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林毅没有V
热爱这一行,不是爱它浮华的外在,而是爱上一种每天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数媒同学的拿奖秘诀,有三点: ·  5 天前  
艺术荐  ·  宋画无可争议的巨擘丨李公麟 ·  5 天前  
康石石  ·  没忍住,分享下华为ID 设计岗面试真题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林毅没有V

细说二三事

林毅没有V  · 公众号  ·  · 2017-06-15 14:24

正文

细说二三事

 

1.美元加不加息看中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需求方(08年后全世界其实都没能有效走出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没有再次出现类似中国这么一个大的需求方),16年经济数据短暂复苏维持到了174月,所以6月加息,老美有底气,但3月后,中国信用扩张速度的回落是一个确定的事情,政府偏向于继续偏向于优化负债端的决心没有任何变化,经济好去杠杆,4月份数据开始回落,那么9月美元也许在中国数据回落的基础上,没有加息的根基!

 

2.虽然基于去年的高基数,17.4月后经济数据回落,但总量保持在高位,无非同比下滑,这个其实是个数字游戏而已;所以在8月建军节前后,一方面持续去杠杆后市场被动部分出清的概率很高,一方面美元不加息等因素,形成市场正面的因素会很多。

总结,美元加息不足为惧,存在预期差的是9月的加息,拍脑袋9月不加息。

 

3. 50弱,二线蓝筹强,中小创最强,体现的是市场在儿童节小机会的背景下,开始对风险定价;后续市场会从之前的风险偏好极低,几乎不对任何风险定价,逐渐转换到风险偏好在中低水平,逐渐对风险定价;但中小创整体只是交易性机会?因为风险偏好只是恢复到中低水平,这与中小创需要的中高水平的风险偏好不匹配;

4. 国企改革,混改其实也不是啥好事,本来在国企混日子,混改就是把国企编制给去了,然后成立一家公司,这公司自负盈亏,你还是原来地方上班,还是原来位置,就是你劳动合同变了,干的还是一样的活儿;不过吧,积极点想法,A股成立之初 就是为了解决落后淘汰的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改革等,在A股诞生的时候就赋予了不可替代的使命,出了减持新规后,口袋被扎牢了,前面就可以松一松,一些重组并购开始放行,其实重新并购也是做事资产的方式,你一方面说估值高,一方面不给企业做实资产的方式,那不是逼人去死么,现在起码口子给你开了!

 

5.买入机会未到,关注创蓝筹,比如东财、汇川!

 

6.对于真正的财富管理业务,面向C端,实质上你就是一家金融服务机构,因为用户从你这里选择并获取了金融服务,哪怕这个服务是其他金融机构的。问题的核心在于,用户是你的,用户的统一账户在你这里,所有资金流转在你这里,你不提供统一的服务,如记账,投资分析,消费分析,资产配置甚至理财规划等等,这是个人理财最核心的内容,绝大部分用户既没有那个专业能力,更没有工具做这个,你不提供用户怎么做。如果仅仅是做平台,平台上的金融机构只是用户的其中一个选项,用户几乎没有可能把所有的资金,所有的投资和消费都通过这个机构来做,因此平台上的金融机构就没法为用户提供系统的财富管理业务。另外一个核心问题是,任何时候资源总是有限的,手机屏幕更是如此,该如何选择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呢?平台无法回避这个问题,用户更是面临这个难题。金融机构在平台上来主动运营,自己本身是卖产品卖服务的,当然会大声吆喝,作为平台你又是如何评估金融机构绩效的呢?淘汰机制如何?是看用户点击量,还是销量,还是产品业绩?考察的周期又是多久?如果作为平台你可以很好的解答这些问题,那你为何不直接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呢?如果不是看产品对客户的价值,长期的绩效,那就只能看销量了,那金融机构为了在平台上立足,只能挖空心思把销量做大。所谓的平台为金融提供科技支持,无非不就是流量的支持,用户的画像,精准的运营,可如果不是为了用户系统的长久的财富管理,而是为了用于产品销售,这最多不过是提升产品销量而已,用户本身是不理性也是不专业的,所谓的精准运营只不过是为了迎合用户并不理性的心理,很可能成了更好的忽悠用户,销售越好实际上可能用户受伤越深。这种例子十几年来一直存在,现在也一样。用户需要的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尤其是所谓的财富管理,应该是基于长期目标,家庭状况,风险偏好等一系列个性化因素,提供全面的系统的资产配置和理财规划服务,但财富管理远远不等同于产品销售。上述逻辑分析表明,如果只是定位于平台,最后的结果一定又是成了销售为导向,又是一个销售渠道而已!以前没做好,现在加上所谓的科技就能做好?书籍家电等商品也许可以,唯独金融产品不可以!

 

 

感谢打赏与转发的股友,新浪微博:搜索“林毅没有V ;微信公共号搜“林毅没有v”或“linyicj 

深情不及久伴 厚爱无需多言!

PS:苹果端没法打赏,现在公共号都兴起二维码扫一扫打赏模式,码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