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人物
以人物记录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观海新闻  ·  市委书记吴澜,跨省履新公安厅 ·  2 天前  
观海新闻  ·  市委书记吴澜,跨省履新公安厅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  2 天前  
每日人物  ·  最懂人情世故的DeepSeek,比我会做人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毛姆、鲁迅、村上春树的挚爱,读到灵魂发颤 ·  3 天前  
每日人物  ·  《哪吒2》,救活县城倒闭电影院?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人物

这才是朋友圈点赞最高的视频!

环球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17-11-03 17:50

正文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这两天,朋友圈被这个视频刷屏了。看完视频,我百感交集。




这个视频背后,有一个故事,要从1954年说起。


在那个年代,我们正处于建国初期,各种难题积压在一起,等待国家解决,其中有一个问题迫在眉睫。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导致北方农作物和人畜生存环境受到不成程度的影响。毛泽东视察黄河时突然想到:“ 如有可能,从南方给北方借点水来行不行?



如果能想一个办法,把千里之外的南方水,“借”到北方来,就好了。可惜,这只能成为当时人们心中的一个


但就为了这个梦,我们折腾了数十年。


1979年,国人开始筹备让世界震惊的“ 南水北调 ”工程。百川奔流,本属自然规律,当时国家技术落后,想要凭自己之力,与环境抗衡调动水源,难度可想而知。


“看,中国人又在异想天开了”,这似乎成了外国人眼中的白日梦,但是他们又一次低估了国人的决心。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关乎今后数亿人的生活,就算比登天还难,也要试一试。


于是,人们分别从 东线、中线和西线 画出三条调水线路,通过它们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紧密结合。



其中,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从淮河下游平原,途径安徽、山东、河北、天津市及近郊区。


整个 东线工程 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中线工程 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是为了缓解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这条线路国人用了11年,通水后据说每年可向北方输送近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 1/6条黄河 ,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



西线工程 ,主要是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以及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准备将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数百亿立方米的水,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上中游地区。



这三个线路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而这其中,西线工程不仅艰难并且还非常急迫,究竟为何?


你要先来认识一条线。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曾经在地图上用一条分界线,将中国东、西部划出。世界称之为: 胡焕庸线



按照分界线来看,中国东部,占全国国土面积43.2%、但是生活着全国94.4%的人口。


而中国西部,占全国56.8%的土地、却仅有5.6%的人在此生活,人口密度极低,地形各异,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错综复杂。



曾经,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河西走廊,西部的世界商道繁荣,人们因为一片片绿洲而得以繁衍生息。


而后来随着环境变化,土地荒漠化加重,当年的热闹古城变成了一片片废墟,曾经美丽的罗布泊,如今变成了寸草不生的“ 死亡之海 ”。



曾经郁郁葱葱的 白亭海、青玉湖 ,如今被巴丹吉林沙漠吞噬,再无任何生机。



最主要的是: 缺水,缺水,还是缺水。


人烟稀少、偏远异常的地理位置,可怕的环境巨变,让西北干旱缺水的问题日益严重,但是想要调集大量水资源跨过高原、荒漠、丘陵安全送达,解决起来比另外两条线路难得多。



而更为痛心的是:据说仅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每年就有 近3000亿立方米的水 流出国境,加起来相当于 6条黄河


明明有充足的水源,却不能为我们自己的土地所用,看着让人心疼!


几十年前,无数人在西线工程中奉献了青春,但所有努力都杯水车薪。


从1952年老一辈人期盼的眼神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5年,那个梦还能实现吗?



别担心,“ 接受现实 放弃抵抗 ”这八个字,从古到今对于我们国人来说: 不存在的。


经过多次调整实验,西线调水工程再一次有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案: 红旗河工程。



为了改变西部恶劣的生活现状,这条生命之路想要实现,走得究竟有多曲折?


先从雅鲁藏布江出发,进入怒江,再借助隧洞进入澜沧江,然后是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渭河、大渡河,最后进入新疆,最远能延伸到吐哈盆地、和田、喀什……



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进入新疆的环线,足足6千多公里,把奔腾的水源带到了干旱的土地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