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街派 生活报  ·  镜观亚冬|高清大图直击开幕式现场 ·  昨天  
环球时报  ·  39名中国人获救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堂兄弟5户30余口共墙重建老宅:花费200万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这本杂志够小众:世界首本“厕所主题杂志”创刊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1-17 09:57

正文


来源:cjr.org

作者:Jon Allsop

编译:Lena(实习生)

编辑:罗布君

图片:网络

:如果你是文学、美食、时尚、政治或军事爱好者,从报刊亭中找到一本心仪的杂志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如果你的兴趣爱好非常小众,那么事情看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

然而,在人们高喊着“纸媒衰落”的今日,国外却有许多优秀的小众杂志正在崭露头角。它们由业余爱好者创作,发行量或许比不上大刊,但内容却广泛而精致,自由而充满创意。在StackMagazine网站上搜索到的小众杂志中,总有一款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如果你爱骑行,那么每年发行8期的英国自行车杂志《Rouleur》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Roleur杂志内页

如果你是狗狗摄影爱好者,不妨搜索一下澳产摄影杂志《Four &Sons》,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惊喜。

Four&Sons杂志内页

甚至如果你没有特别的爱好,只是对身边的一切都有着好奇心,试着读一读《MacGuffin Magazine》。它曾荣获2017年独立杂志榜单的“年度主编”和“年度艺术指导”奖,每期都会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件物品为主题,从与之相关的人物、产品设计、摄影、电影等方面,挖掘值得讲述的故事。

MacGuffin Magazine第二期主题“窗户”和第三期主题“绳索”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杂志,也是源于生活中再普遍不过的一个地方——厕所。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厕所,但这个地方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一本杂志是关于厕所的。

其实,厕所不仅是生活设施,还反映着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人民日报》就曾刊文称:“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它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文明窗口。”

在欧洲,法国博主奥德·拉洛(Aude Lalo)也看到了这一点。她先是在网上开通了“厕所点评博客”,并延伸讨论了从厕所中观察到的一些社会问题。在收获了一批粉丝后,博客正式转为线下杂志,成为了备受“厕所爱好者”追捧的一方天地。传媒研究(xjbcmyj)根据乔恩·奥尔索普的报道,对这本杂志诞生的故事进行了编译。


从博客到杂志

2014年, 奥德·拉洛创建了一个关于“厕所”的博客,名叫“Les Pisseuses”(法语俚语,字面意思是“小便的人”) 起初,她利用这个博客中对法国各地的公共厕所进行点评。


比如,她曾经大肆夸赞过里昂一家面包店的卫生间“可以从早呆到晚”,也对某火车站的厕所潮湿肮脏的地板进行了差评。

拉洛对里昂面包店Brioche Dorée华丽的卫生间赞不绝口,标题中写到“欢迎来到凡尔赛宫”

那时的拉洛或许带着些玩笑的意味在写博客,但她很快发现了厕所所反映出的更为严肃的一面。她说:“在走访世界各地的厕所时,你会亲眼目睹许多社会上的问题。”它更像是社会的一面三棱镜,折射出从健康、卫生 到生态、都市生活、社会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比如,在瑞士火车站的公共厕所,女性要比男性多付1/3的费用。

拉洛将其中的一些社会问题的分析整合到她的博客中,这个新奇的话题开始被人们所谈论。她还接触了来自“厕所行业”的人:这些行业人士非常想开辟一条渠道,专门讲述厕所的故事,并且为他们的产品和活动做推广。

“厕所博主”奥德·拉洛(Aude Lalo)/摄 Camille Brasselet


拉洛意识到,这种猎奇却又显得合理的兴趣可能会改变世界:“当我们谈论钓鱼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无数相关的杂志可以选择。但是,从逻辑上讲,世界上每个人都关心的厕所,却没有一本相关的杂志。”

她看到了创业机会。


透过厕所看世界

就这样,《冲水》杂志(Flush magazine)诞生了。它是一本非常时髦的季刊,将自己的定位描述为“厕所、文化和社会”。


11月中旬,《冲水》正式发行,在法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正式发行一星期后,恰逢“世界厕所日”,该杂志的广告“空降”各地厕所,他们在隔间的门背后贴上关于厕所的简短文章,大多是科普内容,比如在土库曼斯坦,把报纸当作厕纸是违法的,等等。

