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公众号后台和数字游民知识星球收到很多大学生朋友的提问,对此我感到非常欣慰,在我看来,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设计的启蒙越早越好,如果能在高中时期就对这件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会让后面的过程轻松顺利不少,要知道很多人之所以被朝九晚五所禁锢,就是从高考填报志愿时做出的错误决定那一刻开始的。今天这篇文章,我想把一些近期写下文字集合一下,分享给关注这个公众号的大学生和准大学生朋友们,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高中生进入大学,有哪些必须知道的东西或常见错误?
作为一个过来人,给大学新生朋友们提三点建议:
1.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学好英语
至于为什么,我在下面这篇文章中有详细解释:
学习英语给我带来了哪些机会
2. 善用互联网资源
有个名叫Scott Young的加拿大小伙曾在一年时间内利用麻省理工学院在网上放出的免费公开课资源完成了一般人四年才能学完的计算机本科学位课程。
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强调这个人的学习能力有多么牛逼,而是想强调在这个时代,你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资源,任何你在大学里学的课程,你能找到的资源绝不仅仅限于你手头过时的课本教材和老师的PPT。通过Class-Central这个在线课程搜索引擎,你能找到各种免费的世界名校优质慕课资源。当然,前提是,你的英语要足够好,这也呼应了我上面的第一条建议。
3. 选一个自媒体平台记录并分享你的生活和成长历程
可以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可以是一个知乎专栏,如果你不喜欢写字,也可以是一个快手/抖音频道。总而言之,你要尝试把自己这段大学经历记录下来(特别是有关自己兴趣爱好和成长感悟),并分享给家人朋友,分享给老师同学,分享给所有人。也许你会觉得是白费功夫,根本没人看,但是请相信我,这个记录和分享的过程不但可以督促你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结交很多学校里不可能认识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构建个人品牌的过程,这份公开的互联网记录未来会逐渐转变成为一笔无形的数字资产,并在未来给你的给你的人生和事业带来巨大的正面影响。
大学这么水,上大学有什么意义?
这是我在知乎上遇到的一个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有这样的反思,特别是那些没有考上所谓“双一流大学”的朋友们。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上大学完全没有用,是在浪费时间和浪费金钱,不如回家养猪卖红薯。我想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
译:教育并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事实,而是为了训练人的思考能力。
也就是说,你不应该仅仅把大学当成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地方,那样一来大学就跟新东方们没啥本质区别了。
美国的一些精英/中产家庭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些中国人压根儿没有听说过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接受教育(例如: 乔布斯 - Reed College),很多顶尖文理学院的录取标准丝毫不低于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些文理学院奉行的是所谓的博雅教育,很少会细分专业,而是更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换句话说,文理学院培养的出来的都是可塑性极强的通才,毕业后可以轻松胜任很多领域的工作。因此这样的教育也成为很多上层社会人士的首选。
等你到大学即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你也会发现,一些世界上最棒的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都是不限专业的(例如各种管理咨询公司,大型快消类公司的管培生项目)。职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公司会安排一系列培训帮你进入状态。换句话说,很多你在学校里学到的所谓专业知识到了公作岗位,能实际应用到的非常少,更重要的是你学习如何学习和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所以,无论大学是不是双一流,老师讲课水不水,你都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大学期间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大学毕业后无论你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这都将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对于一个刚刚迈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你会给他什么样的人生建议?
作为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年油腻大叔,我想告诉刚刚走出校园大学毕业生们,初入社会,不要把赚钱当做首要目标,在20-30这个年龄段,人生体验才是更为重要和宝贵的财富。
钱可以慢慢赚,但是时间却无法被逆转。我非常幸运地在大学一毕业就找到了一份能让我拥有去非洲挖石油这样非凡体验的工作,但是我也看到很多大学毕业生刚一毕业就加入了公务员考试大军,只因为公务员的工作稳定,能解决户口,或者找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朝九晚五的白领工作,每天加班到深夜,只因为这份工作高薪。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优的选择。
我更推荐大学毕业生们去考个雅思,申请澳洲或者新西兰的打工度假签证,去国外真正的历练一下自己,开拓眼界。因为,公务员考试每年都有,赚钱的工作也常常招人,但是你自己却不可能forever 21。