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报
做报纸,也懂互联网,这里是《IT时报》(IT Times)微信版。作为上海一份IT类周报的新媒体产品,这里汇聚了关注全球IT业的魔都资深IT记者。我们追求原创独家新锐,以及读视听多种表达方式。ps. 使用IT产品有问题?留言与编辑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低维 昂维  ·  Nat. ... ·  2 天前  
低维 昂维  ·  Nat. ... ·  2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特朗普!史上最强硬投资政策! ·  2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任正非告诉总书记:缺芯少魂已减弱 ·  2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汽车之家新任CEO全员信:不会因海尔交易裁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报

中国5G的2020年成绩单

IT时报  · 公众号  ·  · 2021-01-04 18:58

正文

此篇为《我和我的2020》十部“电影”之第二部
《巅峰时刻》


《逆战》5G版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

战场上

中国5G登场

战胜质疑、打压、围堵

站在了世界之巅

超越时空的限制

万物连接正来到

5G快速而上

产业链在发烫

超大带宽、超大时延

超高可靠

勇士正势不可挡

逆战逆战来也

5G要狂野

传递每一种声音

守护每一个你我

现在是未来的起点


充满挑战的2020年过去了。


年初时,中国最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冲击。


年末时,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主要经济体。


在这其中,5G担当重要引擎,中国5G快速发展带来了强大推动力。


一年时间,中国拥有了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拥有了绝大部分5G连接。


中国5G迎来了《巅峰时刻》,而且这只是开始!


第一幕

冰冻

图片来源:Unsplash

从来没有在老家过过那么长的春节 ”,问起他对2020年的最大感受,赵秀辉这样回答道。


年过五旬的赵秀辉是一家通信工程公司的员工,上海世博会举行的那一年,他从老家江苏来到上海,一直从事通信基站的安装维护工作,时至今日, 在这一行他称得上是元老,经历了从3G到4G再到如今5G的变迁


往年春节时,赵秀辉在老家一般待七八天就会回到上海,但2020年春节,他在老家待了两个多月时间,“因为疫情,出不来,走不了。”


赵秀辉在老家歇息的这两个多月,中国5G建设被疫情摁下了“暂停”键。 从2019年下半年掀起的第一波中国5G建设热潮,被迫“冰冻”。

时间回到2019年6月6日,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我国5G商用牌照发放。中国5G吹响了加快发展的号角,这是第一次提速。


之前,我国制定了5G“三步走”策略:2018年,大规模试验组网;2019年,试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但在全球5G进程提速的大环境下,为了更加集聚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发展,我国5G商用进程也同步加快,比原计划提早一年。


这让运营商感到突然。


在2019年6月举行的MWCS(世界移动大会上海站)期间,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易芝玲在一次会上表示:“原本中国移动2019年只是做预商用,目标是在国内30个城市建设5G,每个城市1000个基站。没想到5G提前商用,所以在2019年底前拓展至50个城市。”


其他两家运营商也是如此,迅速调高目标并展开行动。


“5G提前发牌,意味着我们节奏要加快,这使得我们的建设周期变得相当紧,真正发力是在8月和9月两个月。到了11月份,集团那边又上调了目标,经过冲刺,在2019年底我们完成了5千多个5G基站建设。”邵海(化名)说道,他是某省级运营商5G建设负责人。


经过提速,2019年底我国5G基站规模达到13万个,这比早前预计的5万个高出2倍多。


但是,这股热潮在2020年2月戛然而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5G建设陷入停滞。

一方面是缺人,赵秀辉们还待在老家,过着悠长的春节假期。5G虽是高精尖技术,但是5G建设却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没了这些建设人员,5G基站自然难以推进。


另一方面是缺设备,这方面影响比缺人的影响更持久 ,“实际上,到4月上旬,我们上半年任务所需的某公司5G设备才全部到齐,到5月底,另一家设备商的设备才到齐。还有些需要替换的5G设备,有些厂商的货到6月底都没到齐。”邵海表示。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5G发展的快节奏,暂停了前进的步伐。

第二幕

提速

2020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上海雷暴雨,东方明珠被闪电“击中”的场景,犹如科幻大片,在朋友圈内疯传,甚至上了热搜。


可惜这场大暴雨未给申城带来凉意,第二天仍是35度的高温天。 这天赵秀辉的“战场”是在地铁18号线下盐路建设现场,他们要在地铁站厅站台安装5G设备。


这不是轻松活,相比地面,十几米之下的地下空间更加闷热,赵秀辉肩扛手提,将每个达四五十斤重的5G设备运送下去,还要进行安装。


除了闷热,夏天对他来说还有滚烫。赵秀辉和同事经常要爬上几十米高的管塔,为了在作业时固定身体,他用大小腿紧扣着铁管,而铁管被烈日炙烤,一两个小时下来就会被烫红。


这是成千上万5G建设者的付出,他们忙碌的身影是我国5G建设再次提速、掀起建设热潮的缩影。

图片来源:费锋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加快推动复工复产、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要任务。


无论是对于抗击疫情,还是推动复工复产,加快5G发展都有着重要性和紧迫性。


2月下旬,工信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快推进5G发展。3月初,工信部又召开加快5G发展专题会,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和四家运营商的“一把手”悉数参会,研究部署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号角又一次吹响,电信运营商再次进入“5G加速度”模式!


5G建设要提速,首先离不开施工队伍。电信运营商积极为施工人员提供返程帮助、提供防疫物资等。终于在3月底,在运营商的帮助下,赵秀辉所在的施工队伍全部返沪,自我隔离一段时间后上岗。


上岗后,赵秀辉知道,自己现在所安装的设备与往日不同,同一套设备不仅支持电信网络,也支持联通网络,这是共建共享的成果。


为了加快5G发展,2020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采用联合工作组机制一起开展共建共享工作,而且通过协同攻坚,破解各种复杂问题,取得切实成果。


在这些困难中,5G NSA共建共享当时在业界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来没有人在NSA上共建共享,我们是第一个,别人说我们的胆子非常大。通过双锚点共享、单锚点共享载波系列创新方式,我们解决了技术难题。后来,韩国、日本、菲律宾的运营商都来我们这里学习。”中国电信技术专家陈建刚说道。除了全球首创NSA共享技术,双方还率先实现NSA共享向SA共享平滑演进。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率先在全球TOP10运营商之间全面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破解了投入、频率等资源受限和技术、管理等系列难题,高效、快速建成了一张高品质5G网络。这是中国运营商为全球5G发展贡献的中国式创新样板。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超前的网络建设为5G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三幕

登顶

阳光下的老弄堂被镀上了一层金色,斑驳的红砖墙和幽深的拱门浸透了岁月的故事。


这里是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瑞金二路街道,但在有些逼仄的弄堂里,自行车倚墙而放,地上散落着一些装修建材,“小心脚下”,李蕴坤回头向摄影记者冯诚杰喊了一声。

这次,李蕴坤和冯诚杰是来寻找管理这些“老古董”修复的“小聪明”。

图片来源:IT时报

2020年以来,瑞金二路街道布设在小区出入口、垃圾投放点等位置的摄像头有了AI算法的加持,第一时间捕捉垃圾占道、车辆乱停等情况,如发现有异常,系统便会通过5G网络,自动向社区治理人员报警。

抬头望天,一架无人机缓缓向虹口区的景泰大楼飞去。利用5G大带宽、低时延的传输能力,一场对景泰大楼的高清“远程会诊”正在进行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