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标周末版-第一百期:评《悟空传》
《悟空传》得分5.7分
1. 秦婉:8分
凤凰电影策划。
前期越是青春中二,越衬托出后期的惨烈残酷,影片对于原著主题的宣泄相当简单粗暴,将原著中纷繁复杂的“反抗与打压”削去了枝桠,呈现得更加直接。这是此片最具争议却也最打动我的地方。同时,对比原著,女性形象的主动性增强,不再作为附属,甚至单独构成体制本身和反体制的两面,并捅破了权力者打压反抗者的内在逻辑。权力者最终被最高统治者销毁,秩序也瞬间被重建,足见这体制之上的残酷,这让电影在反体制的批判上走得更远。
2. 刘起:7分
电影学博士,电影杂志编辑。
少年向版本的《悟空传》,热血、燃、中二。视觉想象力和特效很棒,金箍棒的视觉呈现尤其热血。弱点还是剧作,今何在原作的碎片化叙事其实很难改编成主流商业电影,更适合《东邪西毒》这类文艺范。郭子健保留并凸显了反抗主题,彻底放弃原小说的叙事,将剧本严格按照主流类型电影的三幕剧模式来建构,但人物性格塑造、情节逻辑缺少说服力。
人物设置层面,工整对称地建构出两组不同的反叛者。悟空(外部闯入的异己者)和阿紫(内部的反叛者)这一组是天生的叛逆者。杨戬和天蓬这一组则是从规训者变成叛逆者,但转变太过生硬机械,天蓬因阿月之死变成悟空的同盟,杨戬先后因老婆婆和阿紫之死反抗天尊。虽合情合理但缺乏力量,削弱了两人反叛的分量。两条副线也分散了孙悟空主线的深度与情感强度。
选角大赞,彭于晏外形气质都太适合孙悟空,与余文乐一热一冷,希望后作中能延续。可惜俞飞鸿反派气场台词都太弱,导致主角们的对抗对象也看起来有些无力。
3. 胡续冬:7分
诗人,译者,随笔作家,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很多年前今何在刚开始连载《悟空传》的时候,我一个好友把它强力安利给不太喜欢网文的我,尽管我看完以后也说不上多喜欢。如今这位好友早已不在人世,我看这场电影也算替他看吧。电影跟原著其实是两码事。细节漏洞不少,情感戏也很尬,但总体够燃够造反,中二不要紧,只要热血真。在这样一个坏消息不断的夏天,必须有这么一部捣毁天庭的电影来出一口胸中淤积的恶气。
4. 桃桃林林:7分
影视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及微博“桃桃淘电影”运营者、线下活动“桃桃观影团”发起人。
无论其他人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第三遍看的时候,仍会有打动我和让我嗨的地方。始终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幼稚的少年电影,里面有着一个特别幼稚的主题,如所有中二电影一样,一个不认命、不服输的主题,而在视觉风格上,也在很大程度上赋予影片漫画感。而幼稚、中二、漫画感与燃这些元素,恰好都是我喜欢的。
5. 独孤岛主:7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与原著相比,这部电影更像在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我不太认同将影片完全作为一部特效炫技作品来看,这一重不太复杂的天庭机构的毁灭,其实包含了对抗双方由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牺牲,能够看见郭子健作者风格的明显延续。
6. 徐元:6分
电影媒体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片头片尾让人激赏,金箍棒的设计也很有新意,除此以外就乏善可陈——当然,比起阿甘和郑保瑞炮制的那两部西游,《悟空传》明显是有表达有情感的,可惜导演兼编剧的郭子健有想法而没办法,又勉强又尴尬又莫名的剧情和表演,实在让人出戏。
7. 王昕:5分
电影研究者。
名曰反抗,却透露着巨大的无力感,悟空竟要靠菩提一次次启蒙点拨,而真正的权力秩序丝毫未被撼动,打碎的敌手都是没有血肉质感的瓦砾沙粒。如果“失败”成为一种潜意识,反抗与革命就会沦为无关痛痒的表演,甚至成为权力机器自我调试的合谋者。如果不能大声喊出“让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最好也不要在字幕里透支这些话曾启动的力量。可以称道的是整体制作还较为精良。
8. 黄文杰:5分
做书人,影评人。
这是一部声嘶力竭地喊打喊杀要死要活的电影,纵然嗓门够大哭得够惨,却只让人觉得在无理取闹。
9. 悉尼卡通:4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非原著粉。四幕剧仿佛让人看了三部电影:第一幕学园青春片,第二幕仿《七武士》的团队群斗,第三幕第四幕突然成了正邪对立无脑大乱斗。最大的问题在于莫名:悟空之怒,究竟怒发何处?天尊对权力的追求所图为何(她不是已经很有权了吗?),无从知晓地开始,似懂非懂地收场,结果只剩下一堆高仿《变形金刚》式的乏味打斗(这个破系列对世界电影的恶劣影响真是罄竹难书!),只有第二幕的动作场面勉强过关,但那也是在阶段性情节内动作与故事结合最紧密的。
如果是打斗为故事服务,那么删掉60%的打戏,把时间留下来好好塑造人物、编织桥段,尤其缕清世界观的架构,最起码还能是个通畅的类型故事;如果是故事为打斗服务,可能巅峰期的成龙之后,我还没看到任何一部动作片的动作场面有这个底气能撑起整部影片。本片两头不沾,只剩下不知从何而来的热血支撑,须知电影里即便街头混混不良少年的热血也要有亲情友情爱情支撑,何况这片里的热血是要翻天覆地,凭什么?凭对三船敏郎的模仿秀,还是用花哨字体在大银幕上摘抄原著?
10. 胤祥:1分
电影学者。
如果要胡编乱造瞎JB写,你就别叫《悟空传》好不好。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所谓资本逻辑,能把原著改得就剩一场戏,能把原著的戏眼台词删到只在片尾字幕出现,能把人物改得形神俱灭(删了金蝉子干脆别拍了好吗),能在这种自以为好笑的台词、自以为感人的情节和自以为牛逼的特效里面搞悲情营销。你们到底在怕什么,不过鉴于片中对权力和反叛也就这点认识,看来真的不是胆量问题,而是智商问题。负分滚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