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余杭鸬鸟爬山,上山途中,发现路旁好几颗树上都钉着“此树有毒”的标识牌
。
抬头一看,原来是南方红豆杉
(
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
,还是古树名木。
山上有毒的植物多着呢,
为什么唯独要给南方红豆杉打上这样的警示标签呢?
这跟
南方红豆杉内含的一种物质 ——
紫杉醇有关。但在具体聊紫杉醇之前,我们还是先来认识认识
这种植物吧。
抬头仰望,只见其中一株南方红豆杉的枝头结满了“红豆”。12月中下旬
是“红豆”成熟期,
站在树下仰望,枝头的”红豆“好
像是有一种集聚光线的能力,看起来一颗一颗都在发光。
这大红
大绿的
配色,还
真挺有
过圣诞、元旦的节日
氛围
。
如果哪天要评选
中国版圣
诞树
,我
马上提名
南方红豆杉
。
南方红豆杉
作为一种裸子植物,它结的“红豆”在植物学上不能被称作“果实”,而只是一枚被红色假种皮包裹的种子。
可以看到,红色假种皮肉质、呈碗状,中央盛着一枚黑色的、有棱有角的种子。
不过路旁的这三株南方红豆杉古树中,只有一株结了“红豆”。这主要是因为,南方红豆杉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而只有雌株能结“红豆”。(也不一定,有些树木年龄过大后,也会变得少开花、少结果)
在树下站了一会儿,突然来了一阵鸟浪,叽叽喳喳的飞到树上取食“红豆”。
唉
等等
,不是说南方红豆杉“此树
有毒”吗?
为什么鸟儿还可以吃
“
红豆”
呢
?
嗯,其实不光是鸟儿可以吃,人也可以吃。
这是因为,包裹种子的红色假种皮,几乎是南方红豆杉全身上下唯一不含毒素
(含量较低
)
的部位。
↑
啄
食“
红豆”
的鸟儿
现在就捡起两枚被鸟儿震落的“红豆”,大胆品尝一下吧!
“
红豆”入口,唇齿轻轻咬破红色假种皮,一种甜而滑腻的口感就扩散开来,真挺好吃的,味道和口感非常像银耳羹。
但可千万不要咬破、吞下黑色种子
。
南方红豆杉的
根、茎、
叶、种子中都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尤其以种子中毒性成分含量最高。好在这个种子外壳坚硬,不容易咬破,尝尝假种皮的味道还是安全的。
↑被鸟儿拉出来的种子,完全没有破损
如果说南方红豆
杉名字中的“红豆”来自于种子,“杉”就来自于叶型和树型了。在这两个方面,南方红豆杉
与杉木形似。
但南方红豆杉的枝叶却非常柔软,触之一点都不扎手,摸起来非常舒适。这点跟扎死人的杉木完全不同。
如果我们从远处看,南方红豆杉枝叶都是微微
下垂的,看起来柔和、秀丽。
而“南方”当然是指该种红豆杉的地理分布,它广泛分布于南方省区,从台湾、浙江到四川、云南都有。我在浙江钱江源范围内见到过几株红豆杉大树,笔挺的树干向上突破,在繁茂的竹林和阔叶林中开出一片天地来。
↑野生南方红豆杉大树
在余杭鸬鸟村的山沟沟里也有数量较多的南方红豆杉古树。由于它常绿、长寿,有着比较好的文化意向,所以村里的祠堂就建在一棵古树旁,以求庇佑。
能见到野生的南方红豆杉其实大树并不容易,由于种种原因,南方红豆杉和其他所有红豆杉属物种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同时南方红豆杉也是IUCN评定的易危物种。
一方面跟这个树的
生态习性有关,它喜阴湿却又不耐水湿,
这种
自相矛盾的环境
需
求
导致它的适生区比较狭窄。
而更
为主要的原因则
是
人为砍伐,而人们砍伐它的主要动机之一,
就与紫杉醇密切相关。
在1964年至1979年间,美国科学家从短叶红豆杉中发现并提取了紫杉醇,研究发现其对卵巢癌、乳腺癌等癌症有治疗作用。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1992年紫杉醇药品正式上市。
药品市场需求巨大,然而从1公斤的短叶红豆杉树皮内,仅仅能提取出500毫克的紫杉醇,自然产量远不能满足药品生产需求。
[1]
有人做过估算,提纯1千克的紫杉醇就要砍伐2000~4000棵生长超过50年的植株。
[2]
因此,人工合成紫杉醇的研究迅速展开。然而人工合成的技术专利毕竟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自从开发了紫杉醇的这一用途,为了获取原材料提取紫杉醇,全球范围内对红豆杉属植物的砍伐就没有停止过。
在我国,盗伐红豆杉走私海外的违法行为屡屡发生,有关部门严厉执法,但总有人为了利益犯险,近十年相关刑事案件逾千起。
[3][4]
更加荒唐的是,紫杉醇的抗癌功效被媒体报道后,许多人嗅到了商机,将红豆杉木材制成水杯、砧板,甚至是卫生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