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宏观与市场
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系列公号,定位于跟踪把握全球和中国宏观金融基本面重点和趋势,解析市场热点,求解政策应对方案。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是第一财经旗下的非盈利独立智库研究机构,其宗旨为致力改善经济政策。第一财经是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集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宏观与市场

中美贸易战:剑指中国制造2025(中篇)

全球宏观与市场  · 公众号  ·  · 2018-04-17 17:07

正文

者: 第一财经研究院



导语

2018年3月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争端引发了中国、美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关注。本次以“301调查”为标志的中美贸易争端在内容和影响上都体现与以往本质的不同。无论特朗普咄咄逼人的经济战略能否奏效,本次争端都将对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发展轨道产生重要影响。第一财经研究院推出《中美贸易战:剑指中国制造2025》,试图将讨论落脚在此次贸易战的焦点——中国制造2025,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为中篇, 点击查看上篇



3


特朗普的策略考量

1
贸易是特朗普主打的关键牌


自从特朗普竞选以来,贸易领域就成为其主打的一张关键牌。特朗普先后称将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重新谈判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扬言退出WTO(世界贸易组织),将对特定的美国公司在国外生产的商品征收关税,并特别指出将向中国和墨西哥商品分别征收高额关税,此外还指控中国出口补贴、汇率操纵和窃取知识产权等行为。

梳理特朗普上台之后出台的贸易保护措施,可以发现特朗普称得上“有言必行”。显而易见的是,他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友善。

表1 特朗普上台后出台的贸易保护措施

来源:第一财经研究院整理

2
近期目标


  • 逆差说事

中美贸易严重失衡是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的直接原因。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月27日-3月3日刘鹤在华盛顿与美国负责贸易政策官员会谈时,美方明确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采取具体措施降低美国对华贸易赤字1000亿美元。美国有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额达3752亿美元。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2750亿美元,比美方数据恰好少了特朗普声称要“缩小1000亿美元对华逆差”的数额。

然而,美国贸易巨额逆差这一理由无法令人信服。其一,中美统计差异。据中国和美国统计工作组测算,美国官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了20%左右。在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价格当中,包含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采购成本,甚至还包括向美国企业缴纳的专利费用。把这些也算进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站不住脚。其二,国际贸易不仅包括货物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呈逐年扩大之势,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而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其三,美国公布的产品名单并非全是主要逆差来源,如航天航空、电动汽车等是美国的顺差来源项。据统计,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12.6亿美元,而自美进口148.6亿美元。

综上, 巨额逆差根本经不起推敲,特朗普又拿美中贸易逆差这一老问题说事只是一种对华发难的借口。

  • 额外的政治利益

本次“贸易战”明显透露出特朗普的政治诉求。2018年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年,11月美国将迎来国会中期选举,在5月就将进入中期选举的密集投票期。贸易保护是特朗普备战中期选举的关键工具。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贸易保护、美国制造”的口号成功打动五大湖区“铁锈地带”的选民,助其赢下入主白宫的关键选票。因此, 随着中期选举拉开序幕,贸易保护将再次成为特朗普拉票的关键。

特朗普任职以来马不停蹄出台了“禁穆令”,退出了 TPP、巴黎气候协定,否决奥巴马医改法案,但除了税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之外,实际上政绩甚微。在此背景下,特朗普迫切需要转移舆论视线。对华“贸易战”能对国内选民有交代,将有助于特朗普提振民心与支持率,有助于2018 年中期选举和未来竞选连任。

此外,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也意在增加政治筹码。美国在刘鹤访美期间宣布对钢铁和铝征收新关税,其意图就在于向中国施压,通过强硬姿态为美国争取更大利益,也是为了在朝鲜问题、南海问题和中国台湾问题上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

3
远期目标


中美“贸易战”不仅仅是逆差作祟,也不仅仅是特朗普为中期选举和连任铺路。更长远的,是中国实力的日益增强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了美国恐慌,这也是本轮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收紧的根源之一。美国期望通过这一役达到打压中国崛起、倒逼对美投资、试水新经贸规则的目的。

  • 打压中国崛起

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快速崛起对美国第一大国地位造成威胁。随着中美之间各方面差距的不断缩小,美国社会的“中国威胁论”市场不断扩大,遏制中国崛起是美国相当一部分人的共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指出,美国对华战略正在经历史上第四次大辩论、大反思和重要调整阶段。在过去的辩论中,有人赞扬中国,也有人批评中国,但现在,赞扬中国的声音基本消失,几乎是一边倒的局面。

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GDP增速远高于美国,占全球GDP的比重则逐年提升,按照当前的发展势头,中国崛起之快已经对当前第一大经济体造成威胁。回顾历史,美国对那些对自身经济实力构成一定潜在威胁的经济体(包括欧洲、前苏联、日本等)发动贸易战的例子并不罕见。如二战后日本经济长期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美贸易顺差扩大。在此背景下,美日贸易摩擦起于 1970 年代,到1980年代变得更为频繁、严重。

图9 中美GDP及占全球比重对比

来源:Wind,第一财经研究院

值得注意的是,旨在推动高新技术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也引发了美国的担忧。美国宣布征税25%的中国产品基本上就是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科技产品,且并非中美贸易逆差产品,有些甚至是顺差产品,由此可见一斑。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多也公然宣称贸易保护就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

