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由国务院批准,中国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作为艺术节支柱性品牌活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是目前中国最具有国际性、演艺界层次最高、最注重成效的国际性交易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业洞察  ·  “核酸大王”张核子,栽了! ·  2 天前  
派代  ·  又一波美妆破产潮来了! ·  2 天前  
派代  ·  又一波美妆破产潮来了! ·  2 天前  
商业洞察  ·  全国的大城市,都在为错过DeepSeek彻夜难眠 ·  3 天前  
南方新闻网  ·  格力专卖店变“董明珠健康家”?最新回应→ ·  3 天前  
南方新闻网  ·  格力专卖店变“董明珠健康家”?最新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

预告 • 观众招募 | 戏曲论坛:粉墨春秋书华章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  · 公众号  ·  · 2018-10-29 10:00

正文


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三棱镜艺术联合承办的 戏曲论坛 将于 11月4日下午 在上海文艺会堂多功能厅拉开帷幕。

本论坛即日起接受观摩报名,报名方式请见文末。


站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二十周年的十字路口,回顾匆匆过去的十数年,一幕幕经典的戏曲形象仍记忆犹新。艺术节一直以来兼顾展示经典与激励创作的原则,尤其在大力扶植戏曲原创力作方面,累积了一大批当代戏曲原创精品,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上演过的戏曲剧目,有22部获得过文华奖,19部入选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可见艺术节已经成为戏曲艺术在当今最重要的综合展示平台之一。因此,本届论坛我们邀请了多位戏曲艺术领域中的“看门人”,他们有的是剧作家,有的是导演,有的是演员,也有的是戏曲艺术方面的资深学者,他们将一同为我们分析、总结过去20年戏曲艺术所走过的不为人知却又收获颇丰的路途,为我们展望戏曲发展的前景与希冀。



论坛上半场

13:30 - 14:35

第一版块将聚焦“人”和“戏”,包括2个主旨演讲和1个分组讨论,从个案剖析到群体观点,透视当代戏曲艺术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平台上所展示的总体走向和格局。


参与嘉宾


卢昂

导演、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

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新世纪杰出导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美国亚洲文化基金会(ACC)高级访问学者,英国利兹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目前在境内、外已执导了各类戏剧作品70余部。连续九次荣获中国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奖”、四次“文华导演奖”;七部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五部作品荣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开罗国际戏剧节“成就奖”唯一获奖的华人戏剧家(全球六位)


出版导演理论专著:《东西方戏剧的比较与融合》、《导演的阐述》、《导演的创作》,主持美、英、俄、法、德、大洋洲、北欧、南欧、美洲九届国际导演大师班,并主编《国际导演大师班》系列丛书,以及百余万字专业论文。


代表作有: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京剧《瑞蚨祥》;淮剧《小镇》;吕剧《补天》;豫剧《红果,红了》;昆曲《司马相如》;越剧《舞台姐妹》;黄梅戏《大清名相》;歌剧《赵氏孤儿》;音乐剧《阿诗玛》;话剧《菩萨岭》、《罗密欧与朱丽叶》(英国)等。




李莉

剧作家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主任


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上海越剧院创研中心主任、副院长、院长,现任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委会主任。


代表作品:越剧《血染深宫》《双飞翼》《甄嬛》(上下本)、《燃灯者》等;京剧《凤氏彝兰》《白洁圣妃》《成败萧何》《浴火黎明》等;沪剧《情变》《东方彩虹》《一夜生死恋》《挑山女人》等以及淮剧、滇剧、白剧、桂剧、楚剧、戏曲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等50余部。先后获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曹禺剧本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中国少数民族金孔雀优秀编剧奖等国家和省市级各类专业奖项70余个。被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及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




罗怀臻

剧作家

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


当代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授予昆剧优秀主创人员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自20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传统戏曲现代化”与“地方戏曲都市化”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思考,剧本创作涉及京、昆、淮、越、沪、豫、川、甬、琼、秦腔、黄梅戏及话剧、歌剧、舞剧、芭蕾舞剧等剧种与形式。重要作品有淮剧《金龙与蜉蝣》、昆剧《班昭》、京剧《西施归越》、越剧《梅龙镇》、甬剧《典妻》、川剧《李亚仙》、话剧《兰陵王》、舞剧《朱鹮》、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出版著作《西施归越》、《九十年代》、《罗怀臻剧作自选集》、《罗怀臻剧作集》、《罗怀臻演讲集》、《罗怀臻戏剧文集》。


