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爽,转载自: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
有天上午11点半,一同事来找我交接工作。
那时我又饿又乏、脑子秀逗,耳朵和大脑像有门卫把守,死活不把他说的内容放进来,我说能不能下午上班时再说。
同事说,“你是晨型人,工作的重难点基本安排在上午,以你下午的脑子,未必能理解我这些复杂的话。”
我边翻白眼边对他说,“午休完我又是一条好汉。”
然后一起下楼吃饭,饭后散个步,睡了半小时,醒后缓一会。中午一上班,我俩用了比预期短得多的时间,完成平稳快速的任务交接。
正事说完,同事问我,为什么你午休完满血复活,而我却更没精神呢?
经同事提醒,我想写篇关于午休的文章。
我写过早睡文、早起文和早睡早起三部曲之后,觉得见好就收吧。
但还常收到读者提问:你5点多起床,11左右睡觉,掐指一算才睡6个多小时,臣妾睡不够啊。
虽然每个人的睡眠质量和时长不同,但别忘了还有午觉这个事半功倍的快充利器。
有研究说,
午觉是效率最高的一种睡眠
,我的感受共鸣了这个结论。
高质量的午休时光,投入少,回报大,做到就是赚到。
我心中生活方式教科书的村上春树认为,午觉让人能“把一天当成两天”,这个提法我很喜欢。
他说过:“我常常午睡,每天都在工作室的沙发上睡午觉。工作一段时间后,大脑渐渐变得恍惚起来,躺下身去,立刻落入梦乡。不长不短,三十分钟便睁眼醒来。这样一来大脑特别清醒,情绪积极昂扬,马上便可以继续工作。”
他还说:“假如人世间没了午睡这种东西,我的人生和作品说不定会显得比现在暗淡,更难亲近。”
日间小睡是他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方法,
午睡之前是一整天,睡醒后又有一整天等着你,让人能把一天当成两天看待。
不要小看午睡的作用,
摆事实、说证据的环节到来了:
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便是非常短暂的日间小睡,也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处理能力。
美国NASA的调查结论:26分钟的午睡,能让飞行员表现提升34%,灵敏度提高54%,有助于维持或改善情绪。
午后是人在白天最倦怠疲乏的时候,小睡一下,大有不同。
我是典型的“中午不睡,下午崩溃”星人。
读书时,我就养成午睡习惯,如果不在家里或宿舍午睡,我下午八成会倒在书泊里。
刚毕业到深圳时,我下午2点去面试,公司黑乎乎的一片,提前到的我还以为公司怎么了呢。
时间快到两点,前台姑娘起身开灯,桌上趴着的、沙发上窝着的、床上睡着的,起身缓冲一下,进入工作状态。
在深圳那几年,看到的公司,全都有午睡的自觉,午饭后有人关灯,等开工时再开灯,期间保持安静。
来北方工作以后,可能我的工作强度没以前高,或高纬度地区的人午觉需求度较低。
我看到身边的人除了睡午觉之外,还有散步、运动、喝茶、看书、晒太阳等丰富多彩的午休方式。
不同午休方式,对下午工作专注度和愉悦度有不同的影响,我也根据自己的情况探索一套私人定制的午休方式。
你午休的打开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一天的生活方式,说这话也不夸张。
我现在午间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包括吃饭和午睡。
在我看来,高质量的午休通常包含以下要素:
1,好好吃午饭,千万别吃撑
我在义乌实习时,看到很多东欧客户中午不吃饭,喝杯咖啡又继续工作。
我饿了就垫点水果或坚果,虽不习惯,但平时昏昏欲睡的时段确实不太困。
那时我发现午睡与吃的种类和摄入量之间很有关系,米饭类的碳水化合物很快转化成糖,血糖升高很容易导致人觉得困。
另外,吃得太快太多、口味过咸过重,食材难以消化,连午觉都睡不好。
比较理想的吃法是,早餐吃点抗饿的,午饭前先喝水或汤,吃慢点、吃少点、吃淡点,宁可下午三四点吃点坚果充饥,也别吃快吃撑。
2,吃完站或走,不要马上睡
饭后接着工作,容易消化不良,饭后立即就睡,则是长肉培养基。
吃完午饭站或走5-10分钟过渡一下,与合得来的同事边走边聊。
最近阳光和煦时,我会和同事到附近的小花园散步,看看樱花,闻闻丁香,晒晒太阳,与几个幽默的东北同事聊天,好几次让我笑抽筋了。
阳光+花草+朋友+说笑,组成了我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光之一。
3,创造好条件,尽量睡一会
村上春树说,“午睡时,我总是轻声播放音乐,我有一种叫“午睡音乐”的音乐分类,午后一点左右在沙发上躺下,心中感谢人生:啊,今天也安然无恙,心灵没受伤,好像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个午觉,太好啦。“
这段描写很打动我,除了对生活小事充满感恩之外,还有积极营造舒服午睡环境的巧思。
很多上班族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我见过身边的同事,觉得吵会买副降噪耳塞;觉得亮会带上柔软眼罩;觉得不舒服会垫个U型枕……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精神我很喜欢。
我的午睡进化论是:刚开始趴在桌上睡,醒来手麻胳膊疼➡后调椅子靠背,没急事就关掉电脑和插座➡在主机上放一个软垫,把双腿搭在上面➡效仿同事买来行军床,枕头毯子都备好
➡用眼过度时,睡前戴上蒸汽眼罩。
4,午觉睡得好,其实有技巧
有研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