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筑医台资讯
筑医台立足于医院建设行业,拥有众多医院专家、政府资源;是业内粉丝量最大的平台。行业动态、新技术、新理念、政策、标准、新建项目,建设干货每日更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化学  ·  印尼首个纯碱项目落地!Pupuk ... ·  2 天前  
新闻在线  ·  警惕!春节剩菜,吃它比吃剩肉风险更大! ·  3 天前  
笛扬新闻  ·  今天起,柯桥人请步行1小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筑医台资讯

来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正式挂牌!

筑医台资讯  · 公众号  ·  · 2020-12-30 18:58

正文


公众号回复“设计师”获取

第三届医疗建筑设计师年会课件



12月22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正式挂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担任名誉主任。



为进一步完善全国和区域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水平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自2017年开始启动国家医学中心规划设置工作。根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设置标准,经过遴选,2020年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以广医一院和中日友好医院为主体分别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五大领域,五大中心

打造呼吸医学新高地


作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主体单位,广医一院自今年1月开始着手国家呼吸医学中心I期的立项、报批与建设改造工程。经过一年的发展战略确定、场地规划设计以及施工、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国家呼吸医学中心I期工程已经竣工,Ⅱ期广州呼吸中心项目将于明年7月1日交付使用,未来,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海横琴医院,共同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据介绍,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在呼吸医学的“医教研防管”五个领域综合协调发展,将建设呼吸系统疑难和危重疾病临床诊治中心、呼吸生物安全中心、呼吸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中心、呼吸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心、呼吸健康管理与科技创新中心等五大中心,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呼吸医学高地。


该中心依托于广医一院及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以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与肺损伤、慢性气道疾病、支气管肺癌、呼吸炎症与免疫性疾病、呼吸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五大重点研究领域,瞄准不断提高诊疗能力、强化科研攻关力量,培养骨干人才梯队,引领内地呼吸医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发展具有现代化水平、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模式集团化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正式挂牌,与26家医院协同合作


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挂牌暨协同医院合作启动大会中,钟南山院士等共同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揭牌,并为首批26家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地区的协同医院正式授牌,这26家单位涵盖广东佛山、东莞、汕头、清远、潮州、深圳、湛江、梅州、韶关、阳江、珠海等地区,与广医一院形成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共同推进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


未来,该中心将围绕发热、肺肿瘤、慢阻肺、哮喘等呼吸道相关疾病开展多中心协同研究和对医疗健康大数据进行互通互联、共建共享。同时开展一系列临床研究、转化研究、适宜技术推广等合作、探索远程MDT形式的多学科合作,开展临床创新技术合作及先进技术交流,联合培养呼吸领域人才等项目,助力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发展愿景: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钟南山院士表示,当下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除了严防死守以外,还要把中国的疫苗做好,两条路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要在这方面做工作。同时,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还应该体现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带动协同医院共同发展,比如早期肺癌的发现、不插管的肺癌手术等。在世界范围上,业内对慢阻肺早期的干预意见不一,但中国对慢阻肺的早诊早治实践证明,患者的5年存活率大大提高,有可能改变全世界对慢阻肺诊治的战略。



钟南山院士提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不仅要在“医教研防管”五个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而且还要多加一个“产”,要想方设法将科学研究成果从样品转化为产品、再到商品,真正意义上实现科研成果的落地和应用。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邢若齐表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获批是对两个单位既往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更艰巨的任务和更重大的责任,希望广医一院以中心设立工作为新的起点,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南北区域协同作用,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和骨干人才培养,注重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助力区域协同资源共享。


并指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一方面要强自身,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重输出,持续输出标准技术和管理规范经验,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造福更多百姓,为推进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广医一院党委书记黎毅敏介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医一院成为国内同时拥有四大阵地、七条战线的省市定点新冠肺炎救治单位和国家救治专家团队,分别奔赴武汉、伊拉克及广州市另一家定点医院等开展防治驰援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建立对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医疗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呼吸与重症医学发展的高度重视,未来,广医一院将与联盟医院协同发展,为提升呼吸疾病防治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福祉不懈努力。


广医一院


创建于1903年,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医院。2018年入选为广东省“登峰计划”首批单位、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2020年,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建设单位,承担着省市乃至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禽流感以及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广大群众信赖,享誉海内外。2020年,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作为广州唯一一家市属医院连续11年入围全国百强最佳医院,呼吸专科连续11年专科排名第一。


该院的呼吸科更是不遑多让。广医一院是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首批1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的医院。该院呼吸内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根据复旦大学医学管理研究所每年评出的“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广医一院呼吸科从2014年起就牢牢稳坐全国第一把交椅。


2003年非典肆虐时,该院便是广东省抗击非典最前沿的阵地和攻坚要地。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医一院也是最早派出医疗队援助武汉的医院之一,前后共派出5批次43人的援助队伍。


此外,广医一院还承担了广东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从1月23日至5月27日,从其他医院转入广医一院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共19例,其中还有5例上了ECMO,经治疗后,全部危重症患者达到新冠肺炎出院标准。


在救治病人的同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顾问、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冉丕鑫教授为组长的抗击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小组,在病毒溯源、检测技术、临床诊疗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


相关文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通知

国卫医函〔2020〕276号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中日友好医院:


为进一步完善区域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助力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我委自2017年开始启动国家医学中心规划设置工作。根据《“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3号,以下简称《设置规划》)安排,我委根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在全国范围遴选管理水平高、基础设施好、医疗技术先进、服务能力强的医院规划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你委(院)分别于2019年底向我委报送了《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关于支持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请示》(粤卫呈〔2019〕101号)、《中日友好医院关于申请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请示》(友办报〔2019〕80号)。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中,呼吸专业的高水平医院和顶级专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日友好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均为救治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根据《设置规划》,我委决定分别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共同构成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医学中心),落实《设置规划》明确的相关职责任务。


中日友好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医学中心主体医院,负责医学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并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确保医学中心按职责任务开展相关工作。医学中心应当切实履行职责,不断提高诊疗能力,强化科研攻关力量,培养骨干人才梯队,引领国内呼吸学科发展,使医学中心真正达到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模式集团化,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南北区域协同作用,共同提升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全国呼吸疾病医疗资源均衡化和均质化。我委将加强对医学中心的监督管理,开展业务指导,下达专项任务和配套经费,督促认真落实医学中心功能定位和相关职责任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0年7月7日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筑医台资讯综合整理。


相关阅读

这10家大三甲医院入选国家医学中心名单,获基础建设和设备配备方面支持



END



热搜内容


深度报道

手 术 室

国内案例

国外案例

胡国庆课堂

医建风向标

医家之

大咖分享

青年医建圈

物流系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