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牌观察报
专业品牌经理人的首席优质读本!专注品牌资讯,聚焦品牌案例、故事,解读品牌人物、事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豆系观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带给我们什 ... ·  12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全文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  14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春耕 · ... ·  昨天  
四川新闻广播  ·  蜀乡各地春耕备耕忙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牌观察报

肯德基发布“限酱令”,惹怒全网!

品牌观察报  · 公众号  ·  · 2024-08-27 16:33

正文


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 《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Della 来源 | 广告案例精选




“疯狂星期四”刚过,“肯门信徒”上演大型“脱粉”现场。


不少网友纷纷发帖,控诉被肯德基深深刺痛了。


原因是肯德基发布了“限酱令”,友好的KFC再也不友好了。


图源:小红书网友

顾名思义,“限酱令”就是限制酱料的数量,细致到不同的产品规格分别配多少包。


根据规定,小薯送1包番茄酱,中薯送2包番茄酱,大薯也是送2包番茄酱。


黄金鸡块则是送1盒糖醋酱,或者1盒甜辣酱。

还有红色加大加粗的文案提醒,其余产品皆无酱料赠送。


图源:小红书网友

也就是说,如果吃薯条想配甜辣酱,吃汉堡、吃老北京鸡肉卷、原味鸡等想配番茄酱或其他酱的混搭吃法也不可以了。


想要额外酱料,只能另外购买指定产品。

对此,有媒体曾向肯德基求证,官方客服表示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有额外蘸酱需求建议和门店协商。


图源:财经网

“限酱令”得到实锤后,“肯门信徒”不淡定了。


有人表示不理解,肯德基也不便宜,多要点酱怎么了?



不蘸酱吃很腻,酱料脑袋无法接受。



就算不给酱,至少也要开放单买选项才合理。



有人在线出主意,建议配料按阶梯式收费,谁也不得罪。



不过,评论区也不乏一些支持的声音。


在国外肯德基的酱料需要付钱买,“觉得不合理就别吃”。


图源:小红书网友

“贪小便宜的破防了”。



还有人指出,肯德基限酱情有可原,都是被羊毛党薅怕了。


不少肯德基员工现身评论区,晒出顾客的奇葩要求。

一张口动辄就要十几包起的酱料,把肯德基当成酱料的免费进货商,员工苦不堪言。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还有人从结果推论动机,肯德基控酱的目的只有一个——压缩成本。


一家店一周省几箱酱,全国门店数量众多,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能省则省。



这个推断并非毫无道理,因为肯德基不光缩减酱料供应,还对其他配套服务下手了。


比如说,下单全鸡才配手套、可乐取消吸管,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指定原味鸡部位。


甚至还传出即将实行“每人最多三张”的纸巾管控。。。。。。


图源:小红书网友

肯德基K咖啡也发布公告,下架奉客三件套,以后喝咖啡不再配糖、奶和搅拌棒。


图源:小红书网友

种种迹象表明,肯德基对货品成本精打细算,追求降本增效,开始变得“抠门”了。


当初酱给得有多大方,现在就有多小气。


消费者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不免出现了认知失衡,产生落差感。

还有网友犀利指出,肯德基可以拒绝“羊毛党”的不合理要求,而不是转移矛盾,让每一个普通消费者承担后果。



在评论区,被伤透了心的“肯门信徒”,纷纷要转投麦当劳、汉堡王、华莱士的怀抱。


可以说,肯德基限制了服务,但同时也把部分用户推向了竞争对手。



抛开成本因素不谈,那么肯德基的“限酱令”合理吗?


在肯德基的新规里,明确了薯条与番茄酱,黄金鸡块与糖醋酱/甜辣酱的搭配。



这种标配是自产品研发上市后就有的,目的是为风味加分。


然而,在酱料供应自由的情况下,不少消费者乐于尝试各种混搭吃法,开发新的口感。


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德基对酱料的严格管控,霎时间要改掉多年的饮食习惯,反而会触发抵抗心理,缺少一个循序渐进的消费者教育过程。



在酱料脑袋的角度,少酱和不加酱的肯德基就如同“白人饭”,难以下咽。


尤其针对薯条和番茄酱的数量供应,网友的争议声音最热烈。


下单小薯给1包番茄酱,中薯和大薯给2包番茄酱,看起来数量不合理。


有意思的是,麦当劳曾经发布过一则番茄酱使用指南,指出如果一包大薯配一包番茄酱,那么就需要用蜻蜓点水的方式蘸酱,才能确保每根薯条“雨露均沾”。


图源:麦当劳

想要蘸取更大面积,至少需要两包番茄酱,符合蘸酱时薯条倾斜的45°角度,更方便消费者。


而对于偏好番茄酱口味的一些消费者来说,则需要增加至3包、4包。


麦当劳给出的结论是,番茄酱数量的多少,对薯条风味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虽然只是一包小小的番茄酱,但是缩减数量口感会大打折扣。


这也是不少“肯门信徒”放弃肯德基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则是商家与消费者的利益冲突。


一边是价格只涨不降,一边是对成本进行更严格的管控,不断降低消费体验,“从顾客手里省钱”。


联系“疯四文学”的爆火,除了疯言疯语玩抽象的脑洞,本质上还是因为疯狂星期四活动优惠力度大具有吸引力。


这意味着,“肯门信徒”消费者群体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更注重价格的实惠性。


当肯德基不再“疯狂”,必然会丧失鲜明的品牌记忆锚点。




事实上,精细化管理的不止肯德基。


餐饮头部品牌相继收紧成本预算,从细节、服务着手“降本增效”似乎是大势所趋。



去年年末,麦当劳“麦辣鸡翅不裹粉”冲上热搜,惹怒“麦门信徒”。


消费者发现,新版的麦辣鸡翅没有鳞片,口感下降很多,于是有了“不裹粉”的质疑。


具体来说,这里的不裹粉指的是没有现场裹粉,改版后的“预裹粉”麦辣鸡翅,外观上没有好看的油炸“鳞片”形状,吃起来口感软塌。


图源:@第九南川

当时,肯德基还顺势推出一张借势海报,宣传“好炸鸡,有鳞片”,对麦当劳贴脸开大,赚足讨论热度。



改变裹粉工序,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降本增效,节省人工时间成本,提升出餐效率。


今年7月,海底捞牛肉粒撤出小料台,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


海底捞门店发布公告,牛肉粒供应方式从小料台调整至ipad上,需要选购下单,由服务员送至到餐桌上。


图源:小红书网友

然而,却有网友发现,一碗 牛肉粒的份量大大减少,并且每人最多只能在ipad上点三碗,超过次数的需要和服务员沟通协商。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这样一来,限量供应无疑能够很好地缩减牛肉粒成本。


另一方面,餐饮品牌收紧服务权益,也与“羊毛党”“白嫖党”层出不穷的现象有关。


比如说,把服务卷到极致的海底捞,不得已提出了必须点锅底的要求。


即便是过了三年多,江湖上依旧流传着“妈妈带两个孩子去海底捞,只花了27元,还吐槽服务员态度”的薅羊毛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