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经常这样?
喜爱读书,读到兴浓想和人分享,却不知从何说起;
读了许多书,自然而然想要写点什么,却总写不好;
关注了一众博主,每天看他们分享各自领域的趣闻或干货,也想开一个账号,却困于内容匮乏而停下……
我们每天都接受大量信息,是一个不自觉的“信息接受者”。但当想要转换角色、成为生产者,来输出点什么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棘手,难乎其难。
就连村上春树也逃不掉这种痛苦,他说,
“对我来说,写文章是及其痛楚的事。有时一整月都写不出一行,又有时挥笔连写三天三夜,到头来却又全都写得驴唇不对马嘴。”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直言:
“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
可是对普通人来说,“破局”的关键,又往往建立在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之上。
无论是写一篇文章,还是成为一名博主,都意味着发出自己的声音、建立与更多人的连接,乃至获得更多机会。
在这个「超级个体」时代,人人都想要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持续的输出与表达尤为重要。
所幸,在输入与输出之间,有一个天然的“通路”——写书评。
为什么许多书,我们读了仿佛白读?
看完一本书后,除了一些抖机灵的话和主观感叹,80%的人难以清晰顺畅地把书的内容概括出来,更不要说结合已有的储备,连点成线乃至形成知识网络了。
这是因为「深度加工」不够。
心理学的“加工水平理论”指出,信息加工水平越深,由短期记忆转入长期记忆的可能性才会越大,随时调取的速度才会越快。这里的“加工”,包括分析、理解、比较等精细化处理过程。
写书评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要求我们以顺畅而凝练的语言总结并书写,如桑塔格所言,“以一种特别的强度和专注来训练阅读”,
用「写出来」倒逼「看进去」。
而对于输出来说,写书评又“自带选题”,能够完美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窘。
作家潘向黎曾经表达对于一些谈论写作技巧的文章的困惑,
“他们不关心水源和水流量,而专谈如何挖水渠。如果一个作品不好,他们总是质疑水渠挖得不对、不好,而不看看水渠准备迎接的水流量是否充沛。经常是源头几乎干涸,水流细弱,流几步就蒸发了,谈技巧的人却还在专心教人挖水渠。”
那么,如何分析一篇文章,怎么快速写出一篇好看的书评,成为一个高效的输出者?
在“书评”这件事上深耕了整整20年的三联资深主笔贝小戎,有自己的一套成熟心法。
由他坐镇的三联中读王牌训练营
——
《小贝·阅读写作训练营》
,如今也开到了第15期。
书评写作训练营可以说是三联的口碑训练营,获得了老学员的口口相传,已经有上万名学员加入进来。
小贝常跟学员们开玩笑说:
“如果你们都去攻占豆瓣,声势应该很浩大。”
上几期结束时,有同学说,上完课基本等于重新上了个研究生
(有点凡尔赛)
;交作业是写作的动力
(我们都不揣浅陋作了点评)
;唤醒了写字的技能
(挺柏拉图主义)
。
和市面上自媒体人开设的训练营不同,
《贝小戎·阅读与写作训练营》
打开了
资深书评人+专业编辑
的双重视角,提供
48天超长训练周期
,搭配
直播点评
,还有
社群答疑解惑
,
理论+实操
保证效果。
这个训练营有三大目标:
带领大家分析好文章、帮助大家比较快地写好文章、培养跨学科的人文素养。
不管你想读什么书,写什么书评,游记、艺术、小说、历史、哲学、科普……这个训练营,都接得住!优秀文章,还择优录用,支付稿酬。
为了纪念世界读书日,本期训练营将于4.23当日开营,额外赠送微信读书会员年卡!时机可贵,请抓紧。
三联资深主笔、"书评小王子"
训练营的主讲人是
三联资深主笔贝小戎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领域,他都是专家级人物。
从业的16年里,贝小戎一直保持着极快的阅读速度,并且陆陆续续向读者推荐了3000+本书。
