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青杨
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被惊艳到了,拯救情绪低落,强大自我 ·  12 小时前  
ONE文艺生活  ·  比被绿更可怕的,是前夫哥的强制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风青杨

浮躁的世界,你得留两分贵族气

风青杨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1-18 07:30

正文



来源:网络


现如今,许多有钱人把孩子送去上贵族学校,认为他们毕业后就成了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依然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 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其实,这一点也不希奇,贵族精神并不与钱相关,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01. 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在我们的概念中,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条件,有贵族样的生活。 而所谓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实际上,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可是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


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



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

伊顿公学要实行如此严格和艰苦的军事化训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 然而在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哈里王子还是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了一名机枪手。


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 请问我可以进来吗 ?”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02. 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我国著名报人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中国春秋时期的战争和西方中世纪的战争相似,都是贵族之战。 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英国爱德华三世两个儿子的后代都对英国王位感兴趣,于是两个家族间发起了一场内战。战争的结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两大家族后来打出了感情,互通了婚姻。联姻之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宣告合并,开创了都铎王朝。

03. 要竞争更要有风度

贵族,宁可承担养虎为患的后果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风度。

在欧洲的政治中,有一个特殊传统,就是一个国王,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



1688年,威廉三世攻打他的岳父詹姆斯二世。但他觉得这个王位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从詹姆斯二世手中夺取了英国王位,把自己的岳父给俘虏了。他把自己的岳父关在靠近海边的一座城堡里,同时在城堡靠海那一侧给他留了一条小船。詹姆斯二世心领神会,就坐着这条小船逃到了欧洲。


另外,航海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艘船遇到危险要沉没的时候,船长肯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或有的船长干脆选择和船一起沉没,这就是从贵族精神延续下来的一种承担精神。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即将沉没的时候,船长走进了船长室,选择了和船共存亡,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



在大船开始沉没的时候,船长请船上的小乐队到甲板上来演奏,以安抚大家的情绪。在演奏完毕之后,首席乐手向大家鞠了一躬,乐手们开始离去,船上非常混乱。

大船马上就要沉没了,首席乐手看见大家都走远了,他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支新的曲子,已经走远的乐手,听到音乐声,不约而同地又回到了首席乐手身边,大家重新开始演奏。

船要沉没了,大家相互握手,互道珍重,首席乐手说: “今天晚上,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是我终身的荣幸。”


这是对贵族精神最好的诠释,它告诉我们,有一种死比平凡的生更伟大。

04. 贵族精神的实质

贵族精神跟物质条件,有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