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策略】H股“全流通”加速:赴港上市的路越来越宽
H股“全流通”加速推进
周五,证监会称,已经选出H股一家全流通试点公司,下一步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推进H股全流通。目前,中国结算和深交所已经联合发布《H股“全流通”试点业务实施细则(实行)》,可以期待未来H股系统性地实施全流通改革。
1、“全流通”对存量H股的积极作用
H股,指的是中国注册的公司在港IPO。IPO发行出来的股票(外资股)在联交所自由交易,而上市公司原有股东的股份(内资股)无法在联交所交易。部分H股上市公司的内资股在A股市场交易,称作AH股,目前共99支AH股。254家H股公司中共155家上市公司将成为全流通的潜在受益公司。市值共2.56万亿港元,是对应的H股外资股的2.32倍,占港股总市值7.44%。全流通有助于H股交易更加活跃。
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来说,全流通将方便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减持,增加其和机构投资者的沟通,降低信息不对称。同时,流通股的增加有助于H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已经挂牌的H股的长期发展带来好处。
虽然《细则》中规定全流通专用账户只能卖出不能买入,形式大体等同于“禁售股解禁”,但是港股减持和A股减持带来的效果完全不同,港股机构投资者居多,估值大体跟公司基本面相关,资金博弈氛围较弱,减持对股价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限。
2、若港股通加入大宗交易功能,“全流通”的效果会更好
从《细则》看,全流通专用账户将直接由中国结算在境外代理券商开立的证券账户中卖出,说明卖出渠道并非港股通,而是直接在香港市场上减持。内资股股东持股较为集中,减持将更多依靠大宗交易,而非在市场上直接卖出,所以股东需要寻找机构作为自己的交易对手。H股公司的潜在战略投资机构多数集中在内陆,而资金目前无法直接出境,港股通也不能参与大宗交易和配售。大股东仍需在香港市场寻找资金,减持的难度依然不小。为了配合H股全流通,我们认为港股通中还需要加入大宗交易功能,这才能使得内陆战略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H股。同时,加入了大宗交易功能也会降低市场对于H股卖出压力增加的担忧。
3、赴港上市吸引力增强
内陆上市公司大多通过H股或者红筹股等渠道在香港市场挂牌。如果上市公司的内资股东希望在香港市场减持,那么往往需要在海外搭建VIE架构,通过海外公司控股内陆经营实体来实现港股减持,这种方法需要多道手续,上市工序较为复杂。虽然H股上市不需要搭建VIE架构,但是内资股股东也无法在香港市场上减持,导致部分公司不愿意在港股上市。全流通的试点使得内资股股东可以无需通过VIE架构就直接在香港市场减持,将会吸引更多的内陆公司通过H股的模式赴港上市,对改善H股的结构带来帮助。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H股“全流通”加速:赴港上市的路越来越宽》
对外发布时间 2018年4月22日
报告发布机构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