他能读得如此快,并不是因为囫囵吞枣。相反,
他能从每本书里找到精华之处,并形成自己的独到观点。
这个本领,得到了行业内的一致认可。作家苗炜就曾评价贝小戎是
“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一个屁股坐得住的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也对小贝的阅读量赞赏有加:
“小贝在编辑部的长处是一直保持较宽的浏览面,并对各种旮旯里奇妙的信息保持好奇心。”
在写作方面,小贝的发稿量也相当惊人。
他曾一度一个人管“观察”“书话”“思想”三个栏目,每周固定7页篇幅,有时还要客串帮助其他栏目。当时编辑部每年年底发稿量统计,他总是排名第一。
有很多人好奇:他是如何十几年如一日地保持阅读习惯,并且笔耕不辍的?他的秘诀就是写书评——
让写作成为阅读的逆向输出。
事实上,很多读者就是通过小贝发表的书评认识他的。连他的笔名“贝小戎”都与之有关。这个名字由“贼”字拆开来,在其间加了个“小”。他说:
“因为我的想法都来自别人的书,所以我是个小贼。通过写书评,我窃取到很多文化意义中的精华部分,也得到了种种好处。”
在训练营中,他会将这些年来书评写作的感悟和心得倾囊相授。
九类跨学科阅读写作课
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小贝会帮你去粗取精,带你去阅读游记、艺术、小说、历史、哲学、科普等九大类书的经典之作或畅销书,写出一篇一千余字的评论。这种学习形式类似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或牛津PPE(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模式。扛下来的同学“赶得上国际名校毕业生的水平了”。
小贝出色的写作功底和教学能力,也深受学员们的喜爱:
“今天休息提前写了一篇传记书评,等老师讲完再修改。喜欢毒舌贝老师的指导,这次写自己都能感觉到纠正了很多上次存在的问题。谢谢@贝小戎老师,等待老师下次毒舌指点”。
同时,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小贝还请了四位重量级嘉宾联合坐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译者、书评人陈以侃、刘铮、维舟。
在训练营里,陈以侃老师会负责小说类书评的讲解。他的课程对学员们启发很大,让大家直呼
“被老师那种沉醉在文字中的写作状态深深打动”
。
马凌老师则会带领大家赏析艺术类书籍,并提供给学员们全新的书评写作视角。
刘铮老师和维舟老师分别“承包”了传记、历史类书评的解析。课程中,他们会将书评人的最高标准作为教学准则,帮助大家快速成长。
这个训练营会让许多人开始相信,提升阅读写作能力不只是文字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拥有独特的视角、开阔的视野和不断拓展的知识。而这些能力,在这个课中都能得到提升。通过系统的阅读写作训练,你会写得像任何人一样好。
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训练营也在努力为大家开辟多条职业路径。
课程中,小贝会尽其所能,分享自己的投稿经验:
比如投到什么地方去,怎么去达到不同媒体的要求。
小贝自己的公众号
【贝书单】
,也会接收投稿,并给予稿酬回报。
常见问题 Q&A
A:本期训练营会介绍到九种书评课程,分为:录播预习课程+录播正课+直播作业点评课程+作业/阅读日。飞行嘉宾将以录播的形式授课。⽼师和助教会全程陪学。
A:预习课在正课前⼀晚 8 点放出,课程时长约30 分钟左右, 正课在晚上 7 点开始,课程时间约1 ⼩时左右,直播点评作业直播点评 1 ⼩时左右。
A:有的,每⼈将获得⼀次⽂字点评的机
会。相较于前几期,我们还在本期做了升级,邀请主讲人之一、复旦大学教授马凌老师作为点评作业的评委,让大家可以得到两位老师不同角度的指导。贝⼩戎⽼师将直播点评游记、传记、⼼理、哲学、政治和科普类典型作业,马凌⽼师将直播点评艺术、⼩说和历史类典型作业。
用不到一份稿费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