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当UP主随机选择一个日子结婚 ·  15 小时前  
哲学园  ·  “国学”的历史背景和演变 ·  21 小时前  
哲学园  ·  婆什迦羅一世和他的正弦近似公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心理自助类书籍可以取代心理咨询吗?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4-06-09 14:34

正文


本文字数2700+|阅读预计需要7min

文|王雪君(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咨询中,来访者有时会提到他们最近在看的或者看过的一些心理书籍,有时也期待咨询师给他们推荐一些心理书籍。

作为咨询师,我会认真的倾听这些内容,和来访者讨论,然后再结合咨询中我们谈到的其他内容共同的形成进一步的理解、假设。并在适当的时候,给来访者反馈出这种理解。

以上内容是咨询中会发生的一个片段,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今天想跟大家探讨的一个话题,可能也是很多小伙伴会好奇的。那就是,心理书籍可以代替心理咨询吗?

也许有人会问:“市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心理书籍,我能不能通过大量的阅读,自学成才,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不过,大家也不要失望,心理书籍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这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阅读心理书籍和做心理咨询完全是两回事儿。

打个比方,就像是你知道自己身体的一些小毛病,平时也会自我保健,运动呀,按摩呀,但是这些自我保健并不能取代专业的医学检查、康复或者做手术。

阅读心理书籍就像是平时的自我保健,做心理咨询就像是是专业的医学检查、康复。

所以说, 心理咨询的专业性不可替代,心理书籍不具备心理咨询的效果,但可以作为补充出现在大家的书单中。

那一定还有小伙伴喜欢刨根问底,你说的我都明白,但心理咨询也没有那么“神秘”吧,究竟两者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心理咨询不能被心理书籍代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针对性和目标不同

心理书籍通常是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概念、现象等内容的科普,也包括部分心理小说。

这些书籍的受众群体是大众,是针对一些广泛存在,有共性的心理内容讨论,目的是帮助大众建立基础的心理学概念。这些心理学概念就像其他学科的基础概念一样,会对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他人有帮助。

而在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具体的人,咨询自始至终是围绕Ta个人的问题展开讨论的。

咨询师会和来访者确定具体的咨询目标,并沿着这一目标不断深入。咨询会涉及到这个人的过去(是如何走到现在的),会聚焦于Ta的现在(当下的主要问题),也会关注到Ta的未来(接下来怎么办)。


解决问题 or 制造问题?

我们有时可以把心理书籍看成是一个心理问题的目录或索引,它会便于我们做出一些基本的判断,筛查。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造成一些“混乱” ,比如,缺乏专业知识的人会随意的利用这些心理书籍给自己“下诊断”或者给其他人“贴标签”。

在咨询室中,这类现象经常发生。某个人会说,Ta看了某本心理书之后,发现Ta有一堆的问题,社恐、拖延、自闭、抑郁症、焦虑症等等。或者说,Ta发现Ta的一个同事或者朋友是自恋型人格,有被动攻击、投射等问题。

其实,如果你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即便是咨询师,在咨询中也很少用这些心理学的术语或者概念,或者尽量避免使用。

咨询师的训练告诉我们—如果能通过简洁明了,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清楚,就一定不要用专业晦涩的语言去解释。因为这样做只会拉开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距离,让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更加的不接地气。

这里,顺便提醒大家一下,如果你发现你的咨询师经常在咨询中提到这些专业术语,动不动就把这些名词套用在你身上,那么你最好再了解一下他的受训背景。

知道却做不到 VS 知道并且做到

也许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一个期待去阅读心理书籍的——希望通过看书找到答案,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些心理学书籍会明确的给出方法,123,建议你照着做。然而,我们听到很多人在看完这些书籍后会感叹:“臣妾做不到呀”。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 通过看书,你是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就像道理都懂,但你是你,道理是道理。

书中提到的方法是经过提炼、概括后的方法,也许是一套看似“完美”的方法,但是和你的具体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换句话说,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理解,不明白你为什么会卡在这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就扔给你的方法、建议充其量只是一杯白开水,它能让你暂时不口渴了,但是过不了多久你还是要再次寻找水源。

与心理书籍不同的是,心理咨询就像是帮你打一口井。

在打井之前,咨询师会和你一边寻找 你之所以缺水的原因(梳理你的问题),一边和你一起寻找合适的水源(解决你的问题),最后还要帮助你拥有发掘新水源的能力(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雾里看花——以为容易但是很不容易

阅读心理书籍还有一个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就是你误以为心理问题很容易解决,看几本书,或者听几节课就可以。有什么是看几本书,听几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吗,我努力想了想,好像还真没有。

就像身体出现的一些症状一样,从最开始的不舒服,到隐隐作痛、到持续的疼痛、难受、再到最后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这个过程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甚至更久。

很少听说一个人因为几次不注意,就得了某种大病的。然而,得病不容易看病更难。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大病往往不是吃几片药,做几次理疗就能痊愈的。

同样的,心理问题从出现,到引起我们的注意,再到最后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专业的环境(心理咨询的设置),专业的人员(咨询师),并且需要时间(心理咨询的过程),有时还需要考虑咨访关系的匹配度。


一个人or多个人?

阅读心理书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作者的想法,智慧。

咨询中,来访者面对的也是一个咨询师,但是这个咨询师的背后却站着好几个人。这些人包括:咨询师的个体督导师,团体督导师,咨询师的个人体验师,还有持续学习中遇到的其他老师,以及同行,平台等。

这些人在持续的帮助和督促咨询师在专业的道路上不断的成长,这些帮助和支持最终都会通过心理咨询的形式给到来访者,让来访者成为最终的受益人。

综上所述,心理咨询具有很多心理书籍没有的优势,心理咨询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帮你拥有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咨询不仅仅是咨询师一个人在为你提供帮助,咨询师的背后还拥有很多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分享一个我和朋友之间关于心理咨询的一次对话。

朋友:你能用一句话形容一下什么是心理咨询吗?
我  :心理咨询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朋友:那这份礼物有什么特点吗?
我  :纯手工,为你量身定做,并且是你亲自全程参与的,世界上仅此一份。
朋友:嗯,这个不错。那这份礼物的保质期有多长呢?
我  :可能比你的一辈子还长。
朋友:啊,怎么会呢?
我  :你想想,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你的认知也改变了,那是不是会影响到你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呢?
朋友:这么说来,好像还挺有道理的。

好啦,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咱们咨询室见。

图片:Pexels

编辑:Aurora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