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6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了。
自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均意义非凡,每次会议基本都是在探索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路线,因此,也被外界普遍视为最值得关注的一次中央全会。
一般来说,每一届党的全会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分工。自改开以来,除了因突发事件临时召开全会外,一中全会上进行党的主要人事安排,二中全会上讨论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三中全会讨论国家改革与经济发展,四中全会上主抓党的建设工作,五中全会上审议国民经济规划,六中全会上主抓精神文明和思想意识形态,七中全会为下一届党的代表大会做准备。
而值得关注的是,自改开以来,三中全会普遍是在党代会次年的四季度召开,而今天召开的三中全会却在一季度,与刚刚召开的二中全会,中间只隔了一个月,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
而一个月的时间,连续召开两次全会,这也意味
两次会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议题,两次全会无法合并。
2018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在专门增设的二中全会上,审议具有历史意义的修宪。那么,一个月后,与往届二中全会时间一致的本届三中全会,又会释放什么重磅信息呢?
我们看一下新华社的原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
党和国家机构
改革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讨论了《深化
党和国家机构
改革的方案》稿。
要知道自改开以后,每次在五年一届的两会之前,我党都会召开全会,其中会有两个重要议题,一个是讨论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另一个是与时俱进的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
第一次:
1982
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
100
个减为
61
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
5.1
万人减为
3
万人。
第二次:
1988
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
45
个减为
41
个,直属机构从
22
个减为
19
个,非常设机构从
75
个减到
44
个。在国务院
66
个部、委、局中,有
32
个部门共减少
1.5
万多人,有
30
个部门共增加
5300
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
9700
多人。
第三次:
1993
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
86
个减少到
59
个,人员减少
20%
。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
8
个。
第四次:
1998
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
15
个部委,新组建
4
个部委,更名的有
3
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
40
个减少到
29
个。
第五次:
2003
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
28
个部门组成。
第六次:
2008
年。新组建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
5
个部委,国务院组成部门改革为
27
个。
但是,根据此次新华社通稿,本次不同于以往的政府机构改革,而被称为“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这也就意味着,这次的
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要对我党的机构进行一次改革,也就是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信政事堂的读者,对此应该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过去几个月,政事堂很多文章都探讨了这个问题。
那么,这次的改革会怎么改呢?
其实,答案还是要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寻找。政事堂将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体制改革的段落摘抄出来,其中的重点部分,
蓝色表示十八大中提到,但是十九大中消失
,
红色代表十八大中没有,十九大中出现
。
(五)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
廉洁高效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转变。
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节选
(五)深化
机构
和行政体制改革。
统
筹
考虑
各类
机构设置,科学配置
党政部门
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
统筹
使用
各类编制
资源
,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完善
国家机构组织法
。
转变
政府职能,
深化
简政放权,
创新监管方式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
。在省市县
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深化
事业单位
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党的十九大报告》节选
这里面,政事堂挑几个重点来说:
首先,十九大报告中出现“
完善
国家机构组织法
”,意味着本次体制改革的内容,很可能将在随后的两会中被
写入国家宪法
。侧面也说明了,本次的改革力度会超出以往很多。
其次,相比于十九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
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被去掉,并将全面的“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列入“深化
事业单位
改革”序列。因此可以判断,
未来党将加强对央企和国企的领导。
第三,“
转变
政府职能,
深化
简政放权”,以及“
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
”,意味着地方政府将在党中央给予的框架内,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除监察职能从政府交给人大立法成立的监察委后,地方人大也将有权利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