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何夕
财经博主 说什么不重要,沉默的行动更接近一个人本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何夕  ·  -20250119125819 ·  11 小时前  
硅谷王川  ·  高强度运动后有个现象叫做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何夕

你说“投资理念尚未成熟的居民”的时候,让我想到了雕爷名言“你的味-20250117134444

何夕  · 微博  · 投资  · 2025-01-17 13:44

正文

2025-01-17 13:44

你说“投资理念尚未成熟的居民”的时候,让我想到了雕爷名言“你的味蕾没打开” —— 需求要去主动去迎合产品?不是鞋子小、是我脚太大,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削足适履[摊手]
很多问题深究起来,都会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死循环。

公募主动权益今天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居民投资的绝对收益需求,和公募当前的相对收益的考核机制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

一只业绩基准为80%中证800+20%中债总指数的全市场股混基金,从2021年到2023年,交出一份亏20%的业绩。

个人投资者们大概率难以满意,特别是对于在2020年末基金发行高潮期新进场的投资者而言。但在行业内来看,会觉得该基金非常优秀,因为大幅跑赢了业绩基准,要知道同期沪深300跌幅为34%。

有一种硬要让葫芦娃和奥特曼统一画风的荒诞无力感,深层次看,还是机制问题。

在本轮电商平台崛起前,公募主要还是服务机构和渠道,本身又是参考了最成熟的美国金融体系,所以很多制度设计和考核机制自然偏向于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相对收益的考核机制更符合机构投资者和渠道的需求,可以通过设定较为合适的考核基准,来避免市场波动对业绩评估的干扰,相对考核更能够公平比较的不同风格基金的投资水平,从而更准确地衡量基金经理的能力。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公募顶层设计的框架是美好的,但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包括资管从业者群体都并不成熟。相对考核的机制在长期运行中,形成了一些无法根治的积弊:

1、投资行为同质化:基金经理为了追求相对排名,往往倾向于跟随市场主流风格和热点;2、短期业绩导向:相对考核机制使得基金经理更关注短期业绩,频繁交易和追逐热点可能追涨杀跌;3、道德风险与利益冲突:为了提升排名,部分基金经理急功近利,甚至进行利益输送,损害投资者利益。

2019年这波公募大发展,有点像在没有成熟的时候遇到了最想照顾一生的人。

资管新规后,天量的居民资金怀揣着被非标时代宠坏了的无风险投资理念,带着天量资金涌入公募。

公募整体还沉浸在相对考核机制的叙事下,通过明星基金经理去渠道端募资的方法论深入骨髓。财富效应将追涨杀跌的恶习放大,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周期比过往任何时候都要迅猛,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的故事,在三四年里演绎的淋漓尽致。

一片白茫茫大地没法真干净,因为众多投身进股市的投资者们在这波多轮周期叠加出来的山顶上站了岗。

那种所有罪过都是公募造成的叙事当然言过其实,但公募在这场合成谬误的灾祸中,确实身处C位。

居民投向公募基金的资金,整体属性还是偏追求绝对收益,资管新规之前,非标资产编织了一场投资没有风险的春秋大梦。在梦还没醒之际,居民自然将同样的期待投射到了公募之上,然而一厢情愿的期待,终究是错付。

规模激增的主动权益公募,在几年熊市中,口碑急转直下,更重要的是,似乎彻底丢掉了行业生态位。不仅居民和舆论对基金经理口诛笔伐,连银行、券商、三方平台对销售主动权益都意兴阑珊,甚至于说,连相对更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群体,都不太认可主动权益的投资价值了。

前两天业内朋友小聚,我说起目前管理规模超过500亿的基金经理只有张坤了,大家都还很诧异,可见行业内部对主动权益都相当漠视了。

相对收益考核机制在直面整体投资理念尚未成熟的居民时,触发了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于说,主动权益存在的道德基础都遭到了质疑,相对收益的考核机制,局限性被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