从地缘政治来看,美国过去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和中东,现在转移至亚太;中国过去是韬光养晦,现在则是奋发有为。《2018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特朗普在外交、情报、安全、军队等重要部门聚集了一大批贸易保守主义者及“仇华主义”者,如刚上任的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均说明美国对华将展开全方位的强势抑制。

BOX

日本的案例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升温。美国对日本产品的打压从纺织品、钢铁等扩至汽车、彩电等领域。根据外部环境和国内形势的变化,日本政府在此期间相继修订、出台了《产业结构的长期展望》、《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

从日本的历史经验来看,美日贸易摩擦反而逼迫后者进行产业结构升级。1980-1990年这一时期,机械和交运设备、办公及通讯设备、集成电路及电子元件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在制造业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明显上升(图18)。

图9-1 日本出口的贸易结构(各项商品与制造业出口总额比例)


来源:WTO、天风证券研究所


  • 打压竞争对手,倒逼对美投资

特朗普一直强调要重振美国制造业,关键就在于吸引到投资。此前,特朗普力推的大规模税改法案在国内得到通过,以此吸引企业回国投资建厂。如福特公司就将位于墨西哥和西班牙的生产转移到了国内。

此次通过贸易战提高贸易壁垒,一方面可以抵挡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扩大美国制造业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迫使国内外企业加大在美国的投资。美国祭出的“301”条款旨在 打压对华投资,从而吸引到华投资的企业甚至其他国家的制造业企业选择回到美国进行投资办厂。

  • 试水国际经贸新规则

从一系列行为来看,特朗普在实施一个“新”贸易战略,一方面是弱化WTO规则的约束,将重点转向双边,践行其双边比多边谈判更能发挥美国谈判优势的理念。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重新谈判TPP、NAFTA等多边贸易协定为自己攫取更多利益,拉拢更多盟友,从而对中国进行全面施压。

此次贸易战发出的另一个信号则是,美国从边境措施转到了边境后措施。对于知识产权问题,美国自2001 年以来主要是采用“337 调查”的手段,现在则转向了“301 调查”。“337调查”属于边境措施,即在边境上拦截、打击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商品和行为,打击的对象是企业、产品,是一种防御性的手段,是通过采取排除令和禁止令等将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产品排除出美国边境之外; “301 调查”则属于边境后措施,是一种具有进攻性的手段,即通过“301 调查”迫使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国家修改、制订更严厉的法律、法规、政策来保护美国知识产权 ,其打击的对象是国家及其法律、法规、政策。而边境后措施正是国际经贸新规则的核心内容。因此,“301 调查”是特朗普试水国际经贸新规则的重要举措,其影响不可低估(孙丽、王厚双,2017)。

4


“贸易战”的影响

1
“贸易战”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201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3857亿美元,被划分为美国关税征收目标的高科技类产业出口规模2386亿美元。其中,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对美国出口依赖度较高。

图10 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出口规模(亿美元)

来源:OECD,第一财经研究院

图11 中国制造业对美国出口依赖度(2016)

中国对美出口占行业产出比

来源:OECD,第一财经研究院

图12 中国制造业对美国贸易顺差(2016)

注:红色为偏劳动密集型行业,蓝色为偏资本密集型行业,黄色为中性行业。

来源:第一财经研究院

1月22日,美国宣布对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洗衣机、钢和铝加征关税,并在税后实施了第一波贸易限制措施。根据穆迪的数据,该措施已经对149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产生了实际影响,规模占中国全部出口量的0.71%,占中国GDP的0.13%,占中国对相关产业全部出口量的1.2%,占中国对美相关产业出口的17%。

4月4日,美国发起了针对中国的第二波贸易限制措施,拟对50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该规模相当于中国出口总额的2.4%和GDP的0.5%。从美方公布的产品清单看,主要征税目标为全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并不包含中国占绝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500亿占中国相关产业全部出口量的4.02%,占中国对美相关产业出口21%。这进一步明确了美国遏制中国制造2025行业发展的用意。随后,美国进一步宣布可能将征税规模再扩大1000亿美元。如果此1000亿美元同样针对上述目标产业,受影响规模将达到中国对美相关产业出口额的六成,这将对美国业务量占比较大的行业内企业产生广泛影响,该规模占中国相关产业出口总额的8.03%。

表2 美国贸易限制措施加码

来源:穆迪

关税增加将显著影响两国间贸易活动。根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测算(Meixin Guo et al. (2013)),在极端情况下若中美两国互相征收45%的关税,假定全球贸易不平衡的状态继续维持,那么中美两国制造业的贸易活动将显著下降,其中电子通讯设备、纺织、电器制造等行业的贸易更趋于完全停滞。然而贸易战是把双刃剑,对美国而言因关税增加受损失的并非只有中国出口商,缺少了中国制造也使美国消费者必须付出更高昂的价格,据估计全美物价指数将上升0.42个百分点。

图13 中美全面贸易战对制造业出口影响

来源:The day after tomorrow: evaluating the burden of Trump's trade war, Meixin Guo et al. (2013)

2
“贸易战”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