法国某公共厕所门后的《冲水》科普短文


在网上,该杂志还发布了一段灵感来源于80年代的电影《闪电舞》(Flashdance)的视频(当然,他们的版本名叫《冲水舞》[Flushdance]),借鉴了原作中“往舞者身上泼水”的名场面,将其改编成了用马桶的冲水系统来泼水。

《闪电舞》原版场景与《冲水舞》中的创意场景对比

法国媒体在报道中说:拉洛被邀请到电视和电台,在那里耐心地向一脸困惑的主持人解释她的产品。

对一些读者来说,《冲水》是他们一直在等待的杂志。拉洛表示:“杂志一问世,我们就收到了人们的来信,他们说,这太棒了,我喜欢它,我是一个厕所爱好者。”而拉洛的眼光却有所不同:“我更感兴趣的是它的知识层面。”

她认为,《冲水》杂志背后的概念是“客体新闻”(journalisme par l’objet)。她说:“事实上,我们是通过探究这个物体和它的功能——比如厕所和如厕行为——来观察这个世界的。从一方面来说,不可否认,我们正处于一个利基市场(niche market)——至少在法国没有第二本这样的杂志了。而另一方面,厕所却是普遍存在的。”


厕所也可以很高雅

一般来说,《冲水》杂志的一期会包含四个板块,通过厕所,为读者提供广阔的、360度看待世界的视角。


第一部分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关于厕所的新闻,第二部分是行业趋势,包括洗手间的新设计和产品(emmm…谁会要45美元的哑光黑色马桶刷?)第三部分的“记录”主要关注比较大的社会或政治议题——第一期是移民问题,包括移民营地的卫生条件,而下一期将关注监狱。第四部分是关于文化的,包括在厕所对一位名人进行简短采访,以及对经典电影中厕所场景的回顾。

《冲水》杂志第一期封面


第一期中,有一篇文章就思考了“小便礼仪”和男子气概之间的关系,它引用了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即7%的男性患有尿失禁,并害怕在公共场所小便。另一个专题是关于世界水周(World Water Week)的年度活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聚集了全世界的学者、非政府组织和政界人士,一起讨论了2019年的人类废物处理和水清洁创新。还有一篇文章则探讨了法国的两个城市——巴黎和南特——是如何抵制随地小便行为的,这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生态灾难”,因为尿液具有腐蚀性。

“我想那些在报摊上买了《冲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想要从中看到一些惊喜。”拉洛说。“很多报纸杂志都在谈论移民,但没有人从我们这个角度去谈。另一个让读者惊喜的点是《冲水》丰富的版面设计——里面有很多原创的卡通、插图和艺术作品。”

拉洛认为,这种审美潜力只有印刷品能够实现,而非博客。她说:“纸张是一种高质量的媒介,对我来说,质量是最重要的。从编辑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挑战是提高杂志的基调,制作一些高端、不粗俗的东西。”


拉洛不愿透露该杂志的发行量,因为现在公布这些数据还为时过早,没有意义。但她还说,第一期《冲水》在法国各地有4000多家报摊在售卖。它的售价低于8美元,一年的订阅价格还有折扣。为了保持低成本,拉洛自己也开了一家小商店。此外,该杂志没有办公室,每季68页都是由自由撰稿人撰写的。

如果一切顺利,拉洛甚至有可能会考虑向国际扩展业务:“我很乐意!冲向美国,冲向英国,‘冲’这个词真的很好用!”她笑了,然后严肃起来:“但我们需要当地的编辑人员。你绝不能仅仅是翻译内容。人与厕所的关系是具有文化意义的,它因国家而异。”

我们在这些优秀的小众杂志中看到的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还有挖掘故事的敏锐眼光,以及放飞自我的想象力。或许这就是小众杂志的魅力,当你意识到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不仅仅是客观存在,还是观察、体会世界的一个渠道时,就没有什么主题是无法创作的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