作品曾获得各种国家级文艺奖项逾百种。部分剧作被译为英、法、日、韩等国文字出版演出。




徐俊

导演、上海徐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徐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获 2016 上海市新剧目评选展演优秀作品奖、主题创作奖、新人奖,2016 上海市民营院团展演优秀剧目奖榜首;2018 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银鸽奖”项目类一等奖。2017年,编剧、导演原创音乐剧《白蛇惊变》,获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


导演作品:

2002 年,导演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获 2002 年浙江省艺术节导演“特别奖”、“最佳剧目创作奖”等 11 项大奖。

2005 年,导演越剧《玉卿嫂》,获首届上海新剧目奖、首届中国越剧节剧目金奖。主演方亚芬获梅花奖榜首。

2012 年,导演越剧电影《玉卿嫂》,获第 29 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奖。

2012 年,创意、导演《上海·爱浓 —— 沪语童谣童声合唱音乐会》。

2013 年,编剧(合作)、导演根据白先勇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

2014 年,导演英国经典喜剧《他和他的一儿一女》。

2014 年,编剧(合作)、导演原创话剧《大商海》。

2015 年,导演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第 17 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


著作:《说绍兴话的玉卿嫂》、《说上海话的尹雪艳》。




程联群

著名京剧演员、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重庆市京剧团党总书记


中共重庆市京剧团党总支书记,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白玉兰主角奖榜首获得者;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首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文化部部优专家;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第一届“五个一批”人才;重庆市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委员。


获奖情况:

2004年主演《凤氏彝兰》荣获文化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

2011年主演《金锁记》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2015年主演《金锁记》荣获上海第二十五届白玉兰奖主角奖榜首。


代表剧目:

传统剧目《春秋配》、《玉堂春》、《王宝钏》、《状元媒》、等;移植剧目《情探》、大型新创剧目《凤氏彝兰》、《江竹筠》、《金锁记》等。




吴凤花

著名越剧演员

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绍兴市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绍兴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国家一级演员、两次梅花奖获得者,越剧范派小生,师承范瑞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绍兴市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1983年进入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学艺,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二度梅花奖得主、文华奖得主。30余年的从艺生涯中,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吴凤花逐渐形成”文戏武演,武戏文演“的舞台风格,得到了观众和行家的认可,被誉为越剧界难得的小生。戏路宽广、感情饱满,形神兼备、善于刻划不同的人物,是省级非遗越剧传承人,在当代中青年演员中可属翘楚!随团辗转于京津沪和江浙一带,并应邀多次赴泰国、日本、美国、法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曾三次新加坡十次香港和1995年在台湾为期一个月的交流演出,对宣传绍兴、宣传越剧起到积极地传播推动作用。


先后创作排练主演了二十余台大戏,她勤奋刻苦、尽职尽责;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先后主演了《陆文龙》中的陆文龙、《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穆桂英挂帅》中的杨宗保、《马龙将军》中的龙马将军、《吴王悲歌》中的吴王夫差、《李慧娘》中的裴舜卿、《屈原》中的屈原、《王阳明》中的王阳明等经典大戏,她与吴素英、陈飞等搭档,使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以擅演文武戏而独树一帜。曾荣获90霞飞杯江、浙、沪越剧演员大奖赛“越剧新星”称号;’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十佳演员”称号;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暨第3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二度梅";第十五届文华表演奖;2011 "浙江骄傲"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中共十七大党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15全国艺德标兵”称号;2015年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孙惠柱

剧作家、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国际戏剧协会演艺高校联盟副主席


孙惠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剧作家、导演,国际戏剧协会演艺高校联盟副主席,纽约《戏剧评论》联盟轮值主编。


纽约大学人类表演学博士,北美大学任教十年,1999回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著有《戏剧的结构与解构》《社会表演学》《摹仿什么?表现什么?》等8部专著与教材、190篇中英文论文;话剧《中国梦》(1987)《挂在墙上的老B》《宴席》、越剧《心比天高》《忠言》、京剧《王者俄狄》《朱丽小姐》《徐光启与利玛窦》等20余部剧作曾在20国演出;戏曲系列剧《孔门弟子》、韵剧系列剧《悲惨世界》《鲁迅故事新编》总编导。



