优势。”
Step 3:升级2.0版,精耕年轻人市场
今年2月,邱兵在《劝君更尽一杯酒,醉了就看梨视频》中,宣布梨视频正式升级为2.0版,“将从时政及突发新闻转型为专注于年轻人的生活、思想、感情等方方面面,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中国声音。”
在梨视频宣布改版后,全媒派(ID:quanmeipai)也迅速跟进了一篇分析稿(传送门:2.0版之后,为什么我们更加看好梨视频了?),当时我们便认为梨视频手握N张王牌,现在回顾起来并结合梨视频这一年的发展轨迹,似乎也仍然受用。
王牌一:有前景的内容领地
王牌二:保证可持续生产的内容梯队
王牌三:社交分发模式
王牌四:雏形已具的短视频变现路径
王牌五:智能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内容的遴选上,梨视频并没有丢掉专业主义下的机构责任,仍在过滤着适合千禧一代的优质内容;而在技术上,梨视频呈现出了更加强劲的态势,无论是一直沿用的wochit智能剪辑,还是旨在协助内容审核的spider系统,都为梨视频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放下新闻资讯,转而面向年轻人这个路子,似乎已经走通了。在今年9月接受南方周末的专访时,邱兵表示,梨视频理解的资讯,更多地把新闻定义在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这其中有大量的话题与传统意义上的时政新闻关联度不大,转型之后会把全网播放量达到3000万至5000万,作为单个资讯类产品的目标。在宣布转型后的这段时间里面,梨视频没有碰学院派所认定的时政新闻与突发事件。但是从访问量和DUV(每日访问者)数据的变化来看,数据的活跃度更高了。
梨视频背后:邱兵和他的团队
邱兵被评价为是一个真正能够满足“信息焦虑”的内容创造者,迄今为止,他所有的工作都与内容生产密切相关。2003年创办《东方早报》,专注于严肃新闻的报道。2014年,创办了“澎湃新闻”,这是中国传统媒体向互联网媒体转型的成功案例。2016年11月,他又带着“梨视频”走进了一片新的广阔森林。
一年后,在给梨视频的“周岁礼物”《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中》,邱兵引用了鲁迅讲过的几句话,大意是说,一个人非常努力非常艰难地奋斗,最后也许他成功了,他看待世界的态度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觉得我很不容易地过来,我一定要让他人的奋斗变得容易一些,这个叫做人道主义;还有一种,他觉得我太不容易了,我必定让你更不容易,这个叫做个人主义。鲁迅说,很不幸,我们周围,后面一种更多一些。
而邱兵和他的团队想做的,是成为前面一种,毕竟有同事对邱兵说:“老邱,你可能误会我们了,如果说我们是冲着发财跟着你创业,你可能高估自己了。”在会心一笑之间,邱兵的情怀也许能缓解短视频,甚至火热的MCN浪潮中,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气。
梨视频如何突破资源垄断,构建新的信息通路?
专业编辑团队的“把关人”角色如何夯实?
机构与拍客之间如何形成紧密的协同关系?
梨视频如何实现多元化场景嵌入?
这些问题,梨视频创始人邱兵, 都将会在11月16日的2017腾讯媒体+峰会上与你倾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