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福鼎太姥山8年陈老白茶,金奖非遗大师之作 ·  4 天前  
收获  ·  新刊 | 《收获》长篇小说2024冬卷 ... ·  5 天前  
青年维也纳  ·  写作需要学识吗? | 青年维也纳 ·  5 天前  
当代  ·  拔萃 / ... ·  5 天前  
收获  ·  文学课 | 余华: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你给孩子选择的书,是在教孩子学会选择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5-24 12:18

正文

做書:

做编辑有一个很小但是很骄傲的福利——发现找不到自己要看的书,当别人只能将就着随便看看的时候,你可以轻描淡写地说:算了吧,我以后自己做一本。摊手,绝不狂言。今天的文章就来自这样一位出版人,一位因为想让自己的儿子读到好书而选择做优质童书的父亲。

在此引用一小段他的话告知各位读者:“文中所有引用的童书,均出自“未小读”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童书产品。所以,此文无法避免广告嫌疑。但是,请相信一个为自己孩子做童书的老出版人,会用同样的标准为家长们选书、荐书。否则,第一个愧对的会是自己的孩子。”


注意


本文略长,阅读需要耐心,

但99%的读者认为值得仔细阅读。

图片均可点击放大查看。



朋友圈里经常看见妈妈们晒给孩子买的书,不管是三五本还是堆满屋,每个妈妈无一例外都表露出各种自豪和满足感。你看,我给孩子买了这么多书,对孩子当然好了,多读书有什么坏处?哪怕这位妈妈自己几乎从来不读书……















如同许多家长会焦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别家的孩子都报了,都说不错,那咱们也报一个吧……”把自己家的孩子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哪里知道什么是焦虑,而家长最焦虑的莫过于孩子该得到的没有给予满足。这种焦虑,经常通过买买买得到了短暂的安抚。而且,给孩子买书屯书往往能实现心理上翻倍的抚慰效应,毕竟那可是书啊,毕竟一本几十块的图书和动辄上万的课外班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只要有人说好,那就买呗。反正电商200-100、五折封顶每个月都有。











一般来说,多数家长给孩子选书的方法,无外乎看别人推荐、找畅销榜单、认团购大号。这种购买习惯无可厚非。更多时候,不是家长们故意盲从或偷懒,都相信自己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当然希望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书。


可问题是,童书那么多,鱼龙混杂,怎么可能让一名普通的家长读者像做书的爸爸妈妈们那样,一眼就能分辨书的好坏呢?相信熟人,相信榜单,相信一个爸爸妈妈卖家的“现身说法”,命中好书的几率总会高那么一丢丢。可无论如何,还是摆脱不了“看别人家孩子都看了些啥”的怪圈。


作为一个做书的编辑和爸爸,经历了儿子从0岁到8岁的阅读全过程,以三十多年买书的经验和十多年做书的经历,想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些买书选书的体会。


在此之前,有必要一起讨论两个问题。








1. 孩子为什么要读书?



通常的答案是:读书能让孩子获取更多知识营养,读书能弥补课堂教学无法涉及和覆盖的空白领域,读书能培养孩子的个性情操以及良好的品格习惯。


这些答案当然都没错。


但是有一点恰好是被多数家长忽略掉的——读书是为了让孩子学会选择


大到选择报考什么大学、什么样的专业,选择什么职业,小到选择穿什么品牌的衣服,选择看谁导演的电影,选择听哪位歌手的音乐,选择在房间里挂哪位艺术家的画作……孩子们未来很快就要面临的各种选择,父母迟早无法再替他们做主。而这些选择的标准,一半来自于原生家庭环境,另一半则来自孩子从小读过的书。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2. 孩子需要怎样的书?