论坛下半场

14:50 - 16:00

第二版块将着重聚焦艺术节发挥的集聚效应,包括3个主旨演讲和1个分组讨论,就如何继续发挥国际艺术节的平台作用,为未来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真知灼见。


参与嘉宾


林宏鸣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文华奖专家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亚洲文化推展联盟理事,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第十四届上海市人大代表。


从事文化艺术管理工作30余年,创新实践了院团运营机制改革。在上海京剧院负责出品的剧目先后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第一名、第十届文华大奖榜首、首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之一。仅用一年时间把公认最困难的上海歌剧院的演出收入跃居上海第一,两年后又跃升为全国第二。


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主持策划并长期实行和国际接轨的亚洲剧场第一个跨年度演出季运营,创造并保持了同时在售演出场次最高达147台193场、两场演出纯票房收入达700万元等诸多中国剧院运营管理最高记录。东艺的经济效益在全国名列前茅,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次连续多年在全国排行榜中名列第二,仅次于国家大剧院。


发表文章数十篇,2018年新获十大“中国演出杰出贡献奖”。




张军

著名昆剧演员

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一级演员,素有中国“昆曲王子”之美誉。MFA艺术硕士。原上海昆剧团副团长,现任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艺术总监。1974年10月生,先后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


专工昆剧小生,师承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周志刚,是俞振飞大师的再传弟子。从艺30年来,主演过《牡丹亭》、《长生殿》、《春江花月夜》、《我,哈姆雷特》等多部大戏,塑造了昆剧舞台上多个风格迥异的角色。曾获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联合国促进昆剧发展大奖”、全国昆剧优秀中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演员”等奖项,并荣膺1999年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2004年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首届全国文化新人等荣誉,2007 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009、2012年获上海文艺家荣誉奖。


张军还长期致力于昆曲艺术的普及和推广:自1998年至今,由张军策划主持的“昆剧走近青年”互动演出和“我是小生”互动讲座已在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在内的海内外大中学校举行了400余场,更于2018年5月18日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成功举办“水磨新调”新昆曲万人演唱会,实现了昆曲400年来再度以万人之势重回观众视野的盛景。


此外,他还通过与各种艺术门类的跨界合作来拓展昆曲传播的渠道,先后同音乐家谭盾、指挥家汤沐海,日本歌舞伎演员市川笑也、台湾歌手王力宏、英国小提琴家Charlie Siem、美国爵士大师Bobby McFerrin等艺术家跨界合作,为昆曲获得年轻观众及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创造了可能性。其中,由荷兰皇家歌剧院制作、张军主演的谭盾歌剧《马可·波罗》还获得2010年美国格莱美奖提名,


2011年5月,为表彰张军在昆曲表演艺术方面的深厚造诣和长期以来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在推动昆曲艺术的传播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授予张军“和平艺术家”称号。他也是继中国影星巩俐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之后第三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李明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


李明,现任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分管艺术节中心演展部、资源开发部,票务部、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等工作。同时分管中心下属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公司的整体运营,进行艺术节项目运营及承接其他演艺项目。


李明长期从事国内外演出、演出剧目创制、国内外剧目巡演、大型文化赛事组织等工作。2004年至2009年期间,担任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2009年至2012年担任上海城市演艺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在此期间,组织原创制作了大型原创杂技芭蕾《天鹅湖》、《霸王别姬》、《红楼梦》、原创交响乐作品《上海映像》、大型跨界舞台秀《胡桃夹子海上梦》等作品。2010年世博会期间,公司被指定为中国上海世博会推荐服务供应商,组织运营了近500场世博园区文化活动及剧场演出。




沈伟民

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沈伟民长期在专业和群文等文化艺术领域工作。多年来,围绕戏剧(戏曲)艺术,参与策划组织国家级、省市级重大活动十余项;策划推出戏剧(戏曲)作品研讨和艺术家纪念活动近百部(次);创意策划举办演艺界(戏剧界)重要演出、活动几十项。同时,在推动非遗(主要是戏曲)民间保护方面作了不少有益探索,曾获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剧协,上海市、市委宣传系统文化类组织策划奖项若干。撰写的相关评论文章和观点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发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