以下是5个通用的阅读需求,适用3-12岁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也适用孩子从小到大的进阶式阅读。同时,这5个标准也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孩子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







第一、开拓认知






打开眼界,了解世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要等着孩子来问你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才觉得尴尬。真正的好童书,连大人都会觉得有趣和涨姿势。不信你看——


| 科普绘本《不想和你说再见》,用找找看的互动方式帮助小读者了解濒危动物小知识。


| 科普绘本《和恐龙一样酷的史前动物》,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出版,以化石展厅的实际馆藏为基础,用绘本形式教小读者分辨不同的史前动物。


| 科普绘本《透视地图》,用小读者喜欢的地图+当下流行的信息图形式,介绍各种地理人文知识小百科。


| 科普绘本《123!冠军动物》,动物世界里的奥运会,换一种方式认识动物的运动特长。






第二、启发思维






孩子天然具有想象力,家长要做到的是活跃孩子思维,鼓励孩子用不同的理解方式看待世界万物。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听不懂太深的道理,事实上,多数时候他们才是真正的哲学家。


| 2017年凯迪克银奖绘本《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一本融合视觉感知、科普知识、哲学和世界观启蒙的神奇绘本。






第三、引导情感






孩子天然是敏感的、共情的,迟钝、麻木的往往是大人。承认这点,你就可以用孩子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看似单纯却充满力量的小故事,和孩子形成情感上的共振,拉近与他们的心灵距离。



| 故事绘本《汉娜和糖糖》,讲述一个小女生和动物的奇妙感情,从怕狗狗到帮助寻找狗狗,和狗狗成为了好朋友。


| 故事+科普绘本《我的超级英雄》,和很难对上脸型儿的畅销绘本《我爸爸》相比,动物之间的父子情,会让孩子有更多的代入感吧。







第四、塑造人格






如果你相信课本里的人格养成是残缺的,社会人格是复杂甚至畸形的,就会无比珍视一本好的童书能给孩子带来的心灵触发。每一个故事,都是孩子形成独立、自主、自信、善良人格的“蝴蝶效应”。


| 故事绘本《莱瑞就是不一样》。如果你喜欢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个名叫莱瑞的特立独行的旅鼠一定也会让你和孩子喜欢。还有什么品格,比不盲从更可贵。








第五、培育审美






不得不说,绝大多数国人天然是缺少美育熏陶的。回忆一下自己第一次看艺术名作是什么时候,看看孩子们美术课上教的是什么,你就能明白为何我们大到城市和建筑规划,小到街边的公益宣传画和店铺招牌,处处透露出无法忍的低劣审美。


毫不夸张地说,绘本是培养孩子审美的第一步。


| 绘本故事《熊猫一团糟》,讲述动物园一只捣乱的熊猫引发整个动物园大混乱的故事。绘画风格独特简约,色彩厚重神秘,又不失欢乐温暖的气氛。



绘本由绘画和文字组成。绘画是灵魂,真正属于多数不识字的孩子。文字是诠释和导读,更多属于父母家长的亲子阅读辅助,更不需要逐字逐句照着念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欣赏图画,色彩、笔触、轮廓、意境……一本优秀的绘本,一定可以在你脑海里留下印象、让孩子主动找你反复阅读。


而对于国内市场还不多见的艺术启蒙类童书,家长则可以和孩子站在同一层级去欣赏、品鉴、互动,共同感知艺术之美,弥补自己当初的美育缺憾。记得是谁说过: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学习欣赏美都不会太晚。艺术的魅力恰好在于此,既永恒,更包容。


| 艺术启蒙童书《有颜色的艺术:红/黄/蓝/绿》,以颜色为线索,了解颜色的前世今生,欣赏同一色系的不同艺术作品。




小结



所以说,不选书,宁无书。在孩子还没有形成对图书的判别能力时,家长多花点心思选书,远比痛快掏钱重要。


回到“孩子们为什么要读书”这个话题,回到那个答案:你给孩子选择的书,是在教孩子学会选择。


这么说,是不是觉得买200减100和五折封顶不再那么重要了?








本文作者 | 韩志









16年出版人经历。知名文化品牌“未读”创始人。现有两个孩子,儿子8岁,女儿初生。给儿子买过的童书超过300本。在10%的“失手”率之后,下定决心要自己做童书,所以有了新创童书子品牌“未小读”。上述所有引用的童书,均出自“未小读”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童书产品。所以,此文无法避免广告嫌疑。


但是,请相信一个为自己孩子做童书的老出版人,会用同样的标准为家长们选书、荐书。否则,第一个愧对的会是自己的孩子。







做書授权转载

六月重磅活动👇


▼想给孩子做好书